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托爾斯坦·凡勃倫:經濟學製度學派的早期代表(2 / 2)

凡勃倫還論述了科學技術的作用。他認為,在人類經濟生活中有兩個主要製度,一個是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技術製度,一個是私有財產製度。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這兩個製度具有不同的具體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兩個製度的具體形式是“機器利用”和“企業經營”。機器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是現代經濟的決定性的因素。機器的應用引導出一切和工業革命相關的變革,如工廠製度、大規模資本主義生產方法、貨幣、信用等。機器利用的目的是無限製的商品生產。但是,私有製下的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實現最大化的利潤。因此,他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資本主義的缺點就是由這一矛盾產生的。凡勃倫認為,在手工業時期,由於市場的不斷擴大,商品生產的擴大和利潤的增加可以一致,但在機器生產時期,市場不能隨生產的擴大而按比例地擴大,於是,生產和利潤的矛盾產生且不斷加劇。這就是19世紀初期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凡勃倫把資本主義製度叫做價格製度。價格製度的基礎是機器利用,而其控製力量則是企業經營。現代資本主義的特征是企業經營統治著機器利用,從企業經營的眼光來看,機器利用的生產能力過於龐大,為了適應市場獲取高額利潤,有必要把工業生產控製在其生產能力之下,以維持一個高的價格水平。19世紀末期出現的壟斷組織就是以控製和減少生產來取得高額利潤的。凡勃倫稱這些壟斷組織為“既得利益者”和“不在所有者”,並對其進行譴責。同時,凡勃倫認為,機器利用和企業經營都是從進化中產生的,企業經營對機器利用的統治不是絕對的,他們的相對地位在進化過程中逐漸改變。他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技術人員的地位作用不斷加強,一旦他們聯合起來,取得管理社會經濟的權力,那麼,追求利潤的企業主製度就會被拋棄,從而由工程師、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人員委員會”掌握經濟控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