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阿爾文·漢森:凱恩斯主義的積極推廣者(2 / 2)

(3)用乘數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來解釋經濟周期。這一觀點是由漢森和薩謬爾森共同提出的,又稱“漢森—薩謬爾森模型”。根據這一模型,乘數原理解釋了投資變動對收入變動的影響,而加速原理解釋了收入變動對投資變動的影響。正是這種投資與收入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經濟中周期性的波動。漢森認為,凱恩斯雖然強調了乘數理論卻忽略了加速原理。他認為引起投資變動的因素有兩類:一是外生因素,即人口、技術進步、新產品的發明以及政府活動等,這些因素所引起的投資叫做自發投資。二是內生因素,即收入和消費的變化,這種變化所引起的投資叫做引致投資。加速原理就是說明引致投資的理論。漢森認為,光用乘數原理不能解釋經濟的波動,而必須考慮到加速原理。

(4)在經濟政策方麵提出了補償性財政政策。

漢森認為,政府在確定預算時,不能把平衡財政收支作為準則,而要按照私人支出(消費與投資)的數量來安排政府的預算。要使私人支出與政府支出的總額保持在可以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來保證經濟的穩定。據此漢森提出了所謂補償性的財政政策,即在蕭條時期,政府要擴大預算開支,降低稅率,提高社會總需求,造成赤字預算;而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要收縮預算開支,提高稅率,縮小社會總需求,造成盈餘預算。按照這種政策,預算不必年年平衡,可以在蕭條時期造成赤字預算,在繁榮時期造成盈餘預算,做到整個經濟周期內補償盈虧,所以該理論又可以叫做“長期預算平衡論”、或“周期預算平衡論”。這種主張成為政府增加支出實行赤字財政的依據,這種理論與政策主張對經濟理論和美國政策實踐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漢森也是美國新古典綜合派的先驅者。

(5)漢森還提出了溫和通貨膨脹理論。

漢森在對待通貨膨脹與失業的替代關係問題上,主張實行溫和的通貨膨脹政策。在他看來,溫和的通貨膨脹對生產和就業有利,物價上漲比失業要好得多。他認為,物價溫和上漲的年代,通常也是發展迅速的年代,因此,政府不應該在物價穩定問題上有什麼嚴格的法則,而應該把充分生產和充分就業列為主要目標。他還對通貨膨脹造成的分配上的弊害極力進行辯解。他認為經濟學家一般容易誇大溫和的物價上漲對家庭儲蓄的影響,在他看來,吞噬家庭儲蓄最厲害的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收縮和失業。漢森的這些論點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影響很大,美國政府就是按照這種主張製定他們的經濟政策的。

綜上所述,可見漢森在理論上大力宣揚了凱恩斯的經濟學並為美國凱恩斯學派奠定了基礎。他的政策主張對美國經濟政策的製定起了重大作用。事實上,漢森和他的弟子們根據他們的主張而提出的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的政策主張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確起過一些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從20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起,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並存,漢森和凱恩斯學派對此束手無策,其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也因此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麵的批評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