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最後的故事(2)(2 / 3)

錢學森回國之初,在北京積水潭總政文工團的排演廳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們講述什麼是導彈,他作了一場又一場的報告,這報告就是關於導彈技術的科普報告。錢學森也像自已的老師馮·卡門那樣,講得又通俗又生動。可以說,關於導彈技術的科普報告,是錢學森所講的第二類科普,即“為廣大幹部科學素養服務的科普”此後,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錢學森又寫了許多科普文章,向廣大普通讀者講述人造地球衛星是怎麼回事。這些文章,可以說是錢學森所講的第一類科普,即“大麵積的科普”。

錢學森也進行第三種科普,即“高級科普”、“宏觀學術交流”。

據錢學森的學生樊蔚勳回憶,1956年5月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錢學森為向全所高、中、初級研究人員普及工程技術知識,特設立“高級科普”講座,請外麵人來講,每周一個下午,每次都是由錢所長個人出資為會議準備了奶油夾層餅幹等茶點。

樊蔚勳說:錢所長1935年出國留學以前,曾經在南昌飛機修理廠實習過。我在報考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生時,遞交了《略論飛機靜力試驗》一文,總結了自己在南昌飛機工廠(原南昌飛機修理廠的廠房基礎上擴建的)前後2次參加、2次主持完成共4次飛機靜力試驗的技術經驗。錢所長知道了很高興,要我在“高級科普”講座上講一次。我在“開場白”裏說:“各位先生(對高級研究人員的敬稱)都是力學工作者,我現在介紹一下工廠裏的力學工作者是怎樣進行工作的。”坐在黑板一側主持會議的錢學森所長站起來糾正說:“樊蔚勳的話不對,是強度工程師,不是力學工作者。”

錢所長重視科學普及,他要求我們學會把表麵上很像高深的科學用形象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清晰。這既要求我們對需要解答的問題作深切的思慮(不然是難於用幾句話說清晰的),又要求我們提高抒發能力。

可以看出,錢學森跟馮·卡門一樣,也是一位科普高手。錢學森用一句話來概括科普的重要性:“道理很簡單:科學技術很重要,要大家都懂,都重視,就需要科普。

寫信的故事

錢永剛送我一套《錢學森書信》,總共10卷,16開本。錢學森秘書顧吉環告訴我,他曾經遵錢學森的囑咐,給美國友人寄過一套,總重量為35公斤!

這套《錢學森書信》之所以又大又厚,不僅僅因為錢學森的書信多,而且是手稿的影印本。

錢學森的書信,總共達7000多封。《錢學森書信》所收錄的,還隻是其中的3331封、寫給1066人或單位的書信。選編書信的寫作時間是1955年6月15日至2000年11月26日。

我逐卷閱讀《錢學森書信》,由於是手稿影印,可以看出,錢學森的這些書信全部是親筆,不是秘書代勞。他的字,端端正正,沒有一封龍飛鳳舞。尤其是從1964年開始,錢學森的書信如同刻蠟紙一樣工整。

錢學森書信卷麵非常幹淨,沒有“大花臉”——大量的圈圈改改,偶爾有一兩處塗抹,可見他寫作時思路非常清晰。

信的開頭,總是寫上收信的單位名稱或者地址,然後才寫收信人名字。信末,除了早期的少數信件把“1959”寫作“59”或者沒有寫年份之外,絕大多數信末都清清楚楚寫明年月日。有的人寫信,往往隻寫月日,不寫年份,這樣過了幾年往往弄不清楚是哪一年寫的。

錢學森的字跡如同刻蠟版一樣,一筆一畫從不潦草。隻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他的右手顫抖,字跡才有點歪扭,但是依然清晰可辨。像他這樣的年齡,早年寫慣繁體漢字,在寫信時,間或會出現一些繁體漢字是習慣使然,但是我注意到他的書信,除了“協”字寫成繁體的“協”之外,幾乎是清一色的簡體字。這表明錢學森在回國之後,非常認真學習簡體字。

不過,在錢學森的書信手跡中,還可以看到一些不規範的簡體字,如“意”字寫成“乙”下麵一個“心”字,“展”寫成“屍”下一橫,“部”字寫成“P”等。這些字,大都是1977年I2月20日《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字。《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在公布之後,由於受到普遍的反對,隻試用了半年多,到了1978年7月《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都停止試用這批簡化字。可是,當時已經認真學習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簡化字的錢學森,有的字寫慣了,沒有改過來,所以仍然沿用那些被停止使用的簡化字。

在書信中,錢學森的習慣用語“您們”,現在很少有人用了,甚至有人認為不合乎漢語規範,但是老舍、王蒙、從維熙的作品中都用過“您們”,表明“您們”還是可用的。

錢學森致陳叔通的這封信是曆史性文獻,理所當然成為《錢學森書信》的開卷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