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搖頭說:“沒有,我跟你爸都老夫老妻了,哪裏還興這套?我們家大小姐今天怎麼了,怎麼關心起這事來了。”老媽笑著,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就到洗澡間衝涼換衫去了。
而女孩卻呆在那裏,眼睛裏閃著光,是淚光。
老爸把唇膏送給了別的女人!
老爸有外遇了!
女孩的心在往下沉。整個晚上,女孩輾轉反側,腦子裏不斷湧現出這兩個巨大的“!”。
怎麼辦?女孩第二天在課堂上神思恍惚,不住地問自己,怎樣才能化解老爸老媽之間的這場危機?怎樣才能不著痕跡地平息這場潛在的家庭風暴呢?
女孩在作業本上列出了三條解決方案:
一、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沒發生過,順其自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不管不顧;
二、把一切告訴老媽;
三、以自己的能力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第一個方案顯然不是她行事的一貫風格,很快便被否決。第二個方案似乎也不是最佳方案,老媽的火暴脾氣她是清楚的,若知老爸犯了這種不可饒恕的錯誤,一定會跟老爸大吵大鬧,甚至翻臉離婚都完全有可能。一想到“離婚”這兩個字,她就想起了同學小優,小優不就是因為承受不了父母離異的打擊而從學校教學樓頂上跳下來的麼?想來想去,就隻剩下第三個方案是上上之策了。
對,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力挽狂瀾化解危機。我已經十八歲了,我已經是一個大人了,我有自信也有能力解決任何難題。當放學鈴聲響起時,她霍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把同桌小胖嚇了一跳。
女孩決定,在展開行動之前,先找老爸好好談一談,她要讓老爸知道她和媽媽有多麼愛他,她要告訴他如果他真的犯了那樣不可饒恕的錯誤,她這一輩子都不會原諒他……
但是,當老爸晚上下班回家,當女孩真的麵對老爸時,心卻怦怦直跳,醞釀好的話語一句也說不出來。因為對方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呀!
在苦悶、徘徊和猶豫了三天之後,女孩終於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第四天跟老爸“接上頭”,因為這天剛好是她十八歲的生日。她不想讓這個生日成為自己一生中最遺憾的一個生日。
女孩十八歲生日這天,她拒絕了一幫同學好友要給她開生日舞會的建議,放學後獨自一人回到了家。不大一會兒,老爸也回來了。今天老媽剛好出差去了北京,家裏是父女倆的天下。“真是天助我也!”女孩暗想。
女孩迎上去接過老爸手中的提包說:“老爸,今天我生日,我媽不在家,就不用做飯了吧,咱們去吃麥當勞,我請客,怎麼樣?而且、而且我也有件事想趁這個機會跟您好好談一談。”
老爸立即卑躬屈膝:“喳,格格,奴才遵命!”
女孩想笑,卻笑不出來。父女倆在商業步行街的麥當勞餐廳坐下來之後,女孩買了冰可樂、薯條、漢堡包、炸雞塊等一大堆好吃的,然後悶頭便吃。老爸則坐在對麵,一邊象征性地吃著,一邊看著她微笑,眼睛裏透著慈祥,還有愛。
女孩吃完之後,又去買了一個套餐,仍舊埋著頭不聲不響地吃著。她其實早就吃飽了,她隻是在忐忑在不安在猶豫在拖延時間在尋找向老爸開口說話的機會。這機會可真難找呀!她心裏一急,越發說不出話來,額頭上的熱汗卻不由自主地冒了出來。
老爸慈愛地笑了,拿過一張紙巾,為她擦幹汗珠,然後說:“丫丫,今天是你十八歲的生日,老爸有件禮物要送給你。”他拉起女孩的一隻手,細心地為她擦去手上的油膩,然後掏出一件禮物,輕輕放在她的手心。
女孩眼睛一亮。
是唇膏,是那支精美的唇膏!
老爸說:“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一個大人了,所以老爸決定送一份成年人的禮物給你。怎麼樣,喜歡不喜歡?”
“喜歡!”女孩看著手心裏這閃閃發光的精靈,臉忽然紅了,一頭撲進老爸寬厚溫暖的懷抱裏,“老爸,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老爸,謝謝你!”
老爸嗬嗬一笑,拍拍她的頭:“傻丫頭,你不是說有事要跟老爸談嗎?什麼事,說吧。”
“沒事,是我騙你的,要不然你這麼忙,才不會跟我一起出來吃麥當勞呢。”女孩撒了個謊,臉更紅了。
老爸看著她笑了。
女孩也笑了。
沒有人知道這支最先出現在老爸西裝口袋裏的唇膏在女孩心中引發的這個溫馨故事,但我們知道,女孩真的長大了。
女兒的節目
一天,讀小學的女兒放學回家,忽然問我:“爸爸,火柴是什麼呀?”原來女兒這天在學校正好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盡管老師在講台上詳詳細細講解了好半天,女兒也沒弄明白火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也難怪,現如今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有幾個見過火柴呀。
“火柴嘛,就是……”我放下手邊的工作,試著給女兒解釋,“就是點燈用的。”
“點燈?”女兒抬眼看看家裏牆上的白熾燈,一臉不解,“這燈一摁就亮,不用點呀。”見女兒誤解了我的意思,我又循循善誘地說:“火柴呀,就是……你見過人家做飯吧?做飯不是要燒火嗎?那用什麼東西點火呢?”女兒反應比我還快地說:“煤氣呀。”
“那你見過別人抽煙吧?火柴嘛,就是用來點煙的。”
“不對,點煙的那叫打火機。”女兒大聲更正。妻在一旁白了我一眼說:“你跟孩子摻和個啥,拿盒火柴給她看看不就什麼都明白了。”
我一想也對,可再一想,又不對了,咱家隻怕有好幾個年頭沒用火柴了,上哪去找呀?敲開對麵老劉家的門,老劉像看外星人似的看我:“你要那玩意幹啥?現在誰家還有火柴呀。”我打電話給女兒她奶奶和姥姥,老人家裏也沒有。
我沒法,隻好將就一下,拿根牙簽,一頭粘上一小坨染黑了的橡皮泥,比畫著對女兒說:“看清楚,這就是火柴,火柴就是這個樣子。”
女兒接過去看了又看,一臉疑惑:“那它怎麼點火呢?”
我說:“很簡單,你拿著它在火柴盒上輕輕一擦,它就燃了。”
女兒聽了半天,還是似懂非懂:“為什麼它一擦就燃呢?”
“這……”這個問題倒真把我給難住了。關鍵時刻,妻過來幫我解了圍:“去,做作業去,小孩子家,知道什麼是火柴就行了,怎麼會燃,你長大就會明白了。”
女兒顯然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撅撅小嘴,拿著我給她做的“火柴”進房去了。又過了半個月,女兒忽然跑回來問我哪兒有火柴賣。原來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女兒她們班準備了一個節目叫《賣火柴的小女孩》。女兒被她們老師選中,扮演節目中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老師叫女兒準備一盒火柴做道具。得,咱家大小姐上節目了,那還有啥好說的,趕緊照辦。我跑到樓下小賣店一問,根本沒有火柴賣。又問了幾家小店,都沒有。我又花了半天時間,跑遍全市各大超市、商場、雜貨店,賣啥都有,就是沒有火柴賣。第二天妻子也加入了買火柴的行列,仍是白忙活一場。第三天我把孩子她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全都動員起來了,還是沒買到。
眼看六一就要到了,女兒一個勁地催我。最後我也來火了,板著臉嗬斥道:“你們老師也真是的,演什麼節目不好,偏偏叫你去演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不擺明了為難我們做家長的嗎?你去跟老師講,火柴咱沒有,有本事她自己去找。”
女兒又害怕又委屈,眼圈兒一紅,哭了。過了兩天,兒童節到了。作為家長,我應邀參加了學校舉行的六一兒童節聯歡會。
輪到女兒上台表演節目,我把脖子伸得長長的,想看看她老師到底給她弄到火柴沒有。隻見女兒手裏並沒拿火柴,打火機倒是攥著一個。直到一個小男孩站在女兒身邊稚聲稚氣地為她報節目時,我才知道,原來女兒表演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已經改成了《賣打火機的小女孩》。
女孩的心事
這段日子以來,女孩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我到底是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
女孩偷偷看過媽媽的體檢單,知道媽媽是A型血,自己也是A型血,可這並不代表她一定就是媽媽的親生女兒,天底下血型相同的人多的是,你總不能說他們都有血緣關係吧。女孩又想去做“DNA親女鑒定”,可做鑒定需要一大筆錢不說,而且這麼重大的鑒定也不是你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說做就能做的呀。怎麼辦?看來這條路是行不通了,隻有旁敲側擊,向了解自己家曆史的親戚朋友暗中打聽,調查取證了。
她第一個找到的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一口咬定,她絕對是她媽親生的,而且還一個勁拿異樣的眼神看她,問她為什麼突然問起這個來?女孩又去問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最疼她了,一定不會騙她的,可外公外婆的口徑也與爺爺奶奶保持高度的一致。女孩隻好又去問左鄰右舍的大嬸大媽,人家都說天底下再也找不出像她媽媽這麼親的親媽了。
“看來我真是媽媽的親生女兒了!”女孩泄氣地想。
既然她真是從媽媽身上掉下的血肉,而且又是家裏的獨生女兒,那她就應該是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的掌上明珠,就應該是媽媽倍加疼愛的心肝寶貝才對。可是,媽媽怎麼能那麼樣對待她呢?是的,媽媽的確對她不好。女孩想,不是不好,而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好,那口吻、那眼神、那態度,簡直、簡直就是一個暴君作風。比如說……咳,不用比如說了,總之不好就是不好。
知道自己的的確確是媽媽的親生女兒之後,女孩開始有點怨恨起來媽媽。我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媽媽呢?女孩甚至常常這麼抱怨。有一天,女孩去圖書館找資料,無意中從一份舊報紙的合訂本上看到了一則十幾年前的新聞。新聞說,那一年,某座城市發生了地震,有一位年輕媽媽和她剛出生三個月的女兒一同被埋進了廢墟。為了女兒,媽媽堅強地活著,等待外麵的救援。可是因為沒有吃的,媽媽很快就沒有奶水喂養自己的女兒了。望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媽媽毫不猶豫地咬破自己的手指,伸進了女兒的小嘴巴裏。女兒吮吸著媽媽從手指間從身體裏湧出的溫暖的鮮血,漸漸熟睡。三天之後,救援人員終於挖開廢墟找到了這對母女。當時,那女兒因為喝飽了媽媽的鮮血,生命無礙。可憐那位媽媽,卻因為饑餓、傷痛和失血過多,早已休克過去。也許連老天爺也被感動了,最後經過醫生全力搶救,那位偉大的媽媽竟奇跡般活了過來。看完這則新聞故事,女孩的眼睛濕潤了。
多麼好的媽媽呀!
多麼幸福的女兒呀!
女孩想:“為什麼我這麼不幸,攤上了一位這樣的壞媽媽呢?我一定要讓媽媽看看這篇文章,看看別的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女兒的,一定要讓媽媽為自己對待女兒的粗暴方式感到臉紅,感到愧疚。”
女孩將這篇文章複印了一份,默默地放在了媽媽的書桌上。媽媽下班回來後看了,竟毫不在意地笑笑說:“這有什麼嘛,在那種情況之下,任何一位媽媽都會這樣做的。這樣的故事我聽得多了。”說著,隨手把那個美麗感人的故事扔進了垃圾簍。
媽媽的輕蔑態度讓女孩感到既傷心又失望,她的牙齒緊緊地咬著嘴唇,幾乎要哭起來。她在心裏冷哼一聲:“哼,不見得每個媽媽都做得到吧,我看你就不能。你太自私,你隻關心自己的工作,隻關心自己班上的學生,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你連請我吃頓麥當勞都不肯,難道肯為我作出那麼大犧牲?鬼才相信。”女孩又去了圖書館,她不相信這個故事真如媽媽說的那麼平常,她不相信這樣感人的故事真的像媽媽說的經常能聽到,經常都發生。她要找找看,是否真的還有這樣的故事發生過,是否真的還有這樣的新聞登在報紙上。可是,沒有了,天上地下,隻有一個這樣感人的故事,隻有一位這樣偉大的媽媽,隻有一個這樣幸福的女兒,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再也找不到了。
“果然是媽媽在騙我。”女孩怏怏地想。
就在女孩準備放棄的時候,她忽然從另一張舊報紙上看到了另一篇關於那場地震的報道。報道中也提到了那位用鮮血挽救自己女兒的媽媽。隻不過這篇報道比女孩複印的那一篇講得更具體,說得更詳細。報道上甚至還透露了發生那場地震的城市,那正是女孩所在的這座小城。報道最後還登出了那位了不起的媽媽的名字——餘曉香,還有那個靠吸吮媽媽鮮血而活下來的幸運女孩,她名叫張盈。
女孩驚呆了。
她的媽媽就是餘曉香,她的名字就叫張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