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錢學森晚年,各種各樣的榮譽如雪花般飛來,但是錢學森本人非常低調,他堅持“四不”:
一不題詞,不好為人序;
三不出席各種應景活動;
四不擔任顧問、名譽顧問。
當人們稱頌他是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父”,他總是說,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那麼多人共同努力,哪有火箭?哪有導彈?
錢學森走過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我曾經仔細看過錢學森與中共四代領袖的合影,仿佛濃縮了不同歲月的錢學森身影:
1956年2月,毛澤東主席在國宴上請錢學森坐在他的身邊,那時候45歲的錢學森一頭黑發,顯得那麼年輕活躍;
1989年9月,鄧小平接見錢學森時,78歲的錢學森頭發稀疏,但是仍很精神;
1996年12月江澤民總書記去看望錢學森時,85歲的錢學森不能站立,隻能坐在客廳的椅子上,但是談吐自如,思維活躍;
2008年1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去看望97歲的錢學森時,錢學森坐在床上,雖然聽覺差一些,仍能與胡錦濤交談。
錢學森有嚴格的作息製度。由於年事已高,通常不見客。每年的12月11日,來客特別的多,因為那是錢學森的生日。
另外,“神舟”係列飛船成功發射之後,航天員們前來拜訪錢學森,這差不多成了慣例。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都上門看望過錢學森。
胡錦濤同錢學森親切交談
錢學森最喜歡吟誦的詩句是:
事理看破膽氣壯文章得意心花開步入晚年,錢學森思索的範圍更加廣闊,迎來了人生豐碩的秋天。他把大量的時間用於開拓新的領域,提出新的科學理念和理論。他主持編輯了《論係統工程》及其增訂版、《關於思維科學》《人體科學》《創建人體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等著作,並支持他人將自己的講話、文章、書信分類整理出版。
2006年1月10日上午,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三位航天員到錢老家中看望錢學森“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一個謙遜的人,他從未稱自己是“大科學家”。然而,在他的晚年,卻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大聲疾呼自稱:“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向我講述這一有趣的故事的,是錢學森的保健醫生趙聚春。錢學森晚年,久臥病榻,語言不多,有人懷疑錢學森是否患了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症又稱“阿茲海默氏症”。據不完全統計,在6164歲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癡呆的比率為1%;在6580歲的老年人中,達5%,而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達15%20%。
當時,錢學森年已九旬。
於是,趁錢學森有一回住院時,大夫就對他進行老年癡呆症測試。
老年癡呆症的表現之一,就是計算數字產生障礙。大夫按照老年癡呆症的測試“規矩”問錢學森:“100減7是多少?”
錢學森不假思索回答說:“93。”
大夫繼續問:“93減7是多少?”
錢學森遲疑了一下,答道:“86。”
大夫再問:“86再減7呢?”
這時,錢學森發覺大夫似乎懷疑他的思維能力,拿這種測承試小學生數學水平的題目對他進行測試,頓時臉露慍色,大聲資嗬斥道:“你知道你問的是誰?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負責測試的大夫先是一怔,然後忍俊不禁笑了。因為這清楚表明,錢學森沒有老年癡呆症。
聽了趙聚春醫生轉述的這一趣事,我特地査閱了老年癡呆症測試問卷,其中果然有一道測試題:“請受試者計算:100減7是多少?再減7是多少?再減7是多少?依此類推,計減5次為止’每答對1次得1分從2002年起,趙聚春醫生接替周順祥醫生擔任錢學森的保健醫生,直至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病逝。在2002年之前,周順祥醫生休假時,就由趙聚春醫生代替,所以趙聚春醫生在錢學森身邊工作了多年。趙聚春醫生總是稱錢學森為“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