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經濟篇(1)(2 / 3)

到1879年底,標準公司作為一個合法實體成立剛滿9年,就已控製了90%的全美煉油業。到了1880年,全美生產出的石油,95%是由標準石油公司提煉的。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隨著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的發展,因本身龐大而導致的難以控製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這一弊病並引起重視。正在這時,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裏麵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就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以高達500美元的月薪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

多德是個年輕的律師,他“走紅”後,就千方百計為洛克菲勒的公司尋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細研讀《英國法》中的信托製度時,突然產生出靈感,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占了美國經濟的90%。很顯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曆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

19世紀80年代,標準石油公司進一步向西歐和中國擴大海外市場,美國的工藝已使標準公司的產品優於歐洲人的產品,因而標準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中國,標準公司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它分送掉幾百萬盞廉價的油燈,使中國人購買和點燃標準公司的煤油,被人們稱之為“點燃亞洲光明之燈”。就這樣,標準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場從歐洲擴展到亞洲,進而擴展到全世界。

1884年洛克菲勒把標準公司總部由克利夫蘭遷到紐約市百老彙街26號,成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約翰·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準石油公司幾經更名,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896年,洛克菲勒離開紐約總部,他退休了。這一年他才57歲,正值壯年。

洛克菲勒在退休後又活了41年。他退休後幾乎將全部的精力放到了發展慈善事業上。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他每年的捐獻都超過100萬美元。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負責捐款工作。他捐款總額達5億美元之多。對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謝,但也有人說那是為了贖他自己深重的罪孽,是出於一種犯罪感。有一位公理會的牧師譴責洛克菲勒的一筆10萬美元的捐款是“肮髒錢”而拒不接受。在流言的影響下,洛克菲勒經營的標準石油托拉斯也被迫解體,被分解成38家新公司,直到今天,這些公司都還是美國工業的巨擘。

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別墅裏去世。

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隻不過是極具野心、惟利是圖的企業家,也有人恭維他是個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樣,作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十億富翁,作為石油巨子,他在相當一段時期控製著全美國的石油資源,並創設了托拉斯企業製度,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從小,洛克菲勒靠給父親做“雇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裏幹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爾後與父親結算。這事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他是精通產業競爭的商人,又是恪守職業道德的報人,縫將二者集於一身,在人類新聞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西方現代報業創始人

——美國報人普利策

約瑟夫·普利策於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邊塞城鎮馬科的一個小康之家。父親是匈籍猶太人,而母親則是奧籍日耳曼人。1853年全家遷往布達佩斯,在那裏普利策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

普利策17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普利策離家投軍。因美國聯邦軍在南北戰爭中急需兵員而到歐洲招募誌願兵,普利策遂應征入伍。1864年9月他加入了林肯的騎兵團。退伍後,他曆盡艱辛來到聖路易斯城。他做過各種雜工,還在一家餐館裏當過侍者。工餘時間他便去當地的圖書館看書學習,念英語,鑽研法律,學習新聞采訪寫作。無論盛夏酷暑,還是冰雪嚴冬,從不間斷。1867年普利策取得律師資格。同年3月人美國籍,並兼任德人協會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