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牛頓故居後園裏的那棵蘋果樹,後來一直被精心地保護著,前去瞻仰牛頓故居的參觀者,都要去欣賞這棵樹。1820年,這棵樹被大風刮倒,還被分成了好幾段,分別在英國皇家學會等幾處地方作為紀念品保存起來。而在這之前,早已用接枝法分植於世界各地。不管上述故事是否真實,牛頓確實是在1665年在家鄉期間思考過引力問題,這是肯定的。

牛頓看到,地球上的物體都會從高處落下,這是因為有重量。為什麼有重量呢?因為受到地球的引力。最深的礦井和最高的山頂,都可以感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那麼,地球的引力作用可以延伸到多遠呢?月球是否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呢?牛頓的思考,從地球對地上物體的吸引,擴展到地球對天空中天體的吸引;從對蘋果的吸引,聯想到對月球的吸引,以至對行星、彗星、衛星等等天體的吸引。是什麼力量把這些天體吸引在軌道上呢?還有,對月球的引力與對地麵上物體的引力,是不是同一種力呢?如果是同一種引力,為什麼月球不像蘋果那樣落到地麵上來呢?為什麼月球也不沿著直線遠遠地飛離地球而去呢?為什麼月球總是繞著地球轉,行星總是繞著太陽轉?它們為什麼都不沿著直線遠遠地飛出太陽係?牛頓回憶說:“那一年,我對引力的考慮,開始擴大到月亮的軌道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他已研讀了哥白尼、第穀、開普勒、伽利略、笛卡爾、布裏阿德等人的著作。他逐漸形成了一個觀念:使蘋果、石頭下落和使月球等天體運動的原因是共同的,都是受到同一種力,即重力的作用。是地球的引力使月球繞地球運動,月球連續不斷地繞地球運動就是一種不斷地朝向地球降落的運動。這樣他就把作用於月球的“天文學上的力”和作用於我們日常物體的“地球上的力”聯係起來加以比較和計算,尋找它們共同的原因和所遵循的共同規律。

牛頓認為,自然規律必須用數學加以精確的表述和論證。他進一步研究地球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變化有什麼關係呢?經過多次計算,牛頓認為,物體離地球的距離越遠,地球的引力會越弱。那麼,應當怎樣精確地計算它呢?他首先從簡單的圓形軌道算起,近似地計算出地球對月球的引力差不多和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是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方麵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奠定了以後研究的基礎。

牛頓也喜歡光學。在牛頓所處的時代,實驗科學蓬勃興起,光學儀器的製造擴大了人們的眼界。光學較早地成為近代物理學的一個分支。17世紀初發現了折射定律。望遠鏡的發明以及伽利略開始用它觀測天象,得到驚人的發現,更擴大了人們的興趣。牛頓在三一學院時聽了巴羅教授的光學課程,自修了開普勒的《光學》一書,這促使他自己動手磨製透鏡,觀察天象。1666年,牛頓設法弄到一個三角棱鏡,便用來做光學實驗,這導致了重要的發現。他寫道:“……把我的房間弄成黑暗,在百葉窗上開一個小洞,讓適量的太陽光照射進來,把我的棱鏡放在光線進入處,光線就透過棱鏡折射到對麵的牆壁上。開始這是一件很愉快的消遣。”但是牛頓很快發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光學現象。當光線通過棱鏡後,便分成了多束顏色鮮豔的光線。那一條長條形的彩色光帶,寬度為原寬度的大約五倍,而且形成的顏色又是有規則地排列的。靠近棱鏡頂角的一端是紅色,折射最小;靠近棱鏡底邊的一端是紫色,折射最大;中間的顏色次序是橙、黃、綠、藍、靛。牛頓喜出望外,對這個現象抓住不放,反複實驗、觀察和思索。為什麼白色的日光通過三棱鏡以後會出現美麗的七色光帶?牛頓百思不得其解,便查閱一些書籍,但是各種書的說法不同。一本書上說,因為棱鏡靠近棱一端的玻璃較薄,暗度較小,所以通過這裏的光呈紅色。相反,靠棱較遠的一部分,玻璃暗而厚,所以通過這裏的光呈紫色,因為暗度上的光是紫色。另一本書上說,棱鏡形成的色帶,是由光從太陽的不同部分出發,以不同的角度進入棱鏡而成的。這些不同的說法,都是把彩色光的出現錯誤地看作是光變態的結果。牛頓沒有停留在這些書本的議論上,他思索著,反複地做多種實驗觀察和驗證自己的看法,最後形成了重要的判斷:白光並不是單色的同一種光線,它是一種最令人驚奇的奇妙的複色光,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的。用我們今天的科學語言來說,就是每種顏色的光束都有自己特定的波長。對顏色的研究是牛頓對光學方麵的最主要的貢獻,這項研究也是在鄉間的18個月內開始的。

當時,研究光的顏色,不是牛頓的最終目的,他的目的是要做出比伽利略望遠鏡有更大倍數的望遠鏡。瘟疫過去後,牛頓帶著豐收的喜悅,返回劍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