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篇 按出你的輕鬆和愉快來(一)(1 / 3)

腰酸腿痛、不舒服、難受、打不起精神。這些感受似乎都算不上病,找醫生也沒什麼好辦法,指壓法正好可以在這裏大展身手。

讓你振奮起來

一覺醒來,人們普遍都會感覺到頭腦清爽,精神振奮。可是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睡醒之後卻感到頭腦昏沉沉的,整個身體也軟乏力。還有一些人平時也經常打不起精神來,好像害了大病似的,可到了醫院卻什麼病也查不出來。

這種狀態是由於體內代謝產物積聚過多,大腦皮層處於抑製狀態,神經功能的興奮性降低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人用抽煙、喝咖啡的辦法來提神,雖然短時也見效,但效果難保長久,而且對身體也有害處。用指壓法來振奮精神,可以促使局部組織溫度增髙,加快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和新陳代謝,並通過對機體末梢神經的刺激,提髙神經係統功能的興奮程度,而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提神作用的穴位首推百會。所謂百會,就是百川歸海,取其總要、彙總之意,由此可見此穴的統領作用。實際上也是這樣,百會穴位於人的頭頂正中處,據說能承接天地間的一切精華。此處又是督脈循行路線的頂端,與尾骨尖的長強穴各為一端,貫穿整個脊柱。脊椎負有傳導神經的重要功能。我們常說要挺起腰杆來,而一挺胸抬頭,就會覺得格外有精神。這並不隻是一種心理感受,還有一定的生理基礎。

百會穴的下部是極為堅硬的頭骨,因而按壓時須十分用力,否則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在按壓的同時,還可以兩目平視,牙齒緊咬,用單手握成虛拳,有節奏地震擊百會。此法要比單純按壓更能清腦開竅,振奮精神。

古代印度醫學認為,造成頭昏的原因是頭骨分開,因此隻要緊縮頭骨,就可以使頭腦變清醒。所以,古印度醫生常常用輕輕拍頭或以布帶綁住頭部的方法改善頭昏腦脹現象,他們認為用這兩種方法能夠使頭骨緊縮。拳擊百會穴,與古印度醫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頭部還有幾個穴位,如太陽、風池等經按壓後都能收到清利腦府的作用。

說來也許你會不信,還有一個具有提神作用的穴位不在頭部,而在足底,它就是湧泉穴。這是一個很有名的穴位。從字麵上就可以看出,它是生命之泉的湧出之處。自古以來,醫家就把它視為活氣之源,經常刺激此處可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旺盛。

湧泉在足底長年不著地的部位,對外來刺激比較敏感,隻要用中等力度按壓就會產生很持久的感受。刺激湧泉穴可以自己動手,也可以借助於自製的簡單按摩棒。還有一個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這裏不妨介紹一下:找兩根竹筷子平放在床邊,一端緊頂住牆壁。竹筷子下邊可以墊上書本,讓筷子頭露出來,髙度以能對準人平躺時腳心的湧泉穴為宜。擺放好竹筷子後,人仰麵躺在床上,讓竹筷子的頂端對準湧泉穴,然後逐漸用力。頂壓2~3分鍾左右,可放鬆1~2分鍾,再行施壓。

太陽穴——消除煩惱有奇效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遇上煩惱的事情。當一個人被煩惱的情緒所控製的時候,往往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與人吵架,甚至發生爭鬥。因為煩惱,人們還會懶於從事工作和學習,或者對生活感到乏味,對人生失去信心。在煩惱的煎熬下,人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多方麵的損害。據醫學專家介紹,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消化不良等,都與煩惱的心情有關。

要想用指壓法消除煩惱,首先要在人體上尋找具有安神鎮靜作用的穴位。在這類穴位中,效果比較顯著的有雙側太陽穴、風池穴、內關穴等,其中首選為太陽穴。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外之間向後1寸許的凹陷處。當人們患感冒或頭痛的時候,用手摸這個地方,會明顯地感覺到血管的跳動。這就說明在這個穴位下邊,有靜脈血管通過。所以,用手指按壓這個穴位,就有可能對腦部血液循環產生影響。因此,不光是煩惱,對於頭痛、頭暈、用腦過度造成的神經性疲勞、三叉神經痛,按壓太陽穴都能使症狀有所緩解。

按壓太陽穴時要兩側一起按。兩隻手十指分開,好像把頭抱住,兩個大拇指頂在穴位上,用指腹用關節均可。頂住之後逐漸加力,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而產生了這種感覺後,就要減輕力量,或者輕輕揉動。過一會兒再逐漸加力。如此反複,每10次左右可休息較長一段時間,然後再從頭做起。

在指壓太陽穴的同時,也可以按壓下風池穴和內關穴。風池穴在頸後枕骨下,用手摸去能發現一個凹陷,用拇指用力按壓此處,會產生酸麻的感覺。內關穴在手腕內側橫紋上邊大約2寸的地方。用手指用力按壓這裏,用心體會感覺,會發現自己的呼吸、心跳似乎變慢了。

很多人在指壓太陽穴的間歇期間,願意加人一些變化,這種做法很值得提倡,因為它可以提髙療效。下麵我們就來介紹兩種常見的變化。

第一種變化是梳頭:雙手五指張開,成梳狀,插進頭發中,從前向後進行梳理,手指頭可以中等力度劃動頭皮,反複數遍。梳理完畢後,可以用手指頭捏一捏頸部的皮膚。

第二種變化是按額頭:仰麵平臥,閉上雙眼,以雙手大拇指指麵朝下,從兩側太陽穴向額頭中央拉動,拉到額頭中央時,再拉回太陽穴。如此反複數遍。每次回到太陽穴時,可以對這個穴位進行短時間的按揉。

痛處為穴——點揉推擠去疲勞

人們在經過長時間的體力勞動後,都會產生疲勞感。但是也有很多人即使什麼體力活也沒幹,照樣會覺得很疲勞。前一種疲勞可以稱為肉體性疲勞,而後一種疲勞則是精神性疲勞。

肉體性疲勞主要是由於過度勞累、長時間劇烈的體育運動引起的,其主要表現為全身酸軟、乏力、靈敏度減退、麻木甚至痙攣、困倦。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隻要美美地睡上一覺,就可以基本上從肉體性疲勞中恢複過來。但如果能夠進行一些適當的按壓,則能更加有效而迅速地消除疲勞。

精神性疲勞多數因用腦過度引起。長時間開會、學習、寫作、講課、爭論、談判、思考等,都可導致精神疲勞。精神性疲勞的表現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症狀有:頭昏眼花、多夢、思想遲鈍、動作不靈活、畏光、怕吵鬧等。

前邊已經講過,對於精神性疲勞,可以通過按壓太陽穴來消除,而對於肉體性疲勞,卻沒有現成的固定穴位。這是因為肉體性疲勞發生的部位不是固定的。比如你長時間走路,就會感到腿部疲勞;比如你長時間提拉重物,就會感到臂部疲勞;比如你不斷地從低處將物品運到高處,就會感到腰部很疲勞。

不管造成肉體性疲勞的原因是什麼,也不管這種疲勞發生在什麼部位,那裏的肌肉都會有壓痛,而這個點就是你要選擇的穴位。

找到壓痛點後,就可以施行點揉推擠法。一隻手起固定作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壓在肌肉的壓痛處,經過1~2分鍾後,再施揉搓,用力將此處肌肉推向外側。

當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時,人們就~會感到肌肉酸痛,這是因為乳酸類有害物質代謝不完全,存留在肌肉中造^成的。而實施點揉推擠法後,就會直接促進肌肉的血流供應,調整肌纖維的收縮,使乳酸類物質盡快被吸收。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在實施點揉推擠法時,就應對人體的肌肉群有所了解,如肩肌群、背肌群、腹肌群等,有的放矢地進行按壓,就能較快地消除局部肌肉群的酸痛感,進而改善全身的疲勞狀態。

合穀穴——比服暈車藥還靈

現代人都喜歡旅遊,它既可以使人增加見識,豐富閱曆,一飽眼福,還可以給人以積極的休息。

在我國,許多年輕人都用旅遊替代了繁瑣的結婚儀式。甜蜜的新婚旅遊既可以避開世俗的騷擾,又可以豐富兩個人的感情世界。

然而,出門旅遊也有不愜意之處。首先,現代旅遊主要采用車船、飛機等高速交通工具,這固然可以節省花在旅途上的時間,但由此而帶來的暈車、暈船、暈機的煩惱卻使很多人對旅遊望而生畏。既要旅遊,又怕暈車,於是隻好求助於“乘暈靈”之類的藥物。這類藥物當然有作用,但是作用緩慢,有的需要提前服用,而且多數人服藥後會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因而不能觀看旅途的風光。如果你知道合穀穴的妙用,就可以減輕很多旅遊帶來的痛苦。合穀穴就是人們常說的虎口,位於拇指食指合並後出現的最高處。當你或你的同伴出現暈車征象時,應該立即以最大的力量按壓合穀穴,力量越大越好,最好能按得麻痛難受。一般來說,按壓10~15分鍾後,惡心、嘔吐、頭昏、乏力,心煩等症狀便可得到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