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七日”至“我焉”。正義曰:申生謂狐突雲:更經七日,於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而與之俱見我焉。故杜雲“將因巫而見”。
許之,遂不見。狐突許其言,申生之象亦沒。見,賢遍反,又如字。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敝,敗也。韓,晉地。獨敝惠公,故言罰有罪。明不複以晉畀秦。夷吾忌克多怨,終於失國,雖改葬加諡,申生猶忿。傳言鬼神所馮,有時而信。馮,皮冰反。
[疏]注“敝敗”至“而信”。正義曰:《晉語》雲:“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徹於外。國人誦之曰:‘貞之不報,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貞為不聽,信為不誠,不更厥正,大命其傾!猗兮違兮,心之哀兮,歲之二七,其靡有徵兮!’郭偃曰:‘甚哉!善之難也。君改葬其君,以為榮也,而惡滋章。十四年,君之塚祀其替乎?’”亦是申生猶忿之事。
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為不從,若重問以召之,三子,晉大夫。不從,不與秦賂。問,聘問之幣。稱,尺證反,又如字。
[疏]注“三子”至“之幣”。正義曰:《曲禮》雲:“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鄭玄雲:“問,猶遺也。”重問,謂多以財貨遺之也。下雲“幣重而言甘”,故雲“問,聘問之幣”也。
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蔑,無也。
冬,秦伯使泠至報、問,且召三子。泠至,秦大夫。泠,力丁反。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鄭、祁舉祁舉,晉大夫。及七輿大夫:侯伯七命,副車七乘。乘,繩證反。
[疏]“七輿大夫”。正義曰:《周禮-大行人》雲:“侯伯七命,貳車七乘。貳即副也。每車一大夫主之,謂之七輿大夫。”服虔雲:“下軍之輿帥七人屬申生者,襄二十三年下軍輿帥七人往,前申生將下軍,今七輿大夫為申生報怨,欒盈將下軍,故七輿大夫與欒氏。”炫謂服言是。
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歂、累虎、特宮、山祁、皆裏、之黨也。七子,七輿大夫。行,戶剛反,下同。共音恭。騅音隹。歂音市專反。累,力追反。祁,巨之反;《字林》:上屍反。豹奔秦,豹,鄭之子。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大主,秦也。小怨,裏、。背音佩。公曰:“失眾,焉能殺?謂殺裏、之黨。焉,於虔反。違禍,誰能出君?”謂豹辟禍也。為明年晉殺鄭傳。
【經】十有一年,春,晉殺其大夫鄭父。(以私怨謀亂國,書名罪之。書春,從告。)
夏,公及夫人薑氏會齊侯於陽穀。無傳。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逾閾。與公俱會齊侯,非禮。閾音域,門限也;一音況域反。
秋,八月,大雩。無傳。過時故書。
冬,楚人伐黃。
【傳】十一年,春,晉侯使以鄭之亂來告。(釋經書在今年。)
天王使召武公、內史過賜晉侯命。天王,周襄王。召武公,周卿土。內史過,周大夫。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瑞。過,古禾反。受玉惰。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棄也巳,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為惠公不終張本。惰,徒臥反。長,直良反,又丁丈反。
[疏]“天王”至“長世”。正義曰:召武公亦名過,《周語》雲:“襄王使召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晉侯執玉卑,拜不稽首。內史過歸以告王曰:‘晉不亡,其君必無後。不敬王命,棄其禮也;執玉卑,替其質也;拜不稽首,無其王也。替質無鎮,無王無人。晉侯無王,人亦將無之;欲替其鎮,人亦將替之。’”其言多而小異。孔晁雲:“左丘明集其典雅令辭,與經相發明者,以為《春秋傳》。其高論善言,別為《國語》。凡《左傳》、《國語》有事同而辭異者,以其詳於《左傳》,而略於《國語》;詳於《國語》,而略於《左傳》。”
夏,揚、拒、泉、皋、伊、雒之戎,
[疏]“伊、雒之戎”。正義曰:《釋例》曰:諸雜戎居伊水、雒水之間者。河南雒陽縣西南有戎城。伊水出上雒盧氏縣熊耳山,東北至河南雒陽縣入雒。雒水出上雒縣塚領山,東北經弘農至河南鞏縣入河。
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揚、拒、泉、皋皆戎邑,及諸雜戎居伊水、雒水之間者。今伊闕北有泉亭。拒,俱字反。皋,古刀反。王子帶召之也。王子帶,甘昭公也。召戎欲因以篡位。秦、晉伐戎以救周。秋,晉侯平戎於王。為二十四年天王出居鄭傳。
黃人不歸楚貢。冬,楚人伐黃。黃人恃齊故。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無傳。不書朔,官失之。)
夏,楚人滅黃。
秋,七月。
冬,十月二月,丁醜,陳侯杵臼卒。無傳。遣世子與僖公同盟甯母及洮。杵,昌呂反。臼,其九反。
【傳】十二年,春,諸侯城衛楚丘之郛,懼狄難也。(楚丘,衛國都。郛,郭也。為明年春狄侵衛傳。郛,芳夫反。難,乃旦反,下同。)
[疏]注“楚丘”至“衛傳”。正義曰:衛以二年遷於楚丘,諸侯為之築其城,至此為之築其郛。《公羊傳》曰:“郛者何?郭也。”不單言衛楚丘者,見楚丘未有郛也。諸侯不告,魯不與,故不書。無經而為傳者,其言必有所為,故雲為狄侵衛傳。
黃人恃諸侯之睦於齊也,不共楚職,曰:“自郢及我九百裏,焉能害我?”共音恭。焉,於虔反。夏,楚滅黃。郢,楚都。
王以戎難故,討王子帶。子帶前年召戎伐周。秋,王子帶奔齊。
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使隰朋平戎於晉。平,和也。前年晉救周伐戎,故戎與周、晉不和。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國子、高子,天子所命為齊守臣,皆上卿也。莊二十二年,高傒始見經;僖二十八年,國歸父乃見傳。歸父之父曰懿仲,高傒之子曰莊子,不知今當誰世。守,手又反,注同。見,賢遍反,下同。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節,時也。陪臣敢辭。”諸侯之臣曰陪臣。陪,步回反。王曰:“舅氏,伯舅之使,故曰舅氏。使,所吏反。餘嘉乃勳。應乃懿德,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功勳美德,可謂正而不可忘者。不言位而言職者,管仲位卑而執齊政,故欲以職尊之。督音篤。
[疏]“餘嘉”至“朕命”。正義曰:餘、朕,皆我也。乃,女也。應,當也。懿,美也。督,正也。言我善女功勳,當女美德,謂女功德正而不可忘,宜受此禮。往居女職,無得逆我之命。欲令受上卿之禮。
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管仲不敢以職自高,卒受本位之禮。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
[疏]“君子”至“宜哉”。正義曰:丘明之意,假稱君子論管氏應合世祀也宜哉。而遂不世祀,子孫絕滅,是行善無驗,故杜注雲“傳亦舉其無驗”是也。
讓不忘其上。《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詩-大雅》。愷,樂也。悌,易也。言樂易君子,為神所勞來,故世祀也。管仲之後,於齊沒不複見,傳亦舉其無驗。愷,本亦作凱,開在反。悌音弟,本亦作弟。勞,力報反,注同。樂音洛,下同。易,以豉反,下同。來,力代反。複,扶又反。
[疏]注“詩大”至“無驗”。正義曰:《詩-大雅-旱麓》之篇。“愷,樂”,“悌,易”,皆《釋詁》文。樂易言誌度弘簡,忻樂而和易也。《世族譜》:“管氏出自周穆王。”成十一年傳有齊管於奚,《譜》以為雜人,則非管仲之子孫也。哀十六年傳稱“楚白公殺齊管脩”,杜雲:“管脩,楚賢大夫,故齊管仲之後。”是管仲之後,於齊沒不複見也。
【經】十有三年,春,狄侵衛。(傳在前年春。)
夏,四月,葬陳宣公。無傳。
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鹹。鹹,衛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鹹城。濮音卜。
秋,九月,大雩。無傳。書過。
冬,公子友如齊。無傳。
【傳】十三年,春,齊侯使仲孫湫聘於周,且言王子帶。(前年王子帶奔齊,言欲複之。)事畢,不與王言。(不言子帶事。)歸複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夏,會於鹹,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
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戍,守也。致,諸侯戍卒於周。為,於偽反,下注“欲為”同。難,乃旦反。卒,子忽反。
冬,晉薦饑,麥,禾皆不熟。薦,在薦反,重也。饑音饑。
[疏]“晉薦饑”。正義曰:《釋天》雲:“穀不熟為饑,仍饑為薦。”李巡曰:“穀不成熟曰饑,連歲不熟曰薦。”
使乞糴於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將何求;言不損秦。糴,直曆反。施,式豉反,下同。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討焉,無眾,必敗。”不義故民離。謂百裏:“與諸乎?”百裏,秦大夫。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欲為父報怨。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雍,秦國都。絳,晉國都。雍,於用反。絳,古巷反。命之曰“汎舟之役。”從渭水運入河、汾。汎,芳劍反。汾,扶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