越王勾踐委托文種等大臣管理國事,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做苦役去了。夫差讓勾踐夫婦住在闔閭墓邊的石屋裏給他養馬,讓範蠡跟著奴仆做工。他們百依百順,比所有的仆人都馴服。文種時常派人給伯嚭送去貴重禮物和美女。伯嚭迷戀女色,則在暗中給勾踐夫婦送些好飲食,時時加以關照,並常在吳王麵前替勾踐說盡好話。勾踐為了能夠早日被放回國,盡力討好夫差。在夫差有病的時候,他親自察看吳王的糞便,不嫌髒臭,夫差深受感動,有心放他回國。伯嚭接連不斷地收到越國的禮物,聽說吳王有放歸勾踐之意,連忙向吳王表示讚同:“大王讓勾踐回國,乃聖明之舉,越國獲恩,當有厚報。再說,越國富庶起來,可助我們稱霸中原。”
夫差放勾踐歸國之事,本來不想讓伍子胥知道,可是偏偏讓他知道了,伍子胥連忙上朝進諫,勸說吳王萬不可放走勾踐。他說:“勾踐為人陰險,如今扣留在吳國,如釜中之魚。他所以巧言令色,為的是免於一死。一旦放虎歸山,縱鯨入海,就難於製服了,應當立即誅殺,切莫養癰遺患。”伯嚭受越之財,當然要為勾踐辯護,早把國家利益拋到了九霄雲外。他趕忙辯駁說:“子胥隻看眼前,乃婦人之見。赦免勾踐,兩國交好,北下中原稱霸,可無後顧之憂。這才是安邦治國之道,大王的仁義之名才能傳播四海。”
在伯嚭的巧言之下,吳王夫差已分不清是非。公元前491年,夫差親自把勾踐夫婦送上車,令其回國。
勾踐回國後,立誌發憤圖強,艱苦奮鬥。惟恐舒服的生活消磨的誌氣,特意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艱苦的生活環境,撤掉綿軟的褥子,睡在柴草堆上。屋內掛一個苦膽,坐臥都看得到它。每逢吃飯嚐它的苦味,這就叫做“臥薪嚐膽”,還經常提醒自己說:“你忘記了會稽之圍的恥辱了嗎?”以時時刻刻激勵自己。還大力發展生產,獎勵生育,減輕刑罰,薄收賦稅。勾踐親自下田耕種,他夫人親自紡線織布給人民以鼓勵,尤其注意製造兵器,加緊訓練軍隊。
越國擴軍備戰的措施,盡管十分秘密,早被處事留心的伍子胥探知了,立即向夫差建議采取對策:“勾踐並非真心臣服,不然何須日夜操練士卒,加緊製造武器。大王應在邊境上加強防範,以免越軍乘隙入侵。”夫差開始不信,後派人探察,方知子胥所言不虛。這一消息竟讓越國知曉。勾踐、文種、範蠡等人忙在一起商議對策。文種提議還是運用老辦法,多送幾名美女給伯嚭,他一定會幫說好話。
果然,當吳王夫差問及越國何以又大肆操兵治械之時,剛從越女身邊起身的伯嚭早已準備好了替越國辯護的答詞:“守國則需有軍,有軍不練則等於無,有軍隊無兵器則軍隊無用。大王既準越國存在,就需有兵守土。勾踐整軍修械並非為了進攻吳國,而是防備他國入侵。他若以吳國為敵,何須年年進貢,歲歲稱臣呢?”伯嚭的一番辯解雖然都是牽強之詞,但已經陷入對伯嚭盲目信任的吳王夫差,竟完全放任了越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