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是傑出的詩人,他的創作成就是多方麵的,詩詞、散文都具有自己的特點,但藝術成就最高的仍是詩歌。陸遊也是創作特別豐富的一位詩人,他自己說“六十年間萬首詩”,現存的僅九千三百多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及賣國賊的憤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陸遊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二百首左右,作品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階段是入蜀以後,到他65歲罷官東歸,前後近二十年,存詩兩千四百餘首。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鄭,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奠定了他一代文宗的地位。第三階段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六千五百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而沉實的創作風格。在陸遊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後表現得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遊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麵,陸遊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見,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了七律創作上的“三變”,又稱他的七律在當世無與倫比。陸遊的七律,確是名章佳句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萬裏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等。這些名作名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除七律外,陸遊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陸遊的詩雖然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並立足於自己所處的時代作了出色的發揮。
陸遊與江西詩派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師事曾幾,又私淑呂本中,對曾、呂二人服膺終生。陸遊接受曾、呂的影響首先在於愛國的情操,他少時與曾幾“略無三日不進見,見必聞憂國之言”。而呂本中在表現愛國主義主題方麵堪稱是陸遊的先驅。陸遊在藝術上也受到曾、呂較深的影響,對“活法”說深信不疑,直到70歲時還對曾幾授予他的“文章切勿參死句”一語津津樂道。雖然陸遊從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中獲得了增進藝術修養以自成一家的啟示,早年作詩時也曾仿效過黃庭堅、呂本中等江西詩人的風格,可是他的藝術個性和才能卻遠在江西詩派之上。所以他很快就超越了曾幾、呂本中等師輩的成就,並以明朗瑰麗的語言、奔放磊落的情調而與江西詩風分道揚鑣。
陸遊詩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極其豐富、廣闊,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現實的各個方麵,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民族矛盾、抒寫愛國情思的動人詩篇。
陸遊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北方女真族發動侵宋戰爭,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時期。當時,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並且影響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麵;而堅決主張抗擊金兵、反對妥協投降就成為南宋時期文學作品中愛國思想的重要內容。陸遊的詩歌,就是在這樣特定的曆史條件下,麵對現實,反映了民族的深重災難,表達了人民的抗戰意誌,抒寫了詩人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悲憤,以及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因而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鮮明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