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壓法的奧妙何在
指壓按摩法方法簡單,原理也簡單。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有一個運行氣血,聯絡髒腑器官、皮膚、肌肉,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網狀通道,它就是經絡。這個經絡是無形的,不像神經血管那樣具體可見,但卻是存在的。接受針灸治療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隨著針刺會產生酸、麻、脹等感覺,好像是沿著一定的線路在體內傳導。中醫理論又認為,在人體的經絡上有很多氣血輸注出人之處,就像一個個小孔一樣,它們就是穴位。對穴位進行按壓,隻要選穴準確,力度透達內部,就好像在這些地方實施針灸一樣,產生酸、麻、脹等感覺。
有些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對穴位進行按壓主要是起一種安慰作用,並不能真的防病治病。這就好像小孩子摔痛了頭,大人為他輕輕揉按,實際上起不到止痛的作用,但大人的關心卻使小孩子感到好受多了,仿佛就不那麼痛了。胃痛的時候,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把手捂在心口窩,這也是一個自慰性動作,實際上並無止痛作用。
然而,現代研究發現,古人所說的穴位與今人所說的觸發點有許多相似之處。所謂觸發點,就是機體組織中的局部變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據認為,觸發點是由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肉緊張造成的。果真如此的話,用力按壓穴位即觸發點,就有可能消除形成觸發點的病因。
還有的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穴位的位置與人體的運動點近乎一致。所謂運動點,就是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果真如此的話,用力按壓穴位即運動點,就有利於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從而減輕病痛,提高抗病能力。
從發生學的觀點看,表皮和神經組織有著共同的起源,神經中樞存在著皮膚區域與內髒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神經係統的關係是不容否定的。另外,穴位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的複雜結構及機能密切相關。一位日本學者曾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人的胸腹部,發現穴位處的溫度比周圍皮膚高出0.5-1攝氏度。他認為這是因為穴位下邊有血管通過的緣故。而有關解剖資料恰恰可以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分布有皮下靜脈,或貫穿有深部血管。果真如此的話,用力按壓穴位,勢必會對血液、神經、淋巴係統、肌肉等方麵的疾病產生緩解或消除作用。
按壓穴位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那麼用針刺(即針灸)的辦法和用手指按壓的方法哪一個更好呢?我認為是各有所長。針灸的方法可對穴位和經絡進行直接刺激,同時施以各種手法,可將各種力度順著經絡傳播出去。按壓的方法覆蓋麵較大,是將力量間接地送往表皮以下,但力度較大,而且是呈輻射狀散開,因而能產生震撼作用。
這兩種方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區別,就在於按壓主要是用自己的大拇指(其他手指往往作為輔助)來操作的,而拇指的尖端恰恰是手太陰肺經運行的出處。這條經絡起始於胃部,向下與大腸相連,再回來沿著胃上口向上穿過膈肌,歸屬於肺髒,再從氣管喉嚨的部位向胸部外側出於體表,一直走到拇指頂端。
除了拇指之外,其他各指也都是經絡的發端或終點。比如食指的尖端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始處;小指尖端是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接處;中指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出處;而無名指則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起始處。
當你用拇指按壓在自己身體的某個穴位上時,其他手指勢必也會貼在皮膚上,隨著力量的逐漸加大,那個穴位所屬的經絡就會同你手指頭的某一條經絡接通。比如你用拇指按壓雲門穴,而雲門穴恰恰處在手太陰肺經的循行線路上,拇指又正是手太陰肺經的出口處。這樣一來,整個這條經絡就會因為你的拇指按壓而全線貫通,力道循環往複。如果你有一些氣功知識那就最好不過了,可以在這時候通過意念催動“氣”在經絡裏走動。很顯然,這種按壓所帶來的效果是針灸法所不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