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潛心著述,終身不仕(1 / 1)

出於對祖國和民族的責任感,黃宗羲隱居家鄉即“畢力於著述”,總結曆史經驗教訓,探討經世學問,整理祖國文化遺產。這以後,他曾多次回絕了清政府的禮聘,終身不仕,表現了一個愛國誌士的民族氣節。為悉心著述講學,黃宗羲對所有慶吊吉凶禮節盡皆廢除,就連兩個女兒也拒之門外。他學識淵博,著述宏富,據餘姚梨洲文獻館統計,計其著作約為72種,1300多卷,內容涉及史學、政治、哲學、經學、數學、地理、天文、曆法、音樂、詩文等各個方麵。

黃宗羲在史學上的獨特貢獻,在於他編著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係統完善的學術思想史——《明儒學案》。這部著作對明朝近300年間各個學派學術思想的發展經過,每個學派的時代背景、代表人物、學術宗旨,都作了介紹和評論。在編寫《明儒學案》的基礎上,他接著撰寫《宋元學案》,但未能完成。後經黃宗羲幼子黃百家及史學家全祖望等人繼續修訂、整理,成書100卷。《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均被收入《四庫全書》,成為後人研究宋元明思想史和學術史的必讀之書。黃宗羲寫這兩部著作不僅為後代留下寶貴的思想資料,而且開創了尊重事實、注重實用、反對空疏、強調實踐(踐履)的良好學風。

黃宗羲的哲學思想,大都見於《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方麵,在理氣問題上,宣揚“理在氣中”的唯物主義觀點,批判了宋儒程朱學派的客觀唯心主義;另一方麵,他又接受王陽明“心外無理”的主觀唯心主義,宣揚“一切皆心”,認為世界是氣的世界,又是心的世界,心才是最高實體,堅決反對“理在心外”的唯物主義觀點。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哲學思想搖擺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他的思想是主觀唯心論向後來的唯物論過渡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