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文學篇(2)(1 / 3)

莎士比亞成名之後,通過他的藝術庇護人、南安普頓伯爵亨利·婁塞斯雷的幫助,替父親申請並獲得家徽,使他的家庭由平民躋人世襲鄉紳階層。1597年,他用劇團分得的紅利和稿酬在家鄉購置了房產,5年後又在家鄉購置了127英畝地產。1611年他由倫敦遷回家鄉,同兩個女兒居住在一起,但仍間或給劇團寫作劇本。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辭別人世。他的忌日正巧也是他的生日,終年52歲整。

去世後的莎士比亞被看作是文藝複興時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的創作都在探索情感與理性、原欲與道德、個體與群體之間和諧發展的道路。莎士比亞在人文主義思想與基督教精神的雙重選擇中,把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融為一體。這種雙重文化模式,成了近代以來西方文學的基本價值指向。

今天,莎士比亞的戲劇仍在世界各國上演,各式各樣新的試驗性工作從這些劇中獲得靈感。許多歐美演員都靠演他的人物取得巨大成就。在英國,很少有不演他的戲而取得傑出成就的演員,每個演員都可以從他的戲劇中找到自己適合的角色。

莎士比亞作品的永恒魅力還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語言的創造。他的詩歌和劇本中,有優美高雅的詩句,也有粗獷俚俗的言詞;有哲學的議論,也有幽默的詼諧。社會各個階層的口語、諺語、格言等廣泛羅致在他的語彙中,使他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表現力,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至今使用英語的國家仍深受莎士比亞的影響。

與今天相隔還不到400年,又是個大文豪,莎士比亞卻沒留下一封書簡或一本日記。一如威爾遜所說的,“莎士比亞以52歲的年齡逝世,但有關他前半生28個年頭的史實,幾乎等於零。

”就是因為這種緣故,莎士比亞成了謎樣的人物,同時也產生了另有其人的說法。一些學者認為一個僅受過初中教育而又是在鄉下長大的青年,是寫不出那樣偉大作品的,一定是教育程度高過於他的某一個人,借用莎士比亞之名。陸續發表出作品。有人說幕後操筆的是培根,也有人說是牛津伯爵,還有人說是伊麗莎白女王。

他一生尊處優,卻能寫出揭示人類心靈困境的巨作。馬克思常常引用他的詩句,列寧在被流放的歲月中沒忘記帶上他的作品。

文藝史上的狂飆

——德國作家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年生於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父親喜歡收藏圖書和繪畫,這使他得以在充滿書和繪畫的環境裏成長,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圖畫無疑給童年時代的歌德進行了最初的思想啟蒙。

可是這種無憂無慮的情況並沒持續很久。他患上了天花,全身布滿了膿皰,臉上也給痘瘡蓋滿了,並且有好幾天眼睛完全失明。僥幸的是他從死神手中逃了出來,並且臉上沒有落下難看的疤痕,但是外形有明顯的改變。之後,麻疹和水痘,還有其他一些兒童易患的疾病都沒有放過小歌德。這一切增強了他的沉思之癖,而且為了擺脫急性子的苦惱,他常常竭力忍耐。

歌德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看書思考,這使他在同齡孩子中顯得特別早熟,尤其是在記憶和推測能力方麵,這是他與那些被稱為神童的孩子的共通之點。他對作詩頗為愛好,他的詩常在孩子們的集會上被評為佳作。7歲時,他已經能夠向小朋友們講他編湊的饒有詩趣的《新帕利斯》童話故事了。

1765年,歌德按父親意願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雖然他本人寧願在格丁根新建立的大學裏讀古典文學。學習法律之外,他把興趣投入到了對德國文學和詩歌的研究中。在大學裏,歌德還對自然科學和藝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一度醉心於銅版畫的製作。他的私人生活也並不寂寞,他熱戀上了一位年輕美麗、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安妮特。但歌德以折磨愛人來尋樂趣的脾氣最終使。小安妮特離開了他。歌德懊悔不已,他後來將這種情景以戲劇形式來表現,沉痛懺悔,從而吸取教訓。由此產生了他留存下來的戲劇作品中的最早最短的一篇,名喚《情人的脾氣》。從它天真樸素的特色中,同時還可以看見一種進發出的沸騰的激情。

歌德在萊比錫的居住為一場重病打斷,1768年秋天他回到了家裏。長期的休養培養了內省功夫和宗教的神秘主義。他以煉金術、占星術和玄妙哲學自娛,所有這些後來都在《浮士德》中有所反映。

1770年,康複後的歌德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次年8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學位的取得滿足了他父親的意願,但歌德仍鍾愛於他的文學和詩歌,他非常欣賞同時代的詩人克洛普斯托克,認為他具有天才的詩品和高尚的人品,並結識了另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赫爾德爾。歌德尊他們二人為他的引路人。

1774年2月,歌德開始寫《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作品的醞釀有一段時間,當時歌德決心一方麵任憑他內部的自然的特性自由無礙地發揮出來,另一方麵聽任外界的自然的特質給予他以影響。在寫這本書的時間裏,他與外界完全隔離,甚至謝絕朋友們的探訪,完全投入到創作之中去。3月份,作品就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