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製怒止妒是一門精深的學問(2 / 3)

他提到在憤怒之前往往有四種標準情感:恐懼感、被傷害感、失意和不公正感。雖然藏而不露的情感的內容可能還要更複雜,但馬丁認為,這四種情感也許是最常見的,可稱之為“支撐起憤怒屋頂的四根頂梁立柱”。

此外,由於我們往往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憤怒的發泄常常會招致反擊和自衛。下麵所開列的,就是憤怒的發泄所引起的部分典型性結果:

1.使你和別人產生疏遠;

2.在別人身上造成難以克服的消極感情;

3.淹沒了你自己的真正情感和希望,並使別人無法對你開誠布公;

4.引發報複或自衛;

5.有礙於認清事情的真相並使問題得到決;

6.埋葬了原有的友誼。

當然,直率而坦誠地把話說出來還是有時間的。因此,在你要說出憤怒的話之前,你應該稍微等一會兒,看是否有同樣好甚至更好的辦法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要是油裏有隻蒼蠅,你可以采取以下的作法:打死它(敵對行動);把它砸成粉沫(憤怒);懇求它飛走(絕望);離它遠遠的(害怕);歎氣(受損害或自我憐惜);憤慨地走開(不公道);或小心地把它弄出去(慈愛)。上述的每一種作法都可以去掉蒼蠅,但對你自己和與之有關的其他人會出現什麼結果呢?

用愛平息仇恨之火

仇恨能把人怎麼樣?仇恨能對環境有所改變嗎?答案或許叫人吃驚。的確,仇恨同祈禱一樣,它能改變懷恨的人,而對仇恨的對象則絲毫無損。如果你用腳去踢擋在你麵前的牆,那麼,愛傷的隻會是你自己,不是牆。仇恨沒法打倒那個被恨的人。從這個意上講,它往往會降低那個懷恨者的人格。

我們各自掌管著我們的生活觀和生活態度。仇恨作為一種情感,的確十分強烈。當我們試圖去理解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態度時,我們就往往會發現,最激烈的仇恨通常或者基於一種深刻的恐懼,或者基於強烈的個人需求。這種認識有助於我們在觀念上將某人和我們對這個人的行為所持的反對意見區分開來。有時,當某人的行為似乎剝奪了我們想往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是會感到這個人很討厭嗎?美國作家詹姆斯·鮑德溫說得好:“我猜想,某些人死死抱住他們胸中的仇恨不放,其中的一個理由便是他們感到,一旦他們叫仇恨溜走,他們就將不得不麵對自己的痛苦。”

美國黑人教育家布克·T·華盛頓發誓說:“我不能讓任何人通過引起我的仇恨而貶低我的靈魂。”他真切地領悟到這個道理。作為一名解放的奴隸,華盛頓幼年時代的生活如此貧困,9歲就開始出外做工。按道理說,他很可能會抱怨自己的環境,並把這些作為他懷恨的理由。然而,他沒有讓這種情緒鬱積在自己的心靈中,相反,他努力把握自己的精力,使之用於改善自己及他人的生活環境方麵。

華盛頓通過做看門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他認為,教育是達到自我改善並最終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的手段。他自覺地把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將自己看作環境的犧牲品。從學校畢業後,他有了一些做教師的經曆,最終被聘為亞拉巴馬州塔斯基吉的一所新建黑人學校的校長。他接受了這個職務。

這所新學校僅有兩座改造過的舊樓,資金短缺,設備全無,這些挑戰並沒有使新任的校長去嫉妒那些設備優良的學校,或者去仇恨那些比他幸運的人。相反,華盛頓開始朝著他的目標努力。他不允許有任何消極的念頭來幹擾他的事業。在他任職期間,塔斯基吉學校成長為一所擁有近2印名教職工、100座設備精良的校舍的大學。

當時,華盛頓重視教育的觀點引來黑人社會某些成員的批評。他們認為,隻有政治行動才可能取得真正的進步;而華盛頓不為所動,他默默地朝著他所認定的目標前進。這位美國黑人教育家沒有把這些指責視為仇視、紛爭的理由,相反,他仍然以積極的態度耕耘在學術領域裏。

一個人是能夠控製他意識活動的內容的。通過全神貫注地把握內心的自我,一個聰明人便能夠避免那些消極的情感以及毀滅性的行動。消極的東西是不可能引來積極結果的。華盛頓懂得這個道理。與其將寶貴的精力浪費在無謂的爭吵上,他寧可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他所憧憬的教育遠景上。他不讓任何人貶低他的靈魂,因為,他一直對內心的自我負責。像所有其他的偉人一樣,華盛頓懂得,他所能控製的隻有他的自我。

“恨不能用恨消除;恨隻能用愛消除。”菩提達摩曾這樣教導我們。愛——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而非建立在職某個人情緒上的愛——知道怎樣通過它的獻身精神化敵為友。障礙——不論它屬於何種類型——往來往能夠通向成功:隻要我們能夠衝破短暫的黑暗,光明燦爛的時刻終將到來。

牢記人生七戒

雖然神學家對於罪惡所下的定義有不同。但多數認為,罪惡的要一質似乎是歪曲了生活原本給予我們的饋贈。當某人由於錯誤思想或行為麵“未達到標準”時,他本人與生活的聯係常常發生變化。罪惡是致命的,因為它削弱了罪人過一種充滿和平、愉快、幸福和有益生活的潛力。

一個人的步調與生活的最真切最崇高的目標不一致時,他會永遠遠看不到生活的無限潛力。他或她履行生活的可能性也許會減弱,並

可能試圖通過進一步歪曲真實生活的感覺去履行生活。“七項致命的罪孽”通常是人們使自己對生活的完美繼續保持其麻木態度的七種方式。他們常常以傲慢、情欲、懶惰、嫉妒、憤怒、貪婪和毫無節製來努力在一個不可能的範圍內去滿足和履行生活。

自豪或者高度的自重,對於在生活各個領域取得成功是重要的,而我們大部分人一生都在建立較強的自我價值意識,這不是罪孽。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人物,比別人都重要,你可能就落人了傲慢的罪孽。《箴言》的作者寫道:“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這使我們想起了一句諺語:“升高的東西,必然下降。”妄自尊大的心理就像一個熱氣球,遲早會冷卻下來。如果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情況不好,我們可以設法使自己看起來比別人好。我們可以設法使別人看起來是錯誤的,以使我們自己顯得更正義。但當我們開始認識到,作為人類我們都是同等的,事實上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之感到無地自容或驕傲無比,我們的自負就會消退了。為了防止我們周圍的世界坍塌,我們需要保持一種穩定而現實的觀點,把自己看作和他人是平等的。然後,我們才能希望自己表示我們確實擁有獨特的、寶貴的品質,因而感到真正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