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 一指去百病(五)(3 / 3)

針刺本穴時不是刺臍中,而是選擇以臍窩為中心的上下左右四個點。

天樞穴在臍中左右各旁開2寸處。該穴主治慢性痢疾、慢性消化不良、水瀉、腹膨脹、水腫等。施法時可用點按、揉按、捏擠等法。如針刺後用捏擠法,應隔日一次。

^本穴與神闕穴配合應用對水瀉和腹瀉有較好療效。

肚角穴肚角穴在神闕兩旁肋弓下。該穴主治寒熱、腹痛、瀉痢。施法時可用拇指、食指、中指單獨或聯合向深處用力指壓或按揉。

丹田穴

丹田穴在臍下2寸至3寸之間處。該穴主治腹瀉、腹痛、遺尿、脫水、疝氣等。施法時以按揉為主,稱作揉丹田,可以用指揉,也可以用掌根揉,一般揉動50~100次。

氣海穴氣海穴在臍下正中1.5寸處。該穴主治胸膈不利、痰涎壅結下降。施法時以點按為主,進行1分鍾左右。

如患兒有腹瀉症狀,應少用或不用本穴。

曲骨穴曲骨穴在臍下正中5寸處,恥骨上方正中。該穴主治遺尿、尿閉、膀胱炎等。施法時以掐按為主,一般為5~7次。

腰背部穴位

大椎穴大椎穴在第一胸椎上,坐正平肩,一低頭就可將此穴摸出來。該穴主治感冒發燒、頭昏、肺氣腫、嘔吐、牙齦腫痛等。施法該穴時,可以先行捏擠手法,也可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50~100次。

新設穴

新設穴在後發際下第三頸椎之間,以手指按壓此穴,會使咽部立生悶塞不暢的感覺。該穴主治嗓子疼、扁桃體炎、聲帶水腫。喉嚨嘶啞。對於本穴主要可行捏擠手法,點按、按揉亦可,但不如用三棱針刺後微擠出血療效顯著。

龜尾穴龜尾穴在尾椎尖端。該穴主治脫肛、便秘、腹瀉等。施法該穴時應以推揉手法為主,向上推可止瀉,向下推可利便。

從龜尾穴到大椎穴連成一線,正好與脊柱的走向一致。在脊柱兩側有很多穴位,如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對於這些穴位不必一一按壓,而應施行推捏法。在施法之前,先將患兒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然後以食指和中指指麵自上而下作直線推動,這就叫“推脊”;也可以用捏法自下而上進行,這就叫“捏脊”。捏脊時每捏三下就將脊背處皮膚提一下,這稱作“捏三提一”。一般來說,推脊可行100~300次,捏脊可行3~5遍。推脊和捏脊法對於很多小兒疾病都有極好的療效,如發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

上肢部穴位

脾土穴

脾土穴在拇指指麵前外側。該穴主治消化不良、泄瀉、疳積、驚厥、腹脹、便血以及疹、痘隱出不透或隨出隨沒。如果患兒體質強健,可將其拇指伸直,從脾土穴向外推;如果患兒身體虛弱,可將其拇指彎曲,從脾土穴向裏推。-般情況下可向裏、向外來回推,持續3~5分鍾。

肝木穴肝木穴在食指指麵第三節末喘。該穴主治目赤昏閉、煩躁不安等。施法該穴時,應以按揉為持續1分鍾。

心火穴

心火穴在中指指麵第三節末端。該穴主治目赤、驚搐、口舌生瘡、兩腮顴部色赤、小便赤澀等施法該穴時,要由第二三指節交界處向指尖推擦,持續1~3分鍾。肺金穴肺金穴在無名指指麵第三節末端。該穴主治肺風痰喘、咳嗽、大便秘結等。施法該穴時,要以推揉為主,持續5~10分軸竹。

腎水穴腎水穴在小指指麵末端。該穴主治遺尿、尿頻、咳嗽、喘息、驚風、牙痛、小兒麻痹後遺症等。施法本穴時,要以推揉為主,持續5~20分鍾。

推揉本穴操作時間長一些,有補腎之功。

少商穴少商穴在拇指指甲外側緣,離指甲約1分處。該穴主治嗓子痛、扁桃體炎、驚厥、聲帶水腫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掐按3~5次。

中衝穴中衝穴在中指尖端靠近指甲邊緣處。該穴主治新生兒窒息、急驚風、癲癇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掐按3~5次。

本穴為急救時常用穴位之一。如掐按時患兒能啼哭出聲,說明無大險;如患兒麵色雖微紅但無啼聲,其症多險。

左端正穴左端正穴在中指末節靠拇指側緣中部。該穴主治慢性痢疾、腹瀉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掐按5~10次。

右端正穴右端正穴在中指末節靠小指側緣中部。該穴主治嘔吐及鼻出血。施行本穴時可行掐按5~10次。

除掐按外,還可用細繩由中指第三節橫紋起栓至指端,紮好後讓患兒靜臥,可止鼻出血。

腎頂穴

腎頂穴在小指末端。該穴主治自汗、盜汗、疝氣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2~10分鍾。

腎紋穴腎紋穴在小指第三節橫紋處。該穴主治目赤、鵝口瘡、熱毒內陷、內熱外寒、高燒時手腳發涼。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2~5分鍾。

大腸穴

大腸穴在食指外側緣。該穴主治痢疾、脫肛、肛門紅腫等。施法本穴時可行側部推揉3~10分鍾。

小腸穴

小腸穴在小指外側緣。該穴主治水瀉無小便、尿閉、小便不利等。施法本穴時可行側部推揉5~15分鍾。

四縫穴四縫穴在掌麵第二至第五指指根部橫紋處,即手指與手掌的交界處。該穴主治腹脹、鵝口瘡、口唇燥裂等。施法本穴時可以拇指指甲側麵沿四橫紋處來回推揉,從食指根部開始,在橫紋處多用力。

小橫紋穴小橫紋穴在小指根紋下掌橫紋上。該穴主治咳嗽、喘息、肺炎、口腔炎、鵝口瘡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5~10分。

板門穴

板門穴在食指下部手掌橈側紅白肉際。該穴主治胃熱、口臭、吐瀉、修痘潮紅不退、鼻腔炎等。施法本穴時可來回推揉5-10分鍾。

小天心穴小天心穴在掌根橫紋微上正中處。該穴主治驚風、癲癇、視物不清、目赤腫痛、淚多或無淚、疹痘欲出不透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3~10分鍾。

內勞宮穴

內勞宮穴在掌心中央。該穴主治實熱病症。施法本穴時以中指指尖點按患兒手掌中心處,微微用力後迅速抬起,一般為10~20次。

合穀穴

合穀穴在拇指與食指肌間凹陷處。該穴主治咽喉腫痛、牙痛、胃氣上逆、嘔吐、惡心等。施法本穴時可先行掐按5~10次,再行按揉1~3分鍾。

二扇門穴二扇門穴在食指和中指兩指間的夾縫中。該穴主治傷風感冒、痰喘氣粗、呼吸不暢、痘疹髙燒、無汗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2~5分鍾。

精寧穴精寧穴在無名指與小指的夾縫中。該穴主治萎靡不振,眼內肉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2~4分鍾。

如患兒氣虛,應慎用此穴。

二人上馬穴二人上馬穴在第四五掌骨節凹陷處。該穴主治小便閉塞、牙痛、痰濕、睡語、咬牙等。施法本穴時,可按住患兒的第二至第四根手指的指根部,然後用中指按揉穴位3~10分鍾。

外勞宮穴外勞宮穴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穴相對處。該穴主治消化不良、腸鳴腹瀉、寒痢腹痛、大便色清或綠、便物粗糙並有粘液、廟氣、脫肛、蛔蟲等。施法本穴時可按順時針方向推揉4~20分鍾。

乙窩風穴乙窩風穴在手腕背側掌根四陷處。該穴主治傷風感冒、腹痛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3~5分鍾。

總筋:總筋穴在手腕掌側橫紋中部。該穴主治心經有熱、潮熱、鵝口瘡、實火牙痛及一切實熱症。施法本穴時可行推揉1~3分鍾。

列缺穴列缺穴在手背腕橫紋上靠拇指一側。該穴主治傷風感冒、驚風、昏迷不醒、頭痛腦脹、牙痛、半身不遂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掐按4~8次。

陽池穴:陽池穴在乙窩風穴上1寸處的凹陷中。該穴主治頭暈、頭痛、驚風、癲癇、大便秘結等。施法本穴時可先行掐按3~5次,再行按揉1~3分鍾。

曲澤穴:曲澤穴在肘橫紋上。該穴主治嘔吐、腹瀉。施法本穴時可行捏擠,1日一次即可。

曲池穴:曲池穴在肘橫紋外端凹陷處。該穴主治手指伸屈不靈活和疼痛、胳膊不能抬舉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掐按5~10次。

下肢部穴位

膝眼穴膝眼穴在膝蓋骨兩旁凹陷中。該穴主治驚風、抽搐。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3~5分鍾,再行點按1~2分鍾。

足三裏穴足三裏穴在膝蓋外側下邊3寸處。該穴主治腹部脹滿、胃中寒滯、腹痛腸鳴。施法該穴時可以拇指掐而揉之,一般為3~5分鍾。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3寸處。該穴主治遺尿、腹痛、腹瀉等。施法本穴時,可先以拇指按壓3~5分鍾,然後上下推揉20~30次。

風市穴風市穴在大腿外側,立正時兩手垂直放於腿上,中指尖盡處即是此穴。該穴主治下肢麻木、疼痛。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掐1~2分鍾。

委中穴委中穴在屆窩中央處。該穴主治嘔吐、腹脹。施法本穴時可用捏擠法。

如患兒伴有腹瀉,慎用本穴。

湧泉穴:湧泉穴在足底前部拇趾根膨隆部後外側。該穴主治頭痛、嘔吐、目赤、視物不清以及鵝口瘡等。施法本穴時可行按揉2~4分鍾。如患兒伴有腹瀉,慎用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