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最後的故事(2)(1 / 3)

直到九十多歲了,錢學森還一直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聯播節目。不過,他的聽覺漸漸減弱,特別是女聲,他往往聽不清楚。錢永剛告訴我一個細心而又有趣的觀察結果:新聞聯播節目是男女播音員交錯播送新聞。男聲在播的時候,錢學森睜大眼睛在聽。到了女聲播出的時候,錢學森的眼睛閉上了。接著,男聲播出,他的眼睛馬上又睜開了!

令我驚奇的是,錢永剛說,錢學森幾十年來不看電視。對此,錢永剛解釋說,這是錢學森早年在美國任教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們為了專心工作,絕大多數人不看電視。

但是,2009年錢學森開始看電視了,那是由於他的聽覺衰退,聽不清楚廣播,改為看每晚7時的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雖說依然聽不清播音員的聲音,但是他可以從電視畫麵大致了解國內外動向。

看完電視節目,他開始練氣功,然後睡覺。

科普高手

日日聽,月月聽,年年聽,從錢學森多年堅持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科學知識》節目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對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視。

“如果你有機會去錢老的家,你會發現他家裏麵的科普書是最多的。別人總以為這樣的科學大家很少會看科普書,但是錢老卻看得津津有味。”戴汝為院士曾經這麼說。

錢永剛回憶說,他在上中學的時候,他的爺爺托人從上海買到一套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錢學森看了之後,以為值得讓錢永剛看。正值暑假,錢學森規定錢永剛每天必須看40頁,並對他說,“看不懂就問我”。就這樣,錢永剛讀完了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文革”後,錢永剛又買了一套1980年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四版,全書印刷考究多了,還是精裝的。錢學森看到後向永剛“借”了兩本拿去看。過了兩三天,把書還給永剛,講了句至今讓永剛不能忘記的對該書的評價:“我看不如第一版的好。介紹的範圍比老版寬多了,但是讀了之後,對科學知識的整體認識反而模糊了。”這一段話是錢永剛教授在2010年10月審閱本書清樣時親筆加上去的。

錢學森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工作。錢學森多次論述科普的重要性:科學普及工作很重要。它關係到科技後備軍的成長和廣大工農兵科技水平的提高。

我們的目的是共產主義的自由王國,如果沒有很高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水平,就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自由王國,而且不是哪幾個人,而是全體人民都要有一個很高的認識世界的水平,所以要對全民進行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教育,這就是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內容。

今天人類發展、進步到這麼一個時期,掌握知識、智力,或者說掌握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本事才是最根本的……我們要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科普就不能隻限於自然科學技術的普及。人不了解社會是不行的,我們現在有很多問題,固然有自然科學技術問題,但是很多是由於不了解社會,不知道社會發展規律。

錢學森強調,做好科普,是每一個科學家的責任。他甚至提倡,在完成一篇科學論文的同時,完成一篇科普文章。

錢學森說:“做好科普工作並不那麼簡單,科技人員要把一個專業化的問題向外行人講清楚並不容易。”“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應該有這樣的本事,能用普通的語言向人民(包括領導)講解你的專業知識。”

錢學森曾經講過一段往事:“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超聲速問題的時候,有一次,係裏來了一位官員,是美國國會議員,管這方麵事的,他問超聲速是怎麼回事啊。我的老師馮·卡門是很會做科普宣傳的,他先不說什麼,把國會議員帶到他的澡盆邊,放上水,用手在水麵上劃。劃得很慢很慢,水波就散開了。於是馮·卡門告訴他,這是因為手劃得比水波慢,像亞聲速;他又劃得很快,水波就成尖形兩邊散開,就像超聲速。這位國會議員說他懂了,其實也沒完全懂,隻是這個意思他大致上明白了。這就是一個怎麼讓不懂的人懂的形象的例子。”

聽過錢學森講座的江蘇省軍區原司令員林有聲將軍回憶說,錢學森講課非常生動,而且淺顯易懂。林有聲將軍說:

有一次介紹什麼是導彈、導彈怎麼上天時,錢學森很驕傲地對大家說,最早發明導彈的國家,其實就是中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最先發明了火藥,而把導彈送上天的技術其實就起源於中國的鞭炮。鞭炮裏有一種叫“二踢腳”,“二踢腳”一點燃後就會從地上飛到天上,然後爆炸發出聲音。而導彈的工作原理其實跟“二踢腳”一樣啊,就是點火之後利用火藥的推力發射到天上。所以說導彈是中國第一個發明的,一點兒也不為過。

錢學森把導彈比喻為“二踢腳”又形象又易懂。

錢學森說:“科普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我國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為農村及小集鎮的‘大農業’服務的科普和為城市‘大工業’服務的科普。這種大麵積的科普,可以大大提高勞動者的科學素養和生產技術水平,使產值翻番。二是為廣大幹部科學素養服務的科普。‘科盲’是當不好幹部的。三是為科技專家們了解非各自領域的新發展,以開闊思路服務的科普。我過去把它叫做‘高級科普’。現在看來,應改稱‘宏觀學術交流錢學森對三種不同層次的科普,都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