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人工流產是應該堅決反對的,要說侵犯人權,人工流產是有點這個意思,但我們要杜絕人工流產,馬寅初說,既然已經懷孕,“人”形成了,“他”就應該有生的權利,把他殺掉,就是犯罪。父母殺子女,這成什麼話!同時,人工流產對母親的健康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他還認為,如果讚成人工墮胎,就會把避孕意識衝淡了。
為了有效地控製人口增長,馬寅初當時提出了他的主張,這些主張在那時是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的,是科學的。
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傳,要破除宗嗣繼承觀念,破除“早生貴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封建殘餘思想。第二步,“待到宣傳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以後,再行修改婚姻法”,實行晚婚,“大概男子25歲,女子23歲結婚是比較適當的”。第三步,如果“婚姻法修改之後,控製人口的力量還不夠大,自應輔之以更嚴厲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新人口論》中還提到了“提高人口質量”的問題,原理大家都明白了,但實際上又如何呢?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已經二十年了,人口增長得到了緩解,但不能不看到,真正得到緩解的是城市,因為城市居民文化素質高,觀念上、行政上都容易轉變和實施,而往往在貧窮的農村地區,“愈是貧窮——人口生產愈多——無法接受教育——愈是貧窮”的惡性循環還在延續。
馬寅初強調一定要把質與量配得適當,這一點上對於我們現在的“計劃生育”國策不能不說有強調的必要。
《新人口論》中的所有這些觀點曾經被說成“地地道道的馬爾薩斯主義”,理由是他把人看成了消費者,沒有首先想到人是生產者,是“見口不見手。”而實際上,馬寅初可比馬爾薩斯高明多了,他還對馬爾薩斯人口論作了批判。他指出其,“馬爾薩斯寫人口的本意,就在於從理論上維護資本主義製度及政府”;另一個根本不同之所在,馬爾薩斯鼓吹用戰爭、瘟疫和饑餓等手段來消滅現有人口,而馬寅初主張從人性出發,科學地引導,使人口漸漸地減少。
馬寅初的真知灼見是劃時代的,從根本上促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就這點而言,又有幾人能與馬寅初相比?
我們一談到中國人口問題,一定會馬上想到馬寅初的名字,這位中國著名的人口學專家、經濟學家,以其提出的“新人口論”而聞名於世,尤其當我們感受到人口問題一直在困擾我們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將作如下感歎:如果40年前就采用了馬寅初的人口論,那該有多麼好啊!
當我們從人口困惑中開始清醒的時候,才從曆史的塵埃中撿起這本已是傷痕斑斑的《新人口論》,發現它閃耀著理性之光,以至於被認為是“影響現代中國曆史進程的一本好書”。
而如今的事實也已經印證了馬寅初在被批判時所說的那一句名言:
“我個人被批判是小事情,沒有什麼,可是,我想所寫的《新人口論》,是有關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過幾十年後事實會證明我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