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土地兼並十分嚴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官僚地主手中,他們不向國家交納租稅。龐大的軍費、官俸以及歲幣,常常使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為了籌措軍餉和解決財政困難,賈似道決定實行公田法:兩浙、江東、江西的官戶占田超過規定的部分,由國家抽三分之一買作公田出租,占田兩百畝以下者免買。賈似道率先捐出浙西田1萬畝為倡,得到許多官員的響應,紛紛獻產。到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六月,已有六郡報告買公田350萬畝。賈似道好不得意,尋思到:如果置公田1千萬畝,則每年可收米七百萬石,這就可以解決軍餉,可以免除和糴,可造楮幣(紙幣),可平物價,可安富戶,“一事行而五利興矣”。見《宋史紀事本未》卷98.這個如意算盤固然打得很美,但實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賈似道為了切實推行公田法,派專官專使到各地督促主持,並以此作為獎懲地方官吏的標準之一。對於不得力的官員,都迫毀出身,罷官革職,永不敘用。於是各地官府爭相以多買為功。他們一麵追逼勒買,強迫兩百畝以下的小地主賣田,而且隨意壓低田價;一麵又弄虛作假,謊報數字,或以6、7鬥報作1石,或以荒丘薄地充良田。收租之時,虛報的租額,都轉加在佃農、田主身上,以致民間大擾,六郡“破家者多”。賈似道還因現行會子不斷貶值,濫發新會代替,引起了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此後,賈似道又行“推排打量”之法(政府核實田地之法)增加收入,使得江南寸土尺地,皆課重稅。幾經折騰,已民生凋蔽,市井蕭然,社會生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七月,天空出現了彗星。古代社會視彗星為不祥之物,台諫、臣民趁此上書,申訴公田之害和民間愁怨,斥責賈似道欺君瘠民。賈似道恃寵仗權,上書為自己辯護,並假意以請求辭官的方式要挾理宗。理宗再三挽留,安慰他道:“公田之議,本是朕的意思,隻因它能公私兼顧,朝廷才下決心實施。現在國用、兵餉都比較寬裕,就是靠它取得的,可見還是利大於弊。愛卿是國之重臣,不能隻因一兩句異議就放棄,為國分憂就要不畏人言。”賈似道聽了,愈發肆無忌憚。他向昏庸的理宗建議,將上書攻擊他的太學生蕭規、葉李等人黥配遠地充軍,以此平息反賈風潮。從這以後,滿朝緘默,再也沒有人敢議論賈似道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