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 一指去百病(三)(1 / 3)

雷諾綜合征

雷諾綜合征又名肢端動脈痙攣症,屬於中醫血虛寒厥的範疇。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常因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引起,主要症狀為手或足一會兒變紅,一會兒變白。

以指壓法治療此病預防效果顯著,但需持久,其具體順序及手法如下:首先按揉風門、大椎、肩井,然後掐按太淵、合穀,接下來按揉尺澤、手三裏、內外關,最後按揉足三裏。

以上方法早晚各做一遍,應堅持3個月以上才能見效。

如果患者發病期間伴有麵色難看,神疲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應在常規按壓的基礎上,增加按揉脾俞、腎俞、中脘、氣海。

在以上各個穴位中,尺澤和太淵較少提到,會使讀者感到陌生一些,在這裏不妨著重介紹一下:尺澤穴在肘橫紋中央靠外側,屈起手肘,用手指按壓此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就是尺澤穴的位置,在尺澤穴旁邊還有一個曲池穴,它也在肘橫紋上,但靠近身體一側,按壓這兩個穴位,都對肘臂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太淵穴在手腕橫紋上靠小指一側,橈動脈從這裏經過,用手指按壓這裏,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個凹陷處,用力按壓這裏,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這裏就是太淵穴。按壓這個穴位,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咳血的症狀。

癔症

癔症又稱歇斯底裏,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種神經障礙。癔症患者多為女性,症狀是感情易於激動,且變化不定,感覺、運動或植物神經係統紊亂,或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

歇斯底裏一詞起源於希臘語,原意為“子宮”,暗示其起因與生殖器官有關。所以,治療時針對下腹部的穴位施壓,就能減輕症狀。

當癔症大發作時,患者會又哭又笑,又吵又鬧。遇到這種情況,可用左右手中指或食指頂端點按其人中、承漿兩穴,時間約14軸-誦付點按刺激,可使患者逐漸出現困倦,以至進人睡眠狀。

如果癔症患者出現昏厥,突然倒地,不言不語,雙目緊閉,全身僵硬,可先用中指或食指點按其人中、承漿兩穴,時間約為1分鍾,然後再點按其湧泉、百會穴,時間約為2分鍾。反複操作,直到患者清醒之後方可停止。

如果癔症患者出現失音、失聽、失明情況時,對失音者應點按、按揉其啞門、風府穴區;對失明者應點按、按揉風池穴區,並揉摩顴骨;對於失聽者應按揉其翳風、聽宮穴區。當癔症患者的病情趨於穩定後,才可以進行腹部的常規指壓。主要穴位有章門、巨闕、中極、膻中等。每天按壓2分鍾左右,可反複按揉。

癔症發作時,患者的脖子、心窩、肩膀處,肌肉會變得很偃硬,因而對這些地方的肌肉進行按揉,也可以有助於病情的緩和。另外,鈣質不足時也會引發歇斯底裏,所以癔症患者平時應注意充分攝取鈣質。

5.指壓法治療內分泌係統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也應算作一種“文明病”。在物質生活條件優越的國家裏,患糖尿病的人數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數急劇增多。而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全根治糖尿病的辦法,一旦罹患便終身受害。但是這不等於說得了糖尿病就不必去醫治,積極的治療還是能夠防止病情加劇的。

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症狀就是口渴。造成這種症狀的原因,在於糖尿病患者胰髒內胰島素分泌不足,使得未獲分解的糖分大量累積在血液中,為了排泄多餘的糖分,隻得加快腎髒對體內水分的吸收,以便溶解糖分,隨尿液排出去。尿量增加,患者體內失水嚴重,就需要大量喝水來補充。

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穴位是胰點穴,它位於肚臍斜上方2厘米左右的位置上,左右對稱分布。對這兩個穴位同時用大拇指按壓,每次10分鍾,每天3次,如能堅持10天以上,就會使糖尿病的症狀有所緩解。

糖尿病患者都有煩渴多飲、尿頻量多的症狀,如果這種症狀在某一段時間內特別突出,就要加按大椎穴和尺澤穴。

在施行指壓法期間,有的患者食量會增加,這時要注意不可放縱自己,要節製食欲,以適當米食配以蔬菜、豆類、瘦肉和雞蛋為宜,禁食肥甘辛辣之品。

糖尿病是一種頑症,因而不能指望指壓法完全解決問題,對其他療法不應拒絕。有許多偏方對於糖尿病還是很有效的。比如每天喝一小杯米醋;豬胰加水燉服;糯稻杆泡水代茶飲,這些偏方看似不值一提,但其療效卻已多次得到證明。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由於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過多引起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得上這種病後,患者的脖子就會腫大變粗,因而這種病又俗稱為大脖子病。除此之外,眼睛突出,食亢易饑,大便次數多,低熱多汗,也是該病的明顯症狀。

以常見指壓法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其具體順序和方法如下:首先按揉頭部的睛明穴,按摩眼眶,推抹前額,按揉風池和頸椎兩側,然後按揉背部的大椎穴,接下來按揉手臂上的手三裏、內外關以及手部的合穀穴;最後按揉下肢的足三裏、三陰交以及足部的太溪、昆侖。

如果患者的突出症狀是頸腫、眼突,性急易怒,麵顴升火,怕熱多汗,口苦目赤,就應在常規按壓之外,增加按揉腎俞、章門,點按太衝。

如果患者的突出症狀是一側或兩側頸腫日漸增大,軟而不痛,胸悶肋痛,幹咳聲啞,吞咽困難,就應在常規按摩之外,增加點按脾俞,按揉膻中、中脘。

如果患者的突出症狀是心悸怔忡,心煩不寐,頸項腫大,視物模糊,多食易饑,手足震顫,消瘦多汗,就應在常規按摩之外,增加掐揉神門,按揉腎俞、誌室,按揉關元和陰陽陵泉。

體溫冷感症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大約54%的女性都有身體發冷的現象,也就是說,每兩個女性中就有一個人患有體溫冷感症。這個比例是很高的。每到人秋至冬季期間,總有大批女性患者到醫院治療手腳冰涼、腰寒等疾病。當然,體溫體感症也不是女性的專利,還有許多男性為此症所苦。

人體內有一整套的發熱係統,有效地繼持著體溫的平衡,而如果這個係統中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體溫就會不正常地降低。三焦經所支配的正是三組發熱係統,而陽池穴又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所以,按壓陽池穴就對於體溫冷感症有奇特的療效。

陽池穴的位置很好尋找,就在手背腕橫紋的中央點上。按壓方法可自行選擇,但最好是兩手齊用,各以中指指壓另一手上的穴位。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進陽池穴裏。這種方法不用別人幫忙,而且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還可以保持緩慢的、長時間的刺激。此外,還可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搓擦兩隻手背。手背摩擦生熱的同時,陽池穴也會受到刺激,從而達到溫暖全身的作用。

除了陽池穴之外,手部的關衝、命門兩穴以及手心部位,如能結合起來加以按揉,要比單單按壓一個陽池穴效果更好。

足部也有一個穴位對體溫冷感有較好的療效,它就是解溪穴。這個穴位在踩關節前橫紋上中央,與陽池穴的位置有些相似,隻不過一個在腳腕上,一個在手腕上。按壓解溪穴也會產生明顯的壓痛,具體方法與按壓陽池穴相同。

在對個別穴位施以指壓後,患者還可以自我進行係統按壓其具體順序和方法如下:首先按陽池、手三裏、曲池,然後按揉三陰交、湧泉、解溪、上巨虛,足三裏,最後將兩手重疊放在腹部,圍繞臍部按摩50次。

體溫冷感症患者大都有腿腳發冷的症狀,因而按壓腳部就對治療有好處。按壓腳部的方法很簡單,可以不考慮什麼穴位或反射區,既可以按壓整個腳部,也可以借助拳頭或瓶子輕輕敲打腳底。轉動腳趾的方法也很值得一試:用手指抓住腳趾前端,轉動腳趾根部。

此外,因為發冷而無法安眠的人,可以在臨睡前準備兩個盆子,一個裝冷水,一個裝熱水,然後把雙腳輪流放人兩個盆子中。反複多次進行。

6.指壓法治療泌尿與生殖係統疾病

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多數患者有腰酸腿痛、全身乏力、氣短多汗、容易感冒、夜尿增多等症狀。此外,浮腫也是慢性腎炎的一個主要症狀,而且主要表現在眼瞼及下肢。

對於浮腫明顯的慢性腎炎患者,施以指壓法時應重點按揉水分、中極穴區。水分穴在臍上正中1寸處,用力按壓這個穴位,很快就會在生殖器部位有感受,甚至會產生排尿感,因而這個穴位主治小便不利。中極穴在臍下正中4寸處,按壓這個穴位不像按壓水分穴感覺那麼明顯,但它對泌尿生殖係統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