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孝聞天下,青年拜將(2 / 2)

吳氏父子返回建昌城下,祖大壽親自出迎。剛剛經曆生死存亡考驗的少年吳三桂撲倒在舅父麵前,失聲痛哭。而又驚又喜的祖大壽撫摸著外甥的肩背,朗聲笑道:“好孩子!有此勇武還怕享受不到榮華富貴嗎?我馬上提請朝廷給你加官晉爵。”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雖險些導致吳氏父子命喪黃泉,但同時也給年輕的吳三桂帶來了受用不盡的聲譽資本。在古代中國,“忠孝”是品評人物的重要標準,一般認為孝順父母的子女,對君主必然也忠心耿耿。因此一時間,王朝上下廣泛流傳著這個十七八歲少年舍身救父的孝勇壯舉。有了這樣的口碑,加之祖大壽的推薦,吳三桂很快由中軍官升任遊擊將官。更重要的是,吳三桂因此事在軍中知名,受到遼東重臣的器重。他先後拜關寧監軍、禦馬監太監高起潛為“義父”,拜遼東巡撫方一澡和薊遼總督洪承疇為師,有了這些重量級人物照應,吳三桂的仕途更為順暢。

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年僅21歲的吳三桂隨父親吳襄、義父高起潛統兵至山東登州、萊州等處參加了平定孔有德、耿仲明叛亂的戰鬥。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裏,吳三桂作為先鋒官每戰必身先士卒,率立戰功,很快將叛軍擊敗,收複登、萊。孔、耿等人走投無路,渡海降清。此戰過後論功行賞,吳襄以總兵官授都督同知,蔭一子錦衣百戶世職。而吳三桂也一戰成名,很快被提升為前鋒右營副將,守衛寧遠。到崇禎十二年(1639),在義父高起潛、恩師洪承疇、方一澡的共同推舉下,吳三桂被超擢為寧遠團練總兵。那一年他剛滿28歲。

青年拜將的吳三桂此時真是春風得意,容光煥發。他本有江南血統,皮膚白皙,麵容清秀,隻是鼻梁上有一道淺淺的疤痕若隱若現。那是在建昌城外落下的舊傷。當時一心救父的吳三桂正四處衝殺,後金軍中一名紅衣騎士突然催馬揮刀向其殺來,三桂搭弓射箭,對方應聲墜馬。就在吳三桂下馬欲取其首級之時,那名騎士突然躍起,反身揮刀向三桂麵門劈來,猝不及防的三桂當即鼻梁中刀,鮮血崩流。吳三桂強忍疼痛,揮刀結果了對方性命,順勢扯下旗角簡單包紮傷口,上馬繼續突圍……於是,在他高挑的鼻梁上便留下了這道淺淺的刀疤。據說傷口愈合之後,吳三桂還是會經常下意識地用手輕輕撫摸自己的鼻梁,而熟悉他的人就可以根據這個動作判斷出吳三桂是否動了殺機。

被提升為總兵官以後,吳三桂更加盡心於報效朝廷。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每日嚴格訓練兵士,使所部三萬多人成為遼西一支最有戰鬥力的勁旅。而在此期間,吳三桂也不時統軍出戰,騷擾清軍駐地,以作戰勇猛受到朝廷嘉獎。兵部稱讚他“每逢大敵,身先士卒”,在遼東諸將中堪稱勇將。連清太宗皇太極都對這個明軍小將讚不絕口,稱其為“好漢子”,感慨這樣的軍事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年輕氣盛的吳三桂急切期待著在戰場上再建功勳。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一場邊關大戰迫在眉睫,將給他帶來生命中第一個汙點,但同時又把他推向了新的權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