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逐的天才詩人
——意大利文學家但丁
但丁1265年5月誕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幼年相繼失去母親和父親,靠親友撫養長大。這種特殊的環境使他比普通孩子顯得早熟,而且學習更為刻苦。他廣泛涉獵修辭學、文學、倫理學、史學、哲學、神學等各種知識,十分欣賞荷馬、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的作品,從而培養起對詩歌的最初興趣。
在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時代,但丁曾經熱烈地迷戀過一個名叫貝雅特麗齊的姑娘,他最早的詩歌創作就是為讚美心目中的情人而開始的。但不幸的是,貝雅特麗齊芳年早逝。但丁悲痛萬分,把他在那些年中創作的31首情詩用散文加以連輟,描述他早年對貝雅特麗齊的愛情,這就是但丁的第一部詩集《新生》。當時他大約27歲。
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他的故鄉佛羅倫薩已是意大利最繁榮的手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地區。青年時期的但丁積極參與佛羅倫薩的政治生活,站在代表早期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貴族、主張民主的威爾弗黨一邊。1293年威爾弗黨主持佛羅倫薩市政以後,但丁曾參加該市最高行政會議並擔任公職。後威爾弗黨內部發生分裂,形成白黨和黑黨兩派。但丁由於支持白黨,在政治鬥爭失敗後遭到黑黨的放逐,被迫浪跡意大利各地。顛沛流離的動蕩生活,加深了他對社會各個階層的了解,使他的思想趨於成熟,也為其後的詩歌創作和學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在流放期間,但丁完成了三部重要著作。《論俗語》一書批判了拉丁文的一統地位,主張突破天主教會的戒律,把俗語作為文學和科學的語言,從而奠定了意大利民族語言的基礎。《饗宴》則是第一部用意大利俗語寫成的作品,它打破了中世紀著述必須使用拉丁文的規矩,批判了封建等級觀念,歌頌了人的偉大。《帝製論》一書首次從理論上闡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的觀點,主張政教分離,反對教皇幹涉政治,向神權至上論提出了挑戰。
為了進一步啟迪人心,尋求政治上和道德上的複興,但丁立誌要寫一部具有強大藝術感染力的作品,表現人類如何由迷誤經過苦難的磨煉而達到真和善的幸福境地。通過長期醞釀和精心構思,在1307年前後,他開始創作長詩《神曲》,並為此花費了十多年的心血,直至1321年才全部完成。全詩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共100章,堪稱世界文化史上劃時代的鴻篇巨著。它以眾多的人物和廣闊的場景反映了意大利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深刻變革,揭露了天主教會的虛偽腐敗和封建統治的專橫殘暴,表達了人文主義的先進思想,標誌著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開端。
《神曲》的情節很簡單:一個人(一般認為此人就是但丁)奇跡般地被賦予作一次超越塵世的旅行的本領,這使他訪問了地獄、煉獄和天國的一些幽靈。他有兩名向導:一名是帶他通過地獄和煉獄的維吉爾,另一名是把他引入天國的貝雅特裏齊。通過從1300年耶穌受難日之夜到複活節後幾天種種虛構的遭遇,但丁獲悉了正在等候他的流放(當然,流放在他寫《神曲》時已經開始了)。這一構思使但丁不僅得以根據他正在經曆的流放生涯來創作一篇故事,也使他能夠說明他借以克服個人不幸的辦法,並為解決意大利的困難提出各種建議。於是一個人的流放便成了一個國家的各種問題的縮影,也成了人類墮落的典型。
在用全部身心完成了《神曲》這部偉大詩篇之後,但丁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321年9月,他因病在客居地拉文納與世長辭,終年56歲。
同莎士比亞一樣,但丁根據曆史人物創造了多方麵的典型,並在這一過程中極大豐富了現代神話的寶庫。葉芝把但丁譽為“基督教世紀的主要創造力”。他的創作標誌著歐洲中古文學向近代文學的過渡。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在但丁的《神曲》中,地獄分為九層,形狀如漏鬥,越往下越小。有些層又分若幹圈。罪人的靈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輕重,分別被放在不同的圈層中受苦刑懲罰,罪行愈大者愈居於下層。但丁按照基督教的觀點,把生前貪色、貪吃、易怒和邪教徒的亡靈放在地獄中受苦,但他更把那些社會上各種作惡的人放在地獄的下層。如第八層裏受罪的是淫媒和誘奸者、阿諛者、貪官汙吏、買賣聖職者、占卜者、高利貸者、偽君子、盜賊、誘人作惡者、挑撥離間者、誣告害人者、偽造者以及羅馬教皇。在第九層受罪的則是叛國賣主的人,被凍在冰湖裏,他們是但丁所痛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