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經濟篇(2)(3 / 3)

然而,時代前進的步伐的確是太快了。A型車暢銷四年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形勢迫使福特研製新車。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又製成一種名為“V一8”的汽車。這種車共有14個型號,質優價廉,銷售狀況良好。由於一次又一次地改型轉產,福特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度過了經濟危機期間遇到的困難。

1947年春天,亨利·福特死在他豪宅的床上,死因是一場暴風雨引起的昏迷,享年83歲。

1946年6月,為了紀念汽車工業創建五十周年,底特律市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在這次活動中,福特特別受人尊敬。底特律成為汽車工業城市,汽車成為人們普遍乘坐的交通工具,與亨利,福特的名字是分不開的。人們稱他為“汽車工業之父”,可以說是對這位發明家和工業家的最高讚揚。

福特總是試圖支配他周圍的人,但他的妻子克拉娜例外。那是一個性格倔強的女人,凡事最後總是她說了算。他們結婚59年,始終是一對親密、忠實的伴侶。福特在第波恩有一處住宅,名叫費爾巷。亨利一走進費爾巷的大門,總要先站在門庭裏打呼哨。妻子則總是從樓上或目光室的安樂椅上以呼哨相迎。白天,他倆就坐在這個目光室裏,身邊放著一副雙管望遠鏡和一本鳥類畫冊。晚上,總是兩個人單獨在一起,不是妻子給他讀《一歲的小家夥,班比》及《飄》之類的書,就是打開收音機,兩人一起收聽。妻子隨便一句戲言對丈夫都是命令,他從來言聽計從。

在他之韻,經濟學家多是一些沮喪的否定派,而他是毫不動搖的樂觀i義者。麵對20世紀。他的理論有起死回生的神奇。

複蘇經濟的天才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凱恩斯1883年出生於英國薩利斯堡一個有教養的中產階級家庭,其父內維爾·凱恩斯是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研究員,出版過《形式邏輯》、《政治經濟學的範圍和方法》等著作;其母是劍橋首批女畢業生,曾任劍橋市參議員和市長。

凱恩斯孩提時代所受的教育是維多利亞式的,在4歲半時,已開始思索利息的經濟意義;6歲時,他已在想他的腦子是如何運作的;7歲時,他父親已感覺出他是“十分有趣的伴侶”。

14歲時,他獲得了獎學金前往伊頓中學就讀。他在學校裏表現得極為出色,學業成績名列前茅,贏得了無數個獎。此外,他還學會了品嚐香檳酒。他喜歡跟人爭論,是一個可畏的辯論家。他雖然是伊頓的佼佼者,卻沒有變成勢利鬼。他17歲時寫給父親的一封信已充分顯示出,他的辨識能力已超過了他的年齡。當時波爾戰爭正處於高潮,校長此時發表了一篇演講,凱恩斯用短短的六句話很精彩地將之描寫出來:“又是老調重彈。對學校必須心懷感激,記住學校的榮譽,凡事求其盡善盡美,又是老生常談。”

大學畢業後,凱恩斯想去待遇較高的鐵道公司或信托公司。但是,鐵道公司和信托公司並沒有高薪禮聘他,於是,他決定試試公職。他漫不經心地參加公職人員會考,反而考得不錯,成績名列第二。而他最低的分數卻居然是經濟學這一門。“考試官知道的可能比我少”,他後來對自己屈居第二如此解釋道。

1907年,他被派往印度事務局任職,但是他不喜歡這個職位。他上任不久即發現,這個公家機構的小差事,根本跟他經營鐵道的初衷相去甚遠;於是他便將他大部分的精力花費在他數學論文的初稿上。經過了兩年之後,他實在無法再忍受下去,他曾告訴朋友說,他在那裏最大的成就乃是將一頭純種公牛載運到孟買。而在政府機構做事如果考績不良的話,往往會遭到冷落,於是他便辭職回到了劍橋。

劍橋比較適合他的喜好,他在那裏的研究工作極為成功。由於他的研究成績頗受推崇,所以他受聘出任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刊物《經濟雜誌》的編輯,這一職務他前後共擔任了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凱恩斯被叫到英國財政部做涉外財政工作,在那裏,他很快就光彩奪目,甚至他的藝術趣味也容易得到滿足。他想出了一種平衡法國賬務的辦法:叫英國國家美術館以協議價格購買莫奈、高更、德拉克羅瓦大師的畫。

他的第一次出名在戰後很快來臨,那時他被選作參加1918—1919年巴黎和會的一名代表。當伍德羅·威爾遜、戴維德·勞德·喬治和喬治斯·克裏孟梭把報複性戰爭賠償強加於德國時,年輕的凱恩斯沒有應和。但回英國後,他發出了“轟鳴”,立即寫了一本短篇《和平的經濟後果》。

他犀利地寫道,德國不可能付給勝利者所要的錢。憤怒的凱恩斯把威爾遜稱做是一個“瞎眼的、耳聾的堂吉訶德先生”,把克裏孟梭稱做是一個“患有自大狂的病患者”。他預測賠償將使德國保持貧困,而最終威脅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