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庫茲涅茨被美國政府任命為華盛頓戰時生產局計劃統計處副處長。戰後,他被派往中國充任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的顧問。從1946年起,他遊曆了中國的大中城市和農村,走訪了許多銀行、企業、公司、錢莊及交易所,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考察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進行經濟滲透後,這些地區在經濟增長及國民生產總值方麵帶來的影響。
庫茲涅茨於1948年底回到美國,1949年被美國統計學會選舉為會長。1950年,他被派往印度,任印度國民收入機構總局的顧問。庫茲涅茨兩次共計8年的東方之行,使他目睹貧窮落後國家的經濟狀況,深知帝國主義國家對半殖民地經濟侵略的後果,這為研究經濟增長史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1954年,庫茲涅茨謝任回國,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同年,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了《高收入階層在收入和儲蓄中占有的份額》的論文,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被推舉為會長。
1960年,庫茲涅茨受哈佛大學聘請,任經濟統計學教授。這是他研究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論的高潮時期。1961年,他60誕辰之際發表了《美國經濟中的資本》一書。他在書中介紹了自己多年研究國民收入及國民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方麵的成果,建立起“收入革命”的理論。這一理論是他關於福利經濟學和資本積累理論的主體。
1966年,庫茲涅茨出版了《現代經濟增長》一書,這是他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國民收入的長周期時間數列進行研究的成果,其內容涉及經濟增長過程的分析、增長率的變動、資本的供給(儲蓄)和需求(投資)、資本形成的作用、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口和生產率的增長,以及收入分配的變動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喬治·墨菲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庫茲涅茨出色地運用他高超的技巧,從紛亂的資料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數據,恰如其分地用它來表達它所能表達的意思。這書有許多附屬的和有見識的結論,它確實是很有價值的產物。”
1969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庫茲涅茨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榮譽教授。
庫茲涅茨長期致力於各國經濟統計資料的收集、整理、比較和分析,是經驗統計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國民收入核算研究領域走在前列,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結構,為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奠定了基礎;提出了各國經濟增長的長周期平均為20年的觀點,並證明這種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增長率變化的影響,人稱“庫茲涅茨周期”。
庫茲涅茨運用大量曆史統計資料闡釋各國經濟增長的特點和各種變量的變化趨勢及相互關係,並對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提出了許多深刻見解,在經濟增長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西方經濟學界有重要影響。
由於庫茲涅茨在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成果,1971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庫茲涅茨是英國皇家統計學會、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美國經濟史學會的名譽會員;瑞典皇家科學院、國際統計研究所、美國哲學學會、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成員;英國科學院通訊院士;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統計學榮譽教授;曾獲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科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人文學博士和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哲學博士等名譽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