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色、經質等方麵發生異常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它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以及月經量改變為主的月經過多、月經過少和經期延長幾個方麵,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育齡期婦女常見。
以指壓法治療月經不調,主要穴位都集中在小腹。為首的是關元穴,其次的是氣海、中極、子宮等穴。從位置上來說,關元穴特別靠近陰部,又處在以會陰為起點的任脈上。因此,對關元等穴進行按壓,就可以作用於陰部,從而對生殖係統的疾病產生好的影響。
一般來說,女性的小腹都有較厚的脂肪,內部的子宮也有較強的抗外力結構。因而,對關元等穴加以按壓,不妨力量大一些,時間長一些,不用擔心對內髒器官造成什麼傷害。
點按關元穴時,每次可達10~15分鍾,每日1~2次。氣海、中極、宮等穴,也可按此法施行。
點按關元等穴的同時,也可用手掌施行旋轉推揉,從肚臍開始,由下至上順時針方向進行,反複進行2~4分鍾。
對於缺乏穴位知識,或者不能掌握穴位確切位置的人,完全可以不管什麼穴位,隻要用手掌在小腹部反複揉推,也可以治療月經不調。但要注意的是,手法應由輕至重逐漸進行,力量以透達深處為度,使子宮受到按摩。
氣海穴——克服痛經之痛
月經是女子周期性子宮出血的生理現象,因為一般都是每一個月左右一次,因此叫做月經。在正常情況下,來月經是沒有疼痛感的,但有的人卻不是這樣,每次來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都會出現下腹疼痛,這就叫痛經。
痛經分為兩種:由於生殖器官病變,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引起的痛經,叫繼發性痛經;無明顯生殖器官器質性疾病者稱為原發性痛經。對於後一種痛經,目前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而通過按壓卻能對痛經起到緩解作用。
當痛經發作比較劇烈,疼痛難忍時,可以馬上尋找氣海穴。氣海穴就在肚臍正下方1.5寸的地方,再下邊是關元穴、中極穴。這三個穴位對於痛經都有抑製作用。如果你一時分不清哪個穴位是哪個,可以試探著尋找壓痛點。找到之後,就用大拇指使勁往下壓。不要死板板的按壓,而要表現出彈性來。大約按壓15~20秒左右,手指頭就彈起來,不要停頓再按下去。如此反複多次,同時不斷變換著按壓穴位。
待疼痛感有所緩解後,可按如下方法進行腹部按揉:
啟上腹部向下腹部,又從下腹部至上腹部來回撫摸。當將腹壁撫摸得有明顯的鬆弛度時,轉入對下腹部做倒“八”形按摩:以手掌從右下腹弁始―左下側腹—下腹最下端中點―再回複至右側腹。如此反複按摩。
在進行上述按摩的向時,或在此之後,可以拳或掌有節奏地拳擊骶部,使震動力傳至骨盆區內的髒器。
在足底與足背臨泣穴相對的地方,有一個調經穴,刺激它也可以治療痛經。痛經穴並不難找,按壓的方法也很多。一般來說,自我按壓時多用大拇指;而為別人按壓時,除了拇指外,也可用食指指麵或關節。另外,用小棒代替手指進行按壓,不僅省力,效果也格外好。
中脘穴——克服妊娠反應
一般婦女在妊娠6周左右,約有半數以上的人會有偏食、食欲減退、清晨嘔吐、頭暈、體倦的反應,這就是妊娠反應,俗稱“孕吐”。妊娠反應並不是病,而是懷孕後體內一係列激素代謝變化和生理改變的表現,一般不需要治療。但妊娠反應會使人心煩意亂,筋疲力盡,而對於妊娠反應目前又無特效藥,在這種情況下,指壓法就很值得一試。
在妊娠反應不太嚴重的情況下,不要運用指壓法,可以進行腹部按摩,其具體方法如下:
用手掌輕輕按揉腹部,如發現異常的硬塊,應對此加以重點按摩。如無硬塊,則可在上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處,用手掌做順時針環形按摩。由上至下按揉數十次,最後在下腹部做由左向右,而後又由右向左按摩。
對妊娠反應嚴重的人,可借助熱水袋、熱手巾等物在背部進行按摩。其具體方法是,先在腰背部做10分鍾熱敷,然後將熱水袋或熱毛巾做上下左右移動,移動時稍加壓力。此法如能和腹部按摩交互進行,則效果更佳。
隻有在妊娠反應十分嚴重,孕吐十分明顯時,才可以考慮使用指壓法,但即使是這樣,在按壓腹部穴位時也要務必注意按壓的力度。要時刻想著孕婦腹內胎兒的安全。
以指壓法治療妊娠反應,首先要考慮到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正上方4寸處。按壓這個穴位,腹內會有溫熱感。經過輕力度的按壓後,要變按為揉,以掌根在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摩動,範圍以中脘穴為中心,不超過一巴掌大小。每次按壓加揉摩,不要超過3~5分鍾,每天可進行1~2次。
在腹部穴位不便用力按壓而妊娠反應又沒有減輕的情況下,可以加大對其他部位穴位的按壓強度。比如對位於腿上的足三裏穴,就可以用力加以按壓,以產生酸脹感並向足背傳導為佳。點按手臂上的內關穴時,也要用力,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宜。先以右手拇指按壓左側內關穴,再用左手拇指按壓右側內關穴,方法相同,每次都在3~5分鍾。還有一個三陰交穴,也可以用較大力量予以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