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百戰百勝——王誠漢(2)(1 / 3)

1949年11月,西北五省和江南各省大部地區解放,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存部隊退至四川、雲南地區,妄圖卷土重來或由康滇外逃。為消滅殘敵,解放全國,中央軍委決定我軍向西南進軍,第18兵團協同第二野戰軍主力會殲成都地區之敵。61軍為18兵團的左翼,181師為61軍的前衛。王誠漢率部翻越秦嶺,沿城固、南江、巴中、南部之線推進。一路上排除敵人阻攔、破橋、斷路、設雷和氣候惡劣等種種困難,經10天行軍,於12月12日提前到達漢中城固地區集結。隨即率部以三天半的時間走完了敵人8天所走的路程,到達南江以北地區。當師的前衛541團進至馬尿溪時,該團團長王子波利用我軍的電話和敵軍的電話“串線”這一偶然的機會,以被我軍俘虜的敵軍樂隊隊長的身份,與敵新編14師司令部通上了電話,弄清了該師師部及兩個團已退至南江城,其後衛團在南江城北15公裏處宿營。王誠漢接到這一情報後,當即命令541團奔襲南江縣城,師先遣支隊插斷南江以南通向巴中的大道斷敵退路,542團在馬尿溪東西地區設伏待殲敵後衛團。541團襲入南江城內,敵人毫無準備,30分鍾就解決了戰鬥,殲俘敵1300餘人。542團在馬尿溪殲敵後衛團一部,俘敵副師長及團長以下280餘人。

占領南江以後,王誠漢率部加快行軍速度,繼續追殲南逃之敵。先後占領八廟埡、兩河口、巴中和儀隴縣城。並協同182師殲俘駐南部之敵一個團。28日,追上敵之後尾,沿途擊敗敵小分隊抵抗,進占鹽亭,搶渡梓江,以連續的急行軍,於30日9時敵17軍半渡之際,追抵涪江東岸。王誠漢指揮部隊利用這個有利戰機,一舉殲俘尚未渡江之敵3000餘人。乘勝,王誠漢命令541團、542團抓緊渡江,占領三台以西馬家橋地區和城北鳳凰山,543團進至三台城東,很快形成對三台縣城的三麵包圍。17時發起攻擊,一舉破敵,俘敵第17軍軍長以下4000餘人。31日,王誠漢所部在三台縣城接受敵第76軍和第28師、第336師投降。

在曆時26天的川陝追擊戰中,王誠漢指揮的第181師行程千餘公裏,進行大小戰鬥14次,先後解放南江、巴中、儀隴、南部、鹽亭、三台6座縣城,殲敵3個軍並2個師部,斃傷敵900多人,俘敵將級以下官兵2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40門,各種槍支7300餘支(挺)。為配合兄弟部隊會戰成都、解放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第181師組成遂寧軍分區,隸屬於第61軍組成的川北軍區,王誠漢任師長兼軍分區司令員,李林枝任第一政委,張春森任第二政委。率部隊在遂寧地區展開了剿匪征糧、修路、改造與建立地方武裝等項工作。為徹底消滅匪患,按上級部署,領導組建了遂南、遂北兩個剿匪指揮部和9個縣剿匪大隊,按照“軍事打擊、政治瓦解和發動群眾相結合”的方針,大張旗鼓地開展了剿匪反霸鬥爭。至11月底,爭取和殲滅土匪3.9萬餘人,基本上達到了“肅清散匪,捉盡匪首,挖盡匪限”的目的,穩定了遂寧地區的社會秩序。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及其南朝鮮傀儡李承晚集團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同時,美軍第七艦隊侵占我國領土台灣。10月8日,中共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當月,中央軍委命令第8師為國防師,解除兼遂寧軍分區的任務,歸第60軍建製,於12月17日開赴國防機動位置——河北省青縣馬場一帶,準備入朝作戰。

此時,正在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係第一期學習的王誠漢,學業尚未完成,即奉命歸隊,繼任181師師長。一回到部隊,他就集中全力投入入朝作戰的準備工作,一麵抓武器裝備更換和臨戰訓練,一麵協助政委張春森抓部隊形勢教育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1951年3月8日,181師全體指戰員在青縣馬場駐地舉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師大會。王誠漢代表全師發出鋼鐵般的誓言:一定要發揚181師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打出軍威國威,打敗美帝,為朝鮮人民報仇,為祖國、為毛主席爭光!3月9日,王誠漢率部由青縣馬場出發,14日到達丹東市。17日跨過鴨綠江大橋入朝。一路上克服了氣候寒冷、負重過多及敵空中封鎖等各種困難,夜行曉宿,經新義州、定州、新安州、江東、三登等地,行程500餘公裏,於4月1日到達預定集結地——朝鮮伊川東南地區。

4月14日,王誠漢奉命率部接替第26軍位於鐵原西南內村、陶唐村、收營洞、漢洞地區的防禦,構築工事,阻敵北犯,掩護第3兵團主力集結。為爭取時間作好臨戰前的準備,打好出國後的第一仗,王誠漢在部隊接防的當天晚上,就召集全師連以上主官會議,介紹兄弟部隊入朝作戰經驗,明確各團的戰鬥任務,堅定幹部的必勝信心。16日至19日,敵步兵在坦克、飛機的支援下,先後7次向181師防禦陣地發起攻擊。王誠漢在指揮這次戰鬥中,注意吸取兄弟部隊防禦作戰的經驗,采取“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辦法部署部隊,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19日晚,181師奉命將原防禦陣地移交179師,接替第26軍第78師高台山以南541.9高地和大鬆亭裏地區的防禦任務。連續4天敵人以6至8架飛機、10餘輛坦克、3個炮群支持其步兵向541.9高地猛犯,王誠漢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10餘次進攻。

4月20日晚,王誠漢接到第五次戰役進攻命令。兵團和軍賦予第181師的任務是:擔任第60軍的第一梯隊,由高台山向加齒頂、地藏峰、釜穀裏出擊,割斷美軍第25師與土耳其旅之間的聯係,並抗擊美軍第25師,不使其西援位於加齒頂之土耳其旅和位於漣川之美軍第3師,相機配合兵團主力合圍,殲滅土耳其旅和美軍第3師一部。

當晚,181師黨委召開緊急會議,傳達軍部作戰命令,分析研究敵情。王誠漢在會上提出了自己對此戰的決心,經討論統一了意誌,形成了全師的作戰方案。並及時獲軍部批準。21日拂曉,王誠漢率副參謀長許德厚和作戰科長、炮兵主任等人,到高台山實施現地勘察,給各團現地明確任務,組織協同動作。

22日18時,第五次戰役發起。在軍部支援炮火向敵人猛烈射擊20分鍾之後,王誠漢命令第一梯隊541團和配屬的536團發起攻擊,經激戰,一舉攻占地藏峰,突破了土耳其旅防線,541團主力乘勢向敵縱深釜穀裏發動進攻。潰敵一部撤向加齒頂,企圖掩護其主力向釜穀裏、漣川一線轉移。王誠漢抓住有利戰機,迅速命令542團向加齒頂發起攻擊,於次日8時攻占加齒頂,並隨後攻占713.2高地。至23日拂曉,181師攻占釜穀裏以北土耳其旅全部陣地,殲敵一部,俘敵90餘人。24日2時,王誠漢奉命率部搶渡漢灘江,追殲南逃之敵,於27日率師進至金穀裏龍井寺、退溪院裏地區與敵對峙。

29日,181師奉命北返射亭裏,進行了為期10天的休整。王誠漢抓緊組織部隊補充糧彈,總結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經驗,進行再戰動員。5月12日,王誠漢奉命率部進抵春川西北之沐淙洞、內幕、抑洞地域集結;15日又進至芝岩裏、馬坪裏地域待機。

5月16日,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開始。181師奉命配屬第12軍殲滅自隱裏、寒溪之美軍與李偽軍一部。18日晚,王誠漢率師指揮所冒著敵人炮火的封鎖爬上了加裏山,觀察到敵人在探照燈照明下乘汽車向東南撤退,敏銳地意識到敵軍已被我軍從東西兩麵包圍,為擺脫兩側受鉗擊的困境,企圖向東麵突圍。他當機立斷,派作戰科長給師前衛542團傳達命令:避開正麵之敵,由西側插入鬆穀峰下,截斷敵人退路,殲滅法國營。542團3營奉命直插鬆穀峰,在自洪公路東南福寧洞和鬆穀峰構成袋形伏擊陣地。19日4時,法國營進入我軍伏擊圈,經激戰,大部被殲滅,生俘83人。542團乘勝攻占了大小平川西南之328高地和福洞以南369.6高地,控製了自洪公路,與向東南突圍之敵激戰兩晝夜。同日13時,541團一部插至鬆穀山,攻占寒溪之505高地。隨即,王誠漢不失時機地電令541團渡過洪川江,沿積石山北麓向上下蓮洞方向出擊,經激戰奪取並守住了530高地。23日,王誠漢奉命率部撤至春川以東之勿老裏、插橋裏地區待命,歸60軍建製。24日,敵人向後撤的181師發起猛烈反擊。王誠漢指揮部隊沿山間小路且戰且退,粉碎了敵人的合圍企圖,於25日轉移至華川西北地區。

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之時,敵乘我軍糧彈不足、主力後撤、部隊疲憊之機,向北展開全麵攻擊。我軍第180師在華川西南芝岩裏以南地區被圍。5月26日21時30分王誠漢接到軍部要求181師出動接應180師突圍的命令。當時181師剛剛撤至華川西北地區不久,各團駐地分散,師部與各團電話聯係尚未溝通。王誠漢嚴令師司令部火速派人冒大雨徒步到各團傳遞命令,將各團團長、政委召到師部,舉行了緊急作戰會議,部署了接應任務。會後,部隊倉促出發,於27日6時陸續到達論味裏、啟星裏地區並與北犯之敵接觸,經激戰,占領了原川裏、場巨裏及華川以北兩個高地並立即組織陣地防禦。27日下午,強敵在飛機、坦克掩護下向181師猛烈進攻,經激烈爭奪,上述地區和高地被敵奪回。此時,正麵接應180師已不可能奏效。29日王誠漢奉軍部命令率部轉進金化以南廣德峴、上海峰、伏土山之線阻敵北犯。從6月1日至6日,李偽軍2師及美軍一部向181師連續發起攻擊。在王誠漢的指揮下,542團擊退了敵人一個連至2個營的83次衝擊,543團亦先後擊退敵2個營以上兵力連續8次攻擊。後因敵兵力猛增,數路向我圍攻,再戰於我不利,王誠漢奉命率部撤出戰鬥。

在第五次戰役中,王誠漢指揮的第181師共斃、傷敵3400餘人(其中美、英、土軍1250人),俘敵175人(其中美軍87人),繳獲各種槍支259支,各種炮彈40餘萬發以及大批軍用物資。8月,王誠漢調第16軍升任副軍長。

1952年9月,中央軍委對第60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張祖諒任軍長,趙蘭田任副政治委員,王誠漢被從第16軍調回第60軍任副軍長,主管作戰。當月,誌願軍司令部命令第60軍配屬第20兵團指揮。

10月下旬60軍與68軍換防,在東起文登裏、西至北漢江的25公裏正麵上組織陣地防禦。當時,當麵之敵憑借在山地森林地帶有利地形構築的堅強的防禦工事,又掌握製空權、製海權,顯得十分囂張。為改變我軍被動局麵,王誠漢在深入調查研究後,針對軍防禦陣地的工事尚未構成體係,20餘處白天不能通行,有的前沿陣地與主陣地尚未溝通的情況,及時向軍黨委、軍主要領導同誌提出了建議。他建議應把搶修工事當作急迫任務,在現有基礎上,完成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戰壕、交通壕及火力相聯係的防禦陣地體係,保證在基本陣地上能與敵死打硬拚、反複爭奪,從而達到粉碎敵人進攻之目的。他強調指出:無論是陣地編成、工事構築、作戰手段、各種戰鬥保障及一切設施,都必須以“持久作戰、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為最高準則。軍黨委采納了他的建議,作出了“築城工作為全軍1至4月份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決議。全軍1萬多名指戰員奮戰4個月,使第一防禦地帶的工事達到了“強中強”的地步,同時加強了其他防禦陣地的穩定性。在此期間,王誠漢協助張祖諒軍長,指揮部隊以阻擊戰、開展前沿小分隊活動、小型攻擊戰鬥等多種形式,同當麵之敵進行了為期半年的陣地防禦作戰,粉碎了敵人44次小型進攻,取得了陣地防禦作戰的主動權。

1953年5月,我軍舉行夏季反擊戰役。王誠漢協助張軍長指揮了一係列的戰鬥。配屬20兵團的60軍,先後以535團、536團、537團、538團、540團等團,在炮兵支援下,向李偽軍5師、20師前沿7個要點陣地進行了13次反擊,並擊退敵人排以上兵力的84次反撲,至5月26日,共殲敵1700多名。5月27日至6月23日,60軍的作戰規模逐漸擴大,先後向方形山、883.7、949.2、1089.6高地等目標發起進攻,進行戰鬥16次,逐次奪取了李偽軍5師的全部主要防禦陣地,斃傷俘敵1.4萬餘名。其中攻占883.7高地的戰鬥,首創我軍防禦作戰反擊以來一次殲敵一個團大部的範例。為了爭取這次戰鬥的突然性和減少傷亡,順利地奪取883.7高地,王誠漢協助張軍長指揮部隊於6月9日夜間秘密地進入敵陣地前和翼側隱蔽潛伏。到10日晚,在259門火炮的火力支援下,潛伏了一天的部隊以多路多梯隊的方式突然向敵發起衝擊,經50分鍾激戰全殲守敵。這次戰鬥標誌著第60軍在180師受挫後,徹底打了個翻身仗,受到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及兵團的通報表揚。之後,第60軍奉調至北漢江以西,從6月24日至7月27日,先攻占938.2高地,後發起金城以南、北漢江以西反擊,再攻占1089.6南無名高地,計斃傷俘敵1.5萬餘人。在曆時77天的夏季作戰中,第60軍共斃傷俘敵3萬多人。王誠漢作為張祖諒軍長指揮作戰的主要助手,為確保每戰必勝,每次重要的戰鬥,他都趕赴主要作戰方向第一線的加強師或團實施近前指揮,哪個方向戰鬥激烈,他就出現在哪裏,為60軍夏季作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夏季反擊作戰勝利結束後,王誠漢所在的60軍仍歸第3兵團建製,於8月5日與54軍換班完畢,進駐穀山、新溪地區休整。爾後奉中央軍委、誌司命令,於9月12日返回祖國,歸華東軍區建製。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誠漢榮獲朝鮮獨立自由一級勳章,朝鮮國旗二級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