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篇 按出你的輕鬆和愉快來(一)(2 / 3)

合穀是人手部也是人體上最著名的穴位,它有很多效用,稱得上“穴中之穴”。不僅頭痛、牙痛、胃痛時按壓此穴有效,就是患有下痢、便秘、食欲不振等胃腸方麵的疾病時,按壓此穴也有明顯效果。經常乘坐火車、汽車的人,即使不暈車,也應養成按壓合穀穴的習慣,好處是不言自明的。

當暈車的症狀發展到很嚴重程度時,也許光按壓合穀穴不能馬上見效,這時候可以按壓眼球。具體方法是用食指加中指,或用掌外側緣壓迫眼球,兩側交替壓迫,以壓得眼睛“冒金花”為限。此法有很好的控製惡心、嘔吐的作用,但對髙度近視和患有嚴重眼疾者不宜施用。

對於暈車征象,穴位按壓還有預防作用。所采穴位為足三裏,這個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的地方,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旅行之前或旅途之中,可以時時按壓這個穴位。也可以將一尖物置於護膝繃帶中,然後對準足三裏穴位綁紮上去,這樣可以使刺激時間變長,效果更大。

無名指上有個關衝穴,對它進行刺激也可以預防暈車症狀的發生。古時候人們乘船出外,防止暈船的方法就是準備四枚銅錢,其中一枚用布綁在無名指指頭上,其他三枚按壓在手背上。今人不用銅錢,隻要對關衝穴施行指壓法,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消除手腳酸痛從這裏開始

上了年紀的人,隻要稍微勞動一下,往往就會感到手腳酸痛。身體強健的青年人,即使是很勞累,比如爬山過後,雖然當時也感到手腳酸痛,但美美地睡上一覺,就會疲勞盡消。很多中年人卻不是這樣,他們連續做了一些耗費體力的活動後,就會感到手酸腳痛,而且一連幾天都無法恢複正常。這種情況在中年婦女身上更是普遍存在。她們白天在班上工作,晚上回家還要忙於家務勞動,一天下來,常常是覺得手腳僵硬,又酸又痛。不管是手酸還是腳痛,對其治療都要從天宗穴開始。此穴位於肩胛骨下窩中央,對它進行力度適當的按壓,對於手腳以及肩、背、腰的疼痛都有療效。

治療手臂酸痛的穴位主要是肩膀和手三裏。肩膀穴位於肩部三角骨上部中點,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肩平舉時,它呈現於凹處。手三裏穴也不難尋找:首先把手掌麵向胸部,再彎曲手肘,手肘部就會出現很深的皺紋,從皺紋的前端往食指的方向距離大約三根手指的寬度上,就是手三裏的位置。還有一個辦法是通過曲池穴尋找手三裏:屈肘成90度,肘窩橫紋頭外端就是曲池穴,曲池穴下2寸就是手三裏。

對於肩髁和手三裏,可采用點按、揉按、壓按等方法,每穴3~5分鍾。

治療腳部酸痛的穴位主要是髀關、陽陵泉和足三裏。關穴位於大腿根部由大腿肌和張膜肌所形成的凹點上,用手指用力按壓這裏,就會從膝蓋往下產生一股刺痛感。如果能用較重的力度按揉、推捏這一區域,腳部酸痛的情形就會大有好轉。

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的下方,尋找這個穴位時可先屈膝,再找到小腿內側腓骨小頭前下緣的凹陷處即是。足三裏位於外膝眼下。如果會針灸的話,對這兩個穴位實施針灸,效果會相當好。如果不會針灸,對這兩個穴位施以按揉,反複數次,堅持七八分鍾,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附分穴——治療女性減胖疼痛的療效

造成肩部酸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有勞累過度,長時間提拎重物。此外,肩部受涼、風寒侵人或肩關節缺乏活動,也會引起酸痛的感覺。

女性如果肩膀酸痛,可以用手指按壓頸部後方下端左右兩側的附分穴,以產生疼痛感效果為佳。這裏是治療女性肩膀酸痛的最有效的穴位,但卻不能達到根治。最好能在實施上述穴位按壓的同時,對附分穴下方的施按壓或蠟燭,其效果會更為顯著。

治療男性肩部酸痛的穴位很多,首先要選擇天柱穴,以它為中心進行頸部按揉,對於因為單純性疲勞引起的肩部酸痛十分有效。天柱穴位於腦後頭發際內5分凹陷處,用拇指按壓此處,力度時輕時重,持續3~5分鍾後,再轉到別處穴位。

直接作用於肩部酸痛的穴位有抬肩、肩井。尤其是因感受風寒引起的肩部酸痛手臂麻木,陰雨天酸痛感加重按壓這兩個穴位更是不可省略。抬肩穴位於肩峰前下方1.5寸處,肩井穴則位於肩部高處,前者屬上肢穴位,後者屬腰背穴位。用左手拇指按壓身體右部穴位,再用右手拇指按壓身體左側相同穴位,每穴按壓10秒鍾,反複進行。

在指壓穴位之後,還有一種擦項法值得推薦。這種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將兩手五指並攏,用指麵分別貼在後腦枕骨處,然後往大椎穴方向來回摩擦30次。摩擦完畢後,雙手抱頭,將脖子朝前、後、左、右方向轉動數次。這種方法如能與指壓法配合運用,效果會非常好。

陽池穴——消除關節疼病

很多常幹家務活的婦女,都願意訴說她們的手腕酸痛不適。一些常年動筆杆的文人,也常犯這個毛病。當然,如果你長時間地提拎重物,或猛然間用手腕發力,也會感到手腕疼痛。

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腕關節勞損,都會使人產生難受的感覺,這時候如能采用指壓法,就能迅速幫助你能除痛苦。

要想用指壓法消除腕關節疼痛,首先要在腕部找壓痛點。你有可能一下子找到好幾個壓痛點,這不要緊,你可以加以比較,找到一個最疼的地方,然後就在這一點上進行按壓。大約5分鍾左右,你就會覺得疼痛感大有消減,這時候你就要以這個壓痛點為中心,進行按揉,一邊揉一邊擴大範圍。

在治療腕關節疼痛時,有以下兩個注意事項:一是操作前要在腕部塗少量鬆節油或風油精;二是腕關節疼痛若是骨損傷或脫位引起,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有一個穴位對於消除腕關節疼痛療效顯著,它就是陽池穴。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將手背向上翹起,在手腕出現的皺褶中,有一個最靠近手背的皺褶,在它的正中央有一個壓痛點,它就是陽池穴。

陽池穴值得讀者牢記心上,因為它是一個“萬能穴位”,不僅可以消除腕關節疼痛,還可以治療懼冷症,調節內髒器官的正常功能,對感冒、氣喘、胃腸病、腎髒功能失調等疾病均有助益。陽池穴有這麼多的作用,原因在於它是三焦經的主要穴道,其中上焦支配心髒,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顧名思義,陽池就是囤聚太陽的熱能。刺激陽池穴,就可以將熱能傳達全身,改善三焦經的功能。很多人有手足發冷的毛病,如果能經常指壓陽池穴,就可以去除冷感。

滿泉穴——消除足跟痛

除了明顯的外傷外,足跟痛是很難找出原因的,因此很難去求醫問藥。恰恰在這種情況下,指壓法可以大顯神通。

一般人患了足跟痛,總會不自覺地用手去按揉患處,這種做法是很對的,但如能講究一點穴位和手法,那當然就更好了。

要想用按壓方法治療足跟痛,首先要找到局部痛點,然後用按揉法在壓痛處及其周圍施治,約進行5分鍾;第二步是用彈撥法在壓痛點上(壓力不要太大)施治約1分鍾;第三步是用拇指按揉法在湧泉穴上施治約5~30秒。第四步是用拳頭敲擊足底。

以上四步反複操作,一般需5~7次方可。

為了增加按壓效果,每一次按壓前可先用熱水泡患足7~10分鍾。

講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消除足跟痛為什麼要按壓腳底的湧泉穴呢?不錯,湧泉穴是在腳底,好像和足跟連不上。但你不要忘記,穴位等於是經絡上的“中繼點”,也是最容易滯“氣”的地方。因此,刺激某一穴位,不僅可以使這個穴位本身“氣”暢通,更會使它所屬的經絡暢通。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這條經絡從足小趾出發,一直通到喉嚨,又返轉入肺與心包經相連。了解了這條循行路線,再說按壓湧泉穴不僅可以消除足跟痛,還對頭項痛、咽喉痛、舌幹、足心熱等症狀有療效,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