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下旬,突圍至蘇皖邊區的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改編為華中軍區第13旅,各團番號不變,王誠漢仍任第1團團長。9月初,他率1團主力參加了曆時一周的“兩淮”保衛戰,在反擊進犯清江以北地區之敵的戰鬥中,和第1、2團主力一起斃傷敵500餘人,給敵以沉重打擊,受到華中野戰軍前線指揮部通報表揚。後因整個戰局變化,王誠漢奉命率部撤出推陽地區戰鬥,於10月19日北上漣水,協同友鄰第甲、第6縱隊參加漣水保衛戰,在舊黃河北岸之橋頭堡、漣水以南之順河集及徐家蕩等地同敵激戰14晝夜,有力地反擊了進犯漣水之敵。11月上旬,他又奉命率部參加了鹽城保衛戰。敵占領伍佑後,13旅奉命反擊,1團在蔡家墩一線與敵展開激戰。在突破敵陣地並對敵實施追擊時,突遭敵人火力嚴密封鎖,全團被敵炮火壓製在一條河邊的水稻田裏,處於進退兩難的被動局麵。正值危急之時,旅部作戰科長許德厚帶兩個連繞道插入敵後,使敵頓時一片混亂。乘敵混亂之機,王誠漢立即指揮全團從正麵突破,迫使敵奪路而逃。
1947年1月,華中野戰軍第13旅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獨立師,王誠漢任該師第1團團長,5月兼任該團政治委員。1至5月,王誠漢率部先後參加了蘇中戰役、魯中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魯西南戰役,5月13日參加了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麵對的敵人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和25師、83師。74師全部美式裝備,自恃為蔣家的“禦林軍”,在向魯中進犯中驕橫跋扈,孤軍冒進。我華東野戰軍看準了74師這個弱點,決心集中5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實行分割合圍,一舉全殲該敵。第9、第4縱隊在坦埠以北地區向敵實施正麵進攻,第6縱隊由魯南向敵側背突擊,第1縱隊和第8縱隊分別對敵人左右兩翼實施穿插迂回。1縱首長命令獨立師擔任縱隊前衛,要求以突然動作,沿敵74師和25師之間空隙地帶,向南穿插,勇猛楔入敵後縱深,拿下天馬山、垛莊,分割兩敵之間的聯係,斷敵74師退路。王誠漢所在的第1團為獨立師的前衛團。該團13日夜沿沂蒙山區的小道,一夜強行軍90多裏,於14日晨攻占了敵整編74師與25師之間的戰術要點蛤蟆山、天馬山(又名馬頭崗),殲敵25師一部,切斷了兩敵的聯係。王誠漢隨即奉命把已占領的陣地交給第2團接替,率1團向垛莊猛插。此時,敵整編74師在丟失天馬山、馬牧池、磊石山等地後,倉促向孟良崮、垛莊方向撤退。王誠漢率部穿插至北莊附近時,發現垛莊以北有大批敵人以密集隊形沿急造公路向南逃竄,仔細觀察,急造公路向南大約8裏處,緊貼公路西側有一高地,可瞰製急造公路南北兩端。王誠漢馬上意識到如我占領此高地,就可居高臨下控製公路,堵敵南逃,如敵占領此高地,就等於放跑了南逃的敵人。王誠漢當機立斷,暫不南取垛莊,堅決搶占高地,卡住敵南逃的咽喉。他果斷地命令1連、9連對公路上的敵人實行平麵追擊,又急令2連跑步搶占高地堵敵退路,7連向丁王莊、曹仙橋方向警戒保障團側翼安全。在他的指揮下,1營長王金生帶2連冒著敵火力壓製,用排子槍、手榴彈擊退了已登上高地的敵先頭警戒部隊,切斷了敵南逃退路。敵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獲悉我占領高地後,頓時暴跳如雷,嚴令其第51旅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高地。敵先以飛機、大炮輪番向高地轟炸、掃射,然後在炮火支援下以密集隊形向高地衝擊。我2連連續打退敵12次衝鋒。當敵發起第13次衝鋒時,2連隻剩下30多人,子彈所剩無幾,情況萬分危急。親臨前沿指揮的王誠漢立即命令3連的一個班和9連的一個排攜帶彈藥跑步增援2連,配合2連打退了敵人最後一次衝擊,敵在陣地上陳屍300多具。南逃之敵見收複高地無望,即向孟良崮龜縮。5月16日,王誠漢又率部參加了總攻孟良崮主峰的戰鬥,該團3連首先攻占了540高地。
在孟良崮戰役中,王誠漢臨機處置,果斷指揮搶占急造公路西側285高地堵敵南逃退路,為全殲敵整編74師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領導機關通報表彰了王誠漢指揮的第1團在此役的英雄事跡。
孟良崮戰役後,敵發起向魯中山區的進攻。在縱隊和師的統一部署下,王誠漢率部向魯南敵後進軍,與第2、第3團一起,一舉攻下津浦鐵路之官橋據點,全殲守敵。後又奉命向魯中地區轉移,參加了膠河戰役。
1948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獨立師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3縱隊37旅,王誠漢升任該旅旅長,張春森任政治委員,仍指揮原獨立師所屬3個團。
改編一結束,王誠漢即率部由邯鄲向臨汾開進,日夜兼程400餘公裏,於2月18日進抵翼城以西地區。隨即帶領全旅營以上幹部到翼城聽取了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軍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徐向前關於發起臨汾戰役的動員報告。會後,為適應臨汾攻堅戰的需要,根據軍區前方指揮所的統一部署,組織全旅展開了以攻堅戰為中心的戰前練兵。3月7日,徐向前下達發起臨汾戰役的命令。王誠漢指揮全旅在縱隊編成內,與兄弟部隊一起同敵展開了激烈的外圍爭奪戰,攻占臨汾外圍各據點。10日,王誠漢率全旅與第23旅一起攻戰臨汾城東關,殲敵守軍66師大部。5月17日30分,我軍向臨汾城發起總攻。第37旅擔負了由大東門以南用炮火破壞城垣、實施登城、協同友鄰部隊奪取臨汾全殲守敵的任務。王誠漢親率部隊由第8縱隊第23旅實施坑道爆破炸開的城牆缺口衝進城去,越過內壕,奮勇向縱深穿插,與兄弟部隊一起直取大東門樓。在他的指揮下,該旅第110團向城中心發展,協同兄弟部隊會攻鍾鼓樓;第111團向8號碉堡發起攻擊,占領後繼續向縱深穿插迂回;第109團以勇猛動作直插敵城防指揮部,占領了敵第6集團軍副總司令梁培璜的公館。經過激烈巷戰,至24時,守敵被全殲,臨汾解放。在曆時72天的臨汾戰役中,王誠漢率部殲滅了大量敵人,俘敵1700餘人。但由於缺乏坑道作業和攻堅作戰的經驗,部隊傷亡較大。
1948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3縱隊改番號為華北野戰軍第13縱隊,隸屬第1兵團。6月9日,我軍發起晉中戰役。王誠漢率部在13縱隊編成內北進晉中。途中,部隊因長期連續作戰未得休整,疲憊不堪,加之天氣炎熱,減員較多。有的幹部向王誠漢提出:部隊實在走不動了,應休息一兩天再走。王誠漢斬釘截鐵地說: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走不動,爬也要爬到上級指定的地點去!在他的督促下,部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按期到達指定位置。6月18日,在徐向前指揮下,王誠漢率部隊協同兄弟部隊,首先打開進入晉中的大門,一舉切斷同蒲鐵路,控製了主要交通線。接著他指揮所部迂回穿插,堵住了敵人北逃太原的退路。爾後與39旅一起投入總攻,殲滅了東西賈村、大常鎮、西範村之敵。在晉中戰役中,王誠漢率部連續作戰月餘,共俘敵3541人,繳獲各種槍支3200餘支(挺),大小口徑迫擊炮182門。
1948年10月,王誠漢率部揮師北上,同兄弟部隊一起包圍太原守敵。5日晨,王誠漢指揮第109、111團會同第39旅,將敵45師主力及親訓師一個團包圍在南黑窯、南畔村、溫村地域,並於當晚發起攻擊殲滅了該敵。11月初,王誠漢率部接替友鄰第38旅的任務,對太原外圍四大要塞之一的敵山頭陣地實施攻擊,為總攻太原城垣掃清障礙。他帶領各團領導幹部反複進行地形勘察,認真總結友鄰部隊兩次攻擊山頭未果的經驗教訓,研究確定了以偷襲與強攻相結合、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打法。11月10日黃昏,他指揮部隊按預定計劃發起攻擊。至12日全部占領山頭陣地,掃清了太原城東屏障,為總攻太原城垣創造了有利條件。11月16日中央軍委命令我軍緩攻太原,王誠漢率部轉入戰前整訓。
1949年3月1日,第37旅改番號為步兵第181師,隸屬於第18兵團,第61軍建製,王誠漢任師長,張春森任政治委員,原屬的三個團依次改為第541、542、543團。4月24日,我軍對太原發起總攻。王誠漢指揮全師在大東門以南第一、第二突擊部之間實施登城。晨7時,當我軍猛烈炮火打開城門缺口後,王誠漢即令第541團先頭部隊發起衝擊,僅10分鍾便攻上城牆,占領了大東門城樓。他隨即命令第542、543團緊隨541團突入城內,分兩路發動進攻。541團2連1班在副指導員趙文福帶領下首先衝進敵指揮中心太原綏靖公署。在整個太原戰役中,王誠漢率部共俘敵67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太原戰役結束後,軍部授予該師第541團“城頭堡壘”獎旗,授予第541團2連“登城先鋒”獎旗,授予第542團8連“政策紀律模範”獎旗。
1949年4月,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歸第1野戰軍建製,奉命由晉入陝,參加解放大西北。5月26日,王誠漢率181師擔任18兵團的前衛,先行向西北進軍。在晉南行軍途中突接第1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發出的“西北情況緊急,部隊火速前進”的電令。181師晝夜兼程,於6月10日晚按時趕到指定地域西安市東郊。11日,王誠漢奉上級指示,率領全師代表華北部隊舉行入城式。全師指戰員全副武裝,軍容嚴整,高舉麵麵錦旗,威武雄壯地在20裏的西安大街上通過,受到了數十萬群眾的歡迎,有效地震懾了敵人,穩定了西安市的社會秩序。入城式剛一結束,王誠漢接到軍部通知,要他立刻趕到鹹陽市第一野戰軍指揮所領受任務。王誠漢和副政委黎光縱馬急馳趕往鹹陽,由一野參謀長李夫克引見彭總。彭總給他們介紹了西北“二馬”正由彬縣撲向鹹陽,企圖奪取鹹陽、重占西安的嚴峻形勢,命令他率181師堅守鹹陽,保衛西安,打掉驕橫不可一世的馬家軍的氣焰。王誠漢向彭總表示:“我們堅決守住鹹陽,決不後退一步!”
領受了彭總交給的任務之後,王誠漢、黎光等在暮色蒼茫中趕到敵必經之地鹹陽城西北的文王陵、昭陵一帶勘察地形,研究確定防守部署。入夜,王誠漢來到渭河岸邊,指揮已經趕到岸邊的全師部隊抓緊渡過渭河,進入設防地帶,抓緊搶修工事。541團進入城北地區,542團進入城東北地區,543團進入城西地區,成馬蹄形拱衛鹹陽。6月12日下午6時30分,敵率先趕到的騎兵旅三個團以集團隊形分路揮舞馬刀向我軍發起衝鋒。王誠漢指揮部隊以強大火力阻擊敵人,迫使其停止於北源、上漿、石村之線。13日下午5時,馬步芳主力第82軍3個師和騎兵旅對我軍約12華裏正麵陣地展開全麵進攻。王誠漢指揮部隊以猛烈的火力和不斷的反擊殲滅敵人。經反複衝殺,因我軍連續行軍部隊疲勞,又沒有完善的工事依據,各團前沿陣地大部被敵突破。但我軍繼續依托墓地、廟宇、圍牆等發揚火力打擊敵人,確保主陣地屹立未動。入夜,王誠漢向各團下了一道死命令:乘敵立足未穩,實施堅決反擊,奪回前沿陣地!在師炮火支持下,各團奮起反擊,浴血奮戰,到15日拂曉,丟失的陣地全部奪回。15日、16日該敵以一部向涇陽方向竄擾,遭痛擊後退回。此時我軍18兵團主力到達西安。敵看到反撲無望,遂向乾縣、永壽退去。至此,鹹陽阻擊戰勝利結束。181師在這次戰鬥中共殲敵第248師師長韓有祿以下2000餘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這次戰鬥是華北野戰軍由晉入陝的第一仗,打破了馬家軍“鹹陽不下馬,西安吃晚飯”的妄想,保衛了西安,並為舉行扶(風)眉(縣)戰役和解放西北創造了有利條件。彭總在西安得知181師勝利的消息後,高興地說:“你們打得好,頂住了,鹹陽站住了!”戰鬥結束後,西安各界人民把一麵“百戰百勝”的錦旗送給了181師。
1949年7月,我軍發起殲滅胡宗南部主力的扶(風)眉(縣)戰役。為貫徹“鉗馬打胡”方針,保障我軍主力側翼安全,粉碎敵重占西安的企圖,兵團和軍命令王誠漢指揮所部並配屬第182師545團,對據守西安正南25公裏處之小五台、青華山、土地嶺的敵17軍第12師實施攻擊。派偵察員查明敵兵力分布、工事構築、火力配備等情況後,王誠漢決定541團和545團迅速插入敵人縱深,迂回擔圍,占領老原嶺和土地嶺,切斷敵第12師退路;542團和543團從正麵強攻,待穿插部隊斷敵退路後,即向敵發起攻擊;炮兵配置在山下張村一帶陣地,隨時以炮火支援步兵戰鬥。7月10日,王誠漢命令各團按預定部署行動。我軍穿插部隊拂曉將敵退路切斷,正向敵縱深繼續猛插之時,被敵警戒部隊察覺。王誠漢果斷地命令穿插部隊攻占敵警戒陣地,將其殲滅。下午4時30分,王誠漢命令各團向小五台守敵發起總攻,經激戰勝利結束戰鬥。計殲俘敵2100餘人,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胡宗南集團在扶眉戰役慘遭失敗後,又將其第5、第18兵團殘部集結於鳳縣、佛坪、東江口以及隴南地區,企圖依托秦嶺阻止我軍南取漢中。1949年8月,我第一野戰軍發起秦嶺戰役。王誠漢率第543團配合第183師向秦嶺主脈大王嶺發起攻擊,殲敵第36軍一部。隨後率師主力對向沙壩、進口關逃竄之敵實施追擊。在大雨、低溫、山高、路險的困難條件下,猛追敵人五天四夜,往返250餘公裏,予敵人以重大殺傷。當追到核桃霜、進口關以南之丁家坪地區時,遭敵第28師有組織、有準備的抗擊。遂奉兵團命令,率部撤到寶雞鳳鳴裏、二郎廟地域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