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約翰·康蒙斯:經濟學社會法律學派的創始人(2 / 2)

康蒙斯把稀缺性作為他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在他看來,稀缺性不僅是衝突的根源,而且也是合作、同情、公道和私有財產的根據——假如一切東西都是無限地豐裕,那就不會有自私、不會有不公道,也不會有財產權和倫理學。他甚至認為,如果我們熟悉現代的工會倫理以及工業、商業和銀行業的業務倫理,我們就會看出完全是由於休謨所說的機會稀少和其結果的利益衝突,才從衝突中產生了那一切經濟上的美德,例如誠實不欺、公平交易、公平競爭、合理地使用經濟能力、機會均等、自己生活同時讓人生活、商譽和合理價值,這些都是把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二位,首先應該和別人分享那有限的機會,才可能平平安安地從事交易,保持整個機構的不斷運轉。康蒙斯強調稀缺性所導致的人為秩序即集體行動。

衝突、依存和秩序——分析的延續

既然世界上的東西是有限的,相對於人類的需要來說是稀缺的,因此,某一個人多使用一些資源,別人所使用的資源就減少一些,反之亦然。這就是說,人們之間的利益是衝突的。康蒙斯認為,以前的經濟學均把消滅衝突作為目標,隻研究未來的理想化的協調,而不是對現有衝突以及怎樣從衝突中產生的秩序進行科學研究。他自己所做的工作則是研究如何從衝突中產生秩序。得出的結論是應該采取集體行動來建立秩序,而不是采取別的辦法來消除衝突。在他看來,在秩序中可以繼續存在衝突,而且不僅存在相互衝突,還存在相互依存。他把衝突和依存歸結為基本的社會關係,這隻有在集體行動所產生的秩序中才能共存。

交易——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單位

在康蒙斯看來,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單位,必須包括衝突、依存和秩序這三種成分。他通過多年研究,發現隻有在一種“交易”的公式裏,它們三者才能結合在一起。因此,他將“交易”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單位。所謂“交易”,康蒙斯將其定義為一種合法控製權的轉移單位。因此,所有權成了製度經濟學的基礎。康蒙斯在分析交易時,將其分為三類:(1)買賣的交易;(2)管理的交易;(3)限額的交易。他認為,這些職能相互依存,並且共同構成我們比做“運行中的機構”的整個組織。買賣的交易參與者是個人;而在管理的交易裏,上級是一個人或是一種特權組織,發號施令,下級必須服從;可是,在限額的交易裏,上級是一個集體的上級或者是它的正式代表人。買賣的交易的一般原則是稀缺性,而管理的交易的一般原則卻是效率。

無形財產——合理價值

無形財產,指的是把持住別人所需要而不具有的東西來規定價格的權利。它對於製度經濟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康蒙斯認為,馬克思、蒲魯東、凱雷、巴斯夏等模糊地認識到了所有權同物質不是同樣的東西,製度經濟學才有了一些萌芽,而凡勃倫正是采用了無形財產的概念而被稱為製度經濟學家的,無形財產的概念,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剝削和習慣法中的合理價值概念,它隻有在交易中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