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漸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據史書記載,漢元帝後宮嬪妃眾多,難以選擇,於是靠畫像召幸。嬪妃們爭相賄賂畫工,隻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畫工將她醜化了許多,使她入宮五六年未能見到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出塞。當她盛裝向皇上辭行時,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斬毛延壽等畫師。此後詩人多借此事抒發幽怨的情懷,漢樂府有《王昭君》,晉有《王明君歌》等。盧照鄰這首《昭君怨》比起當時上官儀的《王昭君》清新剛健,引人注目。
詩歌以嗟歎起句,“合殿恩中絕”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絕不能下達。古詩《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詩人在此熔煉這首古詩,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蘊藉著棄捐之意、哀怨之心。“交河使漸稀”,是進一步闡明“恩中絕”的。昭君初嫁時,朝廷還時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後來連使節也逐漸稀少了。足見皇帝已經將忠義之人忘卻了,恩義斷絕。
因為“交河使漸稀”,引起昭君對往事的回憶:“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當年自己肝腸寸斷地辭別了漢宮,形單影隻走向遙遠而陌生的匈奴。她顧影自憐,一步一回首,戀戀不舍。背井離鄉何其悲涼!
因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鄉,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國景色:“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一邊是塵土飛揚、風沙肆虐;一邊是草色蔥綠、春意盎然,兩相對照,襯托出人物的內心憂傷。這裏詩人寓情於學,以有聲有色的對比詩句,將人物的哀怨憂思抒發得淋漓盡致。
“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詩中主人公的感情閘門終於被打開,千般怨,萬般恨,噴發而出,化作一個願望:像雁兒一樣一年回來一次。但像鴻雁那樣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願望隻能空留遺恨。
這首五言律詩以琴曲舊題寫,屬對工整,音韻和諧。“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構思精巧,用詞準確而貼切。盧照鄰一生懷才不遇,遭受讒言和誹謗甚多。此詩明裏哀歎昭君之不幸,實則是對自身鬱鬱不得誌的感慨。
行路難
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
昔日含紅複含紫,常時留霧亦留煙。
春景春風花似雪,香車玉輿恒闐咽。
若個遊人不競攀,若個倡家不來折。
倡家寶襪蛟龍帔,公子銀鞍千萬騎。
黃鶯一向花嬌春,兩兩三三將子戲。
千尺長條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虧。
珊瑚葉上鴛鴦鳥,鳳凰巢裏雛 兒。
巢傾枝折鳳歸去,條枯葉落狂風吹。
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
人生貴賤無終始,倏忽須臾難久恃。
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流水?
漢家陵樹滿秦川,行來行去尺哀憐。
自昔公卿二千石,鹹擬榮華一萬年。
不見朱唇將白貌,惟聞素棘與黃泉。
金貂有時須換酒,玉塵但搖莫計錢。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處。
蒼龍闕下君不來,白鶴山前我應去。
雲間海上邈難期,赤心會合在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