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簡·丁伯根:經濟計量學之父(3 / 3)

為了表彰簡·丁伯根50多年來在經濟計量學方麵的貢獻,1969年,他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之後,他還曾被推薦為諾貝爾和平獎金的候選人。

丁伯根的研究活動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開創性的研究成果,開拓了經濟理論及政策的新裏程碑。

在第一個階段——192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與其他經濟及統計學者一起,共同努力使經濟計量學成為一門科學。1930年,他與弗裏希、費雪等著名經濟學者在美國成立了經濟計量學會,作為“促進與統計學、數學相聯係的經濟理論”的國際組織,並且從1933年開始定期出版《經濟計量學》雜誌來推動數量經濟學的研究。丁伯根在數量經濟學理論上有三個貢獻:一是提出了現代動態經濟分析和“蛛網理論”,這個理論試圖對一些農產品和產量的波動方向和通常供求理論所說的方向相反的現象進行解釋;二是根據曆史統計資料,利用數學和數理統計方法,對各種商業循環理論進行統計檢驗,這是經濟計量學給自己規定的主要任務;三是在《商業循環理論的統計檢驗》一書中,首次用48個方程式替美國建立了完整的宏觀經濟計量模型,把通行的統計方法用於宏觀經濟問題的研究,從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學分支,即經驗宏觀經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50年代中期,是丁伯根的學術活動和理論創造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他在現代經濟政策理論上的新貢獻,就是把他在荷蘭中央計劃局的經驗和在經濟政策的廣闊領域內參加討論的結果,提高為係統的經濟政策理論,成為規劃短期經濟政策的基礎。這些政策理論主要體現在《經濟政策論》、《經濟政策的集中和分散》和《經濟政策:原理和設計》三本書中。

丁伯根的學術活動的第三個階段是50年代以後。1955年,他從荷蘭中央計劃局退休後,仍在許多國際組織中任職或擔任一些國家政府的顧問,因而能連續多年全力投身於長期發展計劃的方法研究和實踐。丁伯根關於發展計劃的理論比較集中地反映在《發展計劃》一書中,其主要內容是關於發展計劃的一般經驗總結。書中首先闡述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年度(短期)計劃的相互關係,其次是計劃的準備工作,再次是編製計劃步驟。丁伯根在這一時期的另一貢獻是關於國際經濟理論。他在《國際經濟一體化》一書中係統地闡述獨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的實質,指出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主要包括產品轉移和生產要素的轉移兩大類。

總之,丁伯根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主要是創建或參與創建了現代動態經濟學、經濟計量學、經驗宏觀經濟學、發展計劃的理論以及國際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的政策和理論。

由於他50多年來在經濟計量學方麵,特別是在“發展和應用動態模式經濟過程分析”中的貢獻,1969年,同弗裏希一道榮獲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丁伯根1967年獲埃拉斯穆斯獎金,還曾獲得20餘個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