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巡守”至“巡守”。正義曰:《孟子》雲:“諸侯朝天子曰述職,天子適諸侯曰巡守”。守者,守也。言諸侯為天子守土,天子時巡行之。《易》稱“後不省方”,故雲“天子省方,謂之巡守”。

虢公為王宮於玤,玤,虢地。玤,蒲頂反。王與之酒泉。酒泉,周邑。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鞶鑒予之。後,王後也。鞶,帶而以鑒為飾也。今西方羌胡猶然,古之遺服。鞶,步幹反,又蒲官反,紳帶也。鑒,工暫反,鏡也。

[疏]注“後王”至“遺服”。正義曰:鞶是帶也,鑒是鏡也,此與定六年傳皆鞶鑒雙言,則鞶鑒一物,故知以鏡飾帶,舉今羌胡之服以明之。

虢公請器,王予之爵。爵,飲酒器。鄭伯由是始惡於王。為僖二十四年鄭執王使張本。惡,烏路反,又如字。使,所吏反。

[疏]“虢公”至“於王”。正義曰:鄭伯謂厲公子文公也。服虔雲:鞶鑒,王後婦人之物,非所以賜有功。爵,飲酒器,玉爵也,一升曰爵。爵,人之所貴者,言鄭伯以其父得賜,不如虢公,為是始惡於王,積而成怨,僖二十四年,遂執王使,此為彼張本。

冬,王歸自虢。傳言王之偏也。

【經】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無傳。赦有罪也。《易》稱“赦過宥罪”,《書》稱“眚災肆赦”,傳稱“肆眚圍鄭”,皆放赦罪人,蕩滌眾故,以新其心。有時而用之,非製所常,故書。眚,所景反。蕩音蕩,本又作蕩。滌,徒曆反。)

[疏]二十二年注“赦有”至“故書”。正義曰:“肆大眚”者,肆,緩也;眚,過也。緩縱大過,是赦有罪也。大罪猶赦,則小罪亦赦之,猶今赦書大辟罪以下悉皆原免也。《易-解卦-象》雲:“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解卦坎下震上,震為雷,坎為雨,雷動雨下,而萬物解散,故君子以此卦象,而放赦有過、寬宥罪人也。《書》稱“眚災肆赦”,《舜典》文。孔安國雲:“眚,過。災,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肆眚圍鄭”,襄九年傳文也。此諸言肆眚者,皆是放赦罪人,蕩滌眾故,除其瑕穢,以新其心也。必其國有大患,非赦不解,或上有嘉慶,須布大恩,如是乃行此事。故《釋例》曰:“天有四時,得以成歲。雷霆以振之,霜雪以齊之,春陽以暖之,雲雨以潤之,然後能相育也。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物不可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者,與人同也。解天下之至結,成天下之亹亹,肆大眚之謂也。堯曰:‘谘!爾舜!有罪不敢赦。’所以須待革命,有時而用之,非製所常,故書之也。”杜唯言有時用之,亦不知此時何以須赦。《穀梁傳》曰:“肆大眚,為嫌天子之葬也”。其意言文薑有罪,不合以禮而葬。若不赦,不複書葬,嫌天子許之,明須赦而後得葬,故為赦也。賈逵以文薑為有罪,故赦而後葬,以說臣子也。魯大赦國中罪過,欲令文薑之過因是得除,以葬文薑。杜不明說,要文薑出奔之日,尚稱夫人,夫人之名,未嚐有貶,何須以赦除之?此赦必不為文薑。但夫人以去年七月薨,十一月則當合葬,乃至此年正月經七月始葬,如此遲緩,必是國家有事,須赦解之,但不知其所由耳。

癸醜,葬我小君文薑。無傳。反哭成喪,故稱小君。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宣公太子也。陳人惡其殺太子之名,故不稱君父以國討公子告。禦音禦,本亦作禦。惡,烏路反。

[疏]注“宣公”至“子告”。正義曰:傳言大子,必是大子也。僖五年,晉侯殺其世子申生,稱君、稱世子,此不然者,《釋例》曰:“古者討殺其大夫,各以罪狀宣告諸侯,所以懲不義,重刑戮也。晉侯使以殺大子申生之故來告,衛殺孔達,傳載其辭,辭雖有臨時之狀,其告則常也。”然則殺大夫、公子,當以罪狀告人。此傳不說禦寇之罪,則陳人不以罪告;而經書公子,是惡殺大子之名,故不稱君父,以國討公子告。

夏,五月。

[疏]“夏五月”。正義曰:《釋例》曰:“年之四時,雖或無事,必空書首月,以紀時變,以明曆數。莊公獨稱‘夏五月’,及經四時有不具者,丘明無文,皆闕繆也。”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於防。無傳。高傒,齊之貴卿,而與魯之微者盟,齊桓謙接諸侯,以崇霸業。

冬,公如齊納幣。無傳。公不使卿而親納幣,非禮也。母喪未再期而圖昏,二傳不見所譏,左氏又無傳,失禮明故。見,賢遍反,又如字。

[疏]注“公不”至“明故”。正義曰:《釋例》曰:“宋公使華元來聘,聘不應使卿,故傳但言聘共姬也;使公孫壽來納幣,納幣應使卿,故傳明言其得禮也。”是納幣當使卿,公不使卿,親納幣,非禮也。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禦寇,(傳稱太子,以實言。)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公子完,顓孫,皆禦寇之黨。顓音專。)顓孫自齊來奔。(不書,非卿。)齊侯使敬仲為卿,(敬仲,陳公子完。)辭曰:“羈旅之臣,(羈,寄也。旅,客也。)幸若獲宥,及於寬政,(宥,赦也。)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弛,去離也。弛,失氏反。擔,丁暫反。離,力智反。)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敢,不敢也。謗,布浪反。)請以死告。(以死自誓。)《詩》雲:‘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逸《詩》也。翹翹,遠貌。古者聘士以弓,言雖貪顯命,懼為朋友所譏責。翹,祁堯反。乘,繩證反。)使為工正。(掌百工之官。)飲桓公酒,樂。(齊桓賢之,故就其家會,據主人之辭。故言飲桓公酒。飲,於鴆反,注同。樂音洛,下注同。)

[疏]注“齊桓”至“公酒”。正義曰:春秋之世,設享禮以召君者,皆大臣擅寵,如衛公叔文子、宋桓魋之徒始為之耳,為之非禮法也。敬仲,羈旅之臣,且知禮者也,必不召公臨己,知是桓公賢之,自就其家會也。據敬仲為主人辭,故言飲公酒耳。

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

[疏]“臣卜”至“不敢”。正義曰:服虔雲:“臣將享君,必卜之,示戒慎也。”此桓公自就其家,非敬仲發心請享,不得言將享必卜也。蓋桓公告其往日,乃卜之耳。言未卜其夜者,《詩》雲:“厭厭夜飲,在宗載考。”鄭玄雲:考,成也。夜飲之禮,在宗室同姓則成,於庶姓讓之則止,引此敬仲之事,雲此之謂不成。是言敬仲非齊同姓,故不敢也。

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夜飲為淫樂。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懿氏,陳大夫。龜曰卜。妻,七計反。

[疏]注“龜曰卜”。正義曰:《曲禮》文也。《周禮》:“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鄭玄雲:“兆者,灼龜發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亹鏬,是用名之焉。原,原田也。頌,謂繇也,每體十繇。”然則卜人所占之語,古人謂之為繇,其辭視兆而作,出於臨時之占,或是舊辭,或是新造,猶如筮者引《周易》,或別造辭,卜之繇辭,未必皆在其頌千有二百之中也。此傳“鳳凰於飛”下盡“莫之與京”;襄十年傳稱衛卜禦寇,薑氏問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其雄”;哀九年傳稱晉趙鞅卜救鄭,遇水適火,史龜曰“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薑,不利子商”,三者皆是繇辭,其辭也韻,則繇辭法當韻也。郭璞撰自所卜事,謂之“辭林”,其辭皆韻,習於古也。

其妻占之,曰:“吉!懿氏妻。是謂‘鳳皇於飛,和鳴鏘鏘。雄曰鳳,雌曰皇。雄雌俱飛,相和而鳴鏘鏘然,猶敬仲夫妻相隨適齊,有聲譽。和,如字,又戶臥反,注同。鏘,七羊反,本又作將將。

[疏]注“雄曰”至“聲譽”。正義曰:《釋鳥》雲:“鶠、鳳,其雌皇。”郭璞雲:“瑞應鳥。”《說文》雲:“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頷(又鳥)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飛則群鳥從之以萬數,故古文鳳作朋字。”《山海經》雲:“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則自歌自舞。”是說鳳皇之狀也。鳳皇雄雌俱飛,喻敬仲夫妻相隨。鏘鏘,鳴之聲,故以喻有聲譽也。

有媯之後,將育於薑。媯,陳姓。薑,齊姓。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京,大也。並於,本或作“並為”,誤。

[疏]“五世”至“與京”。正義曰:五世其昌,言其始昌盛也。並於正卿,位與卿並得為上大夫也。莫之與京,謂無與之比大,言其位最高也。五世、八世當是卜兆之間有其象。傳言其占之辭,不言其知之意,固非後學所得詳之。

陳厲公,蔡出也,姊妹之子曰出。

[疏]注“姊妹之子曰出”。正義曰:《釋親》雲:“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言姊妹出嫁而生子也。

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五父,陳佗也。殺陳佗在桓六年。佗,大多反。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周大史也。少,詩照反。見,如字,又賢遍反。大音泰。

[疏]注“周大史也”。正義曰:直言周史,知是大史者,《周禮》大史掌書,昭二年傳稱韓宣子觀書於大史氏,此以《周易》見陳侯,故知是大史也。以《周易》見者,自以知《周易》見陳侯,言己明《易》能筮,故陳侯使之筮也。

陳侯使筮之,蓍曰筮。筮,上製反。蓍音屍。

[疏]注“蓍曰筮”。正義曰:《曲禮》文也。其揲蓍求卦之法,則《易-係辭》具焉。

遇觀坤下巽上,觀。觀,古亂反,注皆同。之否。坤下乾上,否。觀(被禁止)爻變而為否。否,備矣反,注皆同。

[疏]“遇觀之否”。正義曰:此注坤下巽上觀,坤下乾上否及(被禁止)爻變,諸如此輩,皆據《周易》之文知之。劉炫《規過》雲:“觀之否者,為觀卦之否爻;屯之比者,屯卦之比爻,皆不取後卦之義。”今刪定以為不然。何者?以閔元年畢萬筮仕,遇屯之比,雲“屯固比入”。僖十五年,晉獻公筮嫁伯姬,得歸妹之睽,雲“士刲羊,亦無衁”,歸妹上六爻辭;又雲“歸妹、睽孤,寇張之弧”,睽之上九爻辭;又雲“歸妹之睽,猶無相也”。昭五年明夷之謙,雲“明夷於飛”,“垂其翼”,又雲“謙不足,飛不翔”。此之等類,皆取前後二卦以占吉凶,今人之筮亦皆如此。故賈、服及杜並皆同焉。劉炫苟異前儒,好為別見,以規杜氏,非也。沈雲:遇者,不期而會之名。筮者所得卦之吉凶,非有宿契,逢遇而已,故謂之遇。劉炫雲:(禁止)坤,坤為地為眾,上體巽,巽為風為木,互體有艮,艮為門闕,地上有木而為門闕,宮室之象,宮室而可風化,使天下之觀焉,故謂之觀也。(禁止)坤,坤為地,上體乾,乾為天,天不下降,地不上騰,天地不通其氣,上下否塞,故謂之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