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後,吳三桂星夜趕赴北京。但一連幾天,他越發感到心神不寧,因為據他秘密派到北京的探子回報:大順政權正在京城大肆推行“追贓助餉”政策。
所謂的“追贓助餉”是農民軍攻占北京後施行的一種籌集軍餉的辦法。此事說來也是無奈之舉。明末農民起義之所以風起雲湧,其直接原因就是明後期為應付明清戰爭和各地起義而不斷提高土地稅,實行“三餉加派”政策,導致連年災荒中的廣大農民完全失去活路,被迫造反。於是李自成聽從部下謀臣的建議,適時地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各地災民的積極響應,所到之處,農民高唱“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紛紛從軍起義。入主北京後,李自成為了繼續贏得民心,就暫時不能改變當初許下的“三年不征(賦稅)”的承諾。但當時形勢並未明朗:關外清軍蠢蠢欲動,隨時可能進入中原與大順軍爭奪天下;南方明朝殘餘力量也還很強大。北京淪陷不久,明朝遺臣便在南京擁立萬曆帝的孫子小福王朱由鬆即位,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稱南明),其麾下明軍有數十百萬,隨時準備北上複仇;就是手握五萬精兵,盤踞山海關的吳三桂都對新來乍到的大順政權構成一定的威脅,因此攻占北京的李自成還有很多任務亟待完成。無論是堅守建國還是對外用兵都需要巨大的財政支持。但經過幾十年的戰爭,國庫早就空空如也,這就要求暫時放棄了土地稅收入的大順政權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軍餉來源。於是李自成把矛頭對準了北京城內的前朝王公大臣,強令他們按級別攤派軍餉,如果不能按時按量完成定額,就要嚴刑催逼“贓款”,這就是所謂的“追贓助餉”。 此項政策一經出台,京城各處遍設“助餉所”,農民軍大小將領傾巢出動,紛紛參與“追贓”工作,其中猶以“勇猛”“殘暴”著稱的權將軍劉宗敏最為賣力:每日裏,因“助餉”不合要求而被劉宗敏拷打致死的大小官僚不計其數,甚至很多富戶、平民也被一並追繳,搞得京城上下烏煙瘴氣,哀號連天。
客觀地說,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員貪汙腐敗,賄賂公行,王公大臣手裏確實握有數量巨大的“贓款”。但當時大順政權立足未穩,正該與“歸順”的舊官僚合作,借助前明完整的政府班子完成建國大業。但李自成完全沒有考慮到嚴峻的現實情況的,反而通過“追贓助餉”這種極端的方式將本已轉化為自己統治基礎的前朝王公大臣推向絕境,迫使他們再次走向對立麵,更導致那些還在觀望的各處勢力普遍對農民軍失去了信心。因此,一般認為,“追贓助餉”政策的施行是導致大順政權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密探稟報,在明亡前擔任京營提督的吳襄,於城破之時即被農民軍逮捕。這次“追贓助餉”開始後,吳襄也被劉宗敏抓去,強令其繳納白銀二十萬兩充餉,吳襄東拚西湊,隻拿出了五千兩,結果遭到拷打,生死未卜。吳三桂對此很是憤怒,但仍然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可以贏得李自成的信賴,從而解救父親走出災難,因此心懷怨恨地繼續向京城進發。
一天,吳三桂大軍行至永平西沙河驛,路上遇到一名從北京逃出的家仆。吳三桂趕忙詢問京城家中的情況,仆人回稟:“家產大都被農民軍抄沒,老總兵也被逮捕了,正受拷打。”已有心理準備的吳三桂強忍怒氣,自我安慰道:“這都是為了迫使我投降啊!現在我來了,父親很快會被釋放,家產以後可以向闖王討回的。”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京城中的愛妾陳圓圓。
陳圓圓,名陳沅,本是江南常州武進縣人。自幼家境貧寒,父母為生活所迫,在陳圓圓很小時就將她賣到蘇州作了歌伎。由於天資聰慧,色藝俱佳,圓圓很快技壓群芳,18歲時便成為蘇州第一名伎,傾國之色,遠近馳名。據說遠在關外的吳三桂也慕其美色,曾派人攜重金到江南尋求陳圓圓,結果被田貴妃的父親——國丈田弘遇搶先一步,以二千兩白銀的高價將陳圓圓購至北京。田弘遇本想將陳圓圓獻給崇禎帝以固寵,但當時崇禎忙於國事,無心女色,將陳圓圓退回。田弘遇便將陳圓圓帶回府裏,作了自己的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