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杭州:一座有意思的城市(2)(2 / 3)

上麵提到的荷葉和油紙傘顯然都是杭州的元素,也是美的元素。其實就創意文化來說,其核心就是創造美,美術學院、音樂學院,不種水稻、不煉鋼鐵,也不搞航天科技,但它就是創造美的。有人可能會問,美有什麼用?那麼我會說,從3歲到80歲,是男是女,每天在鏡子麵前都會或稍作端詳或搔首弄姿,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對美的欲望,尤其是今天的讀圖和社交網絡並重的時代,誰不渴望自己美一點酷一點帥一點,因此在眾多的化妝師中,杭州化妝師毛戈平就能脫穎而出,成為化妝界的天之驕子。

實際上在毛戈平之前,杭州的羅紅英也是個中翹楚。她的美容培訓機構不知為多少年輕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而毛戈平因為跟影視結緣,打造了一個劉曉慶永遠年輕的神話,遂成為行業的標杆。年近六旬的劉曉慶,經毛戈平的巧手,雖不能說回到二八少女時代,但風韻猶存的少婦形象還是得到大家公認的,所以她跟斯琴高娃和潘虹等女明星不一樣,她們已經是婆婆奶奶的專業戶了,而劉曉慶還能從青年時代演到老年,還可以在舞台和熒屏上表現一個女人的萬種風情。靠的是什麼呢?就是靠毛戈平的化妝術。而且毛戈平為劉曉平做化妝師已有20餘載,再去回頭看看毛戈平,他本人就像一個不老的神話。

也正如吳海燕不僅僅教書育人做時裝,也不僅僅研究學術做科研做開發,還為我國的女領導人設計服裝擔任形象顧問,毛戈平不僅為劉曉慶在內的諸眾女明星擔任形象設計和顧問,更為國家的重大節慶活動擔任化妝顧問,比如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他曾為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做化妝師,為中國的執委會主席、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劉淇做化妝師,他還擔任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儀式女兵方陣的化妝指導……所有這一切,說明吳海燕、毛戈平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設計師和化妝師,這樣的重要和光榮落在這兩位杭州人的身上。而毛戈平位於江城路16號的杭州時尚創意園,原來是杭州市機床電機廠,屬於老工業的“遺產”,經過創意設計師的一番精心設計打造,現在展現在我們麵前的,那就完全耳目一新了。

是啊,創意就是讓不可能成為可能,但這種可能為什麼偏偏是杭州呢?

大約總有不下兩位數的藝術家對我說過,他們太喜歡杭州的自然和人文氛圍了,在這種地方呆著,不幹點藝術的事情,好像很對不起春之桃柳秋之桂香,而那夏之荷葉和冬之飄雪,又無不都是自然的傑作,在這種環境生長起來的人,怎麼可能不想入非非怎麼不無中生有不意動人生呢?

也許從資源和稟賦上來說,杭州比起北(京)上(海)廣(州)都是欠缺的,甚至和新興的深圳比也沒有優勢,特別是影視產業,1949年之前的中心在上海,1949年之後就是北上廣再加個長春(電影製片廠),進入20世紀90年代,那基本是北京一枝獨秀了,但是近十年來,準確地說近五年來,杭州的影視產業像真有點像火山噴發似的,雖然這裏肯定有虛火有表象,但不能否認真有潛心在踏踏實實做的,而不隻是說圈錢和圈地。因為我們提到的餘華、劉恒、鄒靜之、麥家、流瀲紫,都是優秀的作家,且更多的是以編劇身份立足於文藝圈。

所以李煉的出現並不奇怪,他已經二十年磨一劍,就為《昆塔》的橫空出世。因為大約用了20年時間,李煉的博采廣告做到了杭州最好、浙江最好,這些年來浙江和杭州的不少電視節目的片頭都是博采做的,這在廣告界早已經有口皆碑了。那麼在浙江最好,在全國自然也是排進前幾位的。筆者有一朋友曾在博采做策劃,因為忍受不了頭腦風暴的激烈程度,中途閃人了,可轉了一圈之後隻能這樣感歎:李煉這裏待過之後,在其他公司就學不到什麼了,所以也不顧年終獎什麼的又回到了博采繼續頭腦風暴。而每一家跟博采打過交道的客戶也都會說,他們貴是貴了點,但他們確實做得很好。

博采曾為《都市快報》做過一品牌廣告,當時記得一個“群眾演員”可以無數次在轉瞬之間就淚流滿麵,但據說這位“群眾演員”一天的工資就是一萬元……

今天的博采,如果從設備、場地和技術製作的角度,至少是華東最好的,這也是《昆塔》受好評的原因之一,人們至少認為在3D動畫技術上已經可以跟好萊塢媲美了。至於李煉為什麼要從動畫片入手而不是從故事片入手,這跟他的抱負有關,他想他的公司成為中國的迪士尼,為此幾年前就下苦功做兒童網站,而這樣的網站肯定是要“燒錢”的。問題是作為有情懷有追求的藝術家的李煉可以燒錢,但作為商人的李煉那是一定要賺錢的,這就是矛盾統一,就看李煉如何解決。我曾在央視二套的一次談話節目中看到李煉溫文爾雅侃侃而談,我在想他的出現,至少能讓杭州的動漫產業上一個層次,甚至也有可能會來一次重新洗牌,因為就創意者個人來說,你可以講是不瘋魔不成活,但就文化創意產業來說,一定是不專業必淘汰,且不賺錢也最終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