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約瑟夫·熊彼特:以創新論聞名於世的經濟學大師(2 / 2)

再來探討熊彼特的“創新論”。熊彼特是以“創新論”聞名於經濟學界的。他用“創新論”來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解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趨於滅亡的結局。他將該理論堅持了數十年並貫穿到他的各種理論中。在理論上,他先將社會經濟活動區分為“經濟循環”和“經濟發展”兩個類型。在前一種狀態下,任何經濟活動都以相同形式周而複始地運行,使各經濟主體得到其欲望的最大滿足,不存在利潤或利息。在後一種狀態下,則出現了企業家這一角色,他們為獲得利潤而不斷地致力於生產方法的變動甚至革新,從而不斷地改變和打破現存的均衡狀態。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係。他強調,“企業家”的職能就是不斷地引進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來實現“創新”,從而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這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惟一動力。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組合。他說的創新、新組合或經濟發展並非指一般的技術進步和創造發明,而是有其特殊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情況:引進新產品;采用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商品市場;控製原材料供應的新來源以及實現企業的新組織。他認為創新是一個內在因素;經濟發展也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來自內部自身的創造性。隻有在實現創新的發展情況下,才存在企業家和資本。企業家的湧現是少數企業家的出現帶動了其他企業家的出現的體現,經濟下降則是模仿生產的利潤份額減少的結果。總之,“創新”的特點就在於他把所謂的創新視為企業家的惟一職能。企業家成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靈魂”,創新是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內在創造力,沒有創新資本主義就不可能產生,更談不上發展。創新導致經濟波動或經濟周期,而曆史上的創新千差萬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大小不同,因而其周期有長有短。他綜合了前人的論點,提出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三種周期的主張:第一種是經濟長周期或長波,又稱“康德拉捷夫周期”,每一周期曆時50—60年;第二種是通常所說的平均9—1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又稱“朱格拉周期”;第三種是平均40個月的所謂短周期或短波,又稱“基欽周期”。他宣稱這幾種周期同時並存而且相互交織。熊彼特還把經濟衰退看做經濟調整的健康階段,衰退為未來創新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熊彼特的不朽之作《經濟分析史》充分體現了他的博學多識和見識獨特的特點,該部著作是他尚未最後完稿的遺作,是由他的夫人代為整理出版的。該著作至今仍是受到西方經濟學家普遍稱頌的巨著。熊彼特對許多經濟學家的貢獻都做了獨到的評論。例如,他認為瓦爾拉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對一些傑出的英國經濟學家,如斯密、李嘉圖等,熊彼特則貶低了他們的貢獻,因而存在一定的片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