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盧照鄰的詩詞創作概況(1)(2 / 3)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這首七言歌行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震動當時詩壇。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自贖》評價說:“在窒息的陰霾中,虛空而疲倦,忽然一陣霹靂,接著是狂風暴雨!蟲吟聽不見了,這樣便是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出現。這首詩在當時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開了粗豪而圓潤的嗓子。”聞一多生動形象地評價了《長安古意》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指出了該詩的藝術特征。該詩分四部,每部分若幹小層次。從“長安大道連狹斜”到“娼婦盤龍金屈膝”,為第一部分。詩人濃墨重彩,著力鋪陳渲染京都長安的繁華市井和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的豪華生活。開頭十六句如相機般一幅幅地攝下長安的概貌:大街小巷縱橫交錯,香車寶馬川流不息。更有玉輦穿行,金鞭飛揚,來往於巍峨的宮殿、豪華的府宅之間。綠樹掩映著亭台樓榭,蜂蝶嬉戲於門旁,鳥語花香。帝都壯麗輝煌,熱鬧繁忙,一派歌舞升平的繁榮之景。十六句詩中共用了二十多個動詞,甚至一句中兩個動詞連用,如“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增強了詩句的節奏感,表現出長安富於動感的快節奏。諸如“青牛”“白馬”“玉輦”“金鞭”“朝日”“晚霞”“銀台”“碧樹”“千門”“連甍”等多彩的辭藻,幻化出一幅幅豪華氣派、絢麗多姿的圖畫,令人神往。

接著,詩人把目光轉向主人公。一位富家子弟尋花問柳,歌女優伶,攀龍附鳳。一方則情意切切:“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一方則情意綿綿:“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貼雙燕。”於是雙方就有:“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幃翠被鬱金香。”連那些歌童舞女也都並非平常人的再現。“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這四句詩淋漓盡致地刻畫了都市豔冶風情。有無名氏《水調歌頭》道:“千年一遇聖明朝,願對君王舞細腰。乍可當熊任生死,誰能伴鳳上雲霄。”有人則稱作者這是借宮詞諷喻,並說盧照鄰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妙得此意。可見,盧詩的諷刺意味深藏詩中。

從“禦史府中烏夜啼”至“燕歌趙舞為君開”,為第二部分。作者細致刻畫長安的夜生活,從深宅豪院直到京郊,各色人物粉墨登場,熱鬧和放縱程度遠勝白日。王孫公子、閭裏少年,有人挾彈飛鷹,有人探丸借客,“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然而他們的勇武和氣派比起皇家的侍衛親軍來則更是小巫見大巫了。“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聞先生評論說:“誠然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顛狂中有戰栗,墮落中有靈性。”

第三部分自“別有豪華稱將相”至“即今唯見青鬆在”,主要描述與揭露權貴們互相排擠、傾軋的醜行。賀裳在《載酒園詩話又編》裏稱讚說:“寫豪獰之誌,如‘意氣由來排灌夫’,尚不足奇;‘專權判不容蕭相’,儼然如見霍氏淩蔑車千秋,趙廣漢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脆庭下。”漢代外戚專政宦官弄權很嚴重,皇帝有時也無可奈何。“轉日回天不相讓”,氣焰囂張犯上作亂。“青虯紫燕坐春風”,窮奢極欲竟比豪強。他們“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淩五公”,狂妄自大至可笑之地步。

第四部分共四句:“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是借漢代揚雄的典故,希望像揚雄當年那樣終生致力於著述,遠離塵世,與芳樹為伴,不學幹謁,潔身自好。

《長安古意》以漢事托唐,借古諷今。這首詩隔句用韻,平仄協調,四語一轉,是“王楊盧駱當時體”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