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約翰·加裏亞諾
不同種族的文化是我進行設計的偉大的靈感來源。
——約翰·加裏亞諾
約翰·加裏亞諾1960年生於直布羅陀,在他六歲的時候,全家移居到倫敦南部。他對時裝的敏銳感受力得益於母親的影響,母親告訴他:即使到街口的小店裏買東西,也一定要衣冠整潔。加裏亞諾小時候受到西班牙天主教文化的熏陶,這使他後來對巴洛克風格有特別的偏好。他就讀於有“設計師搖籃”之稱的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在校期間,常常流連於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其畢業設計得到世界頂尖時尚編輯的青睞。加裏亞諾於畢業的翌年創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並在1987年贏得了全年英國設計師大獎。
加裏亞諾從1990年開始參加巴黎高級成衣發布會,1996年被服裝品牌紀梵希聘為髙級時裝設計師。在為紀梵希設計了兩場時裝秀之後,加裏亞諾轉而成為迪奧品牌的高級時裝設計師,登上了時裝王國金字塔的塔頂。1997年,適逢迪奧品牌創立50周年,加裏亞諾舉行了他入主迪奧的第一場時裝秀。這場時裝秀以法國大革命為靈感,糅合了古典與現代的元素。加裏亞諾的設計一鳴驚人,被人們稱為“冉冉升起的怪才”。
作為古老的迪奧品牌的領軍人物,約翰·加裏亞諾為其加入了新鮮血液:他以民族和街頭風格顛覆了法國高級時裝的優雅傳統,而各個民族、各種風格的混搭形成了加裏亞諾式的高貴品位。在今天被商業利益驅動的時裝界,約翰,加裏亞諾是少數幾個首先將時裝看做藝術,其次才是商業的設計師之一,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堅持反而給迪奧品牌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約翰·加裏亞諾的秀場總是充滿了奇思妙想和天馬行空的創意。他曾用12米高的雲杉樹將一座位於巴黎郊區的體育館變成了迷離的森林;他在巴黎歌劇院舉辦了一場時裝界的茶會,雜糅了英國鄉村和俄羅斯風情;他在盧浮宮裏建造了一個曼哈頓式的摩天大樓場景,其中有帶著名CD商標的垃圾桶和搖搖欲墜的高聳的煙囪;他還以奧斯特裏茲火車站作為秀場,用一列早已退出曆史舞台的蒸汽機火車運送模特,使整個月台充滿了異國的情調。
加裏亞諾的設計既古典又現代,既優雅又粗俗,他能在多種完全異質的文化與風格中遊刃有餘而不迷失自己。加裏亞諾是個對曆史有研究的時尚設計師,在他的時裝秀裏,我們能看到異質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碰撞。他的設計包含中國元素、印第安民族元素、日本藝伎元素、墨西哥民族元素、埃及民族元素、歐羅巴民族元素等等,不一而足。如他把清朝滿族朝服上的龍鳳紋樣、苗族刺繡紋樣和銀飾等用於時裝,甚至直接讓模特穿上以往皇帝穿的龍袍——當然這龍袍是經過改良再設計的樣式,取得令人驚豔的效果。加裏亞諾於20世紀90年代末推出的設計,以30年代的上海作為靈感的來源:旗袍的造型,高高的立領,到腰線的開衩,充滿光感的紅色,印著月份牌畫的油紙傘,黑色的假發,妖豔又充滿魅惑的妝容,這一切都那麼陌生,又那麼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