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樂於想像創造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可見,創造性學習,對同學們尤為重要。因此,在學習中,同學們應插上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讓發散思維得到充分訓練,才能使想像力逐步提高,為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中求異
同中求異是從兩個或多個場合的差異中來尋找原因的方法,如果某種現象在第一場合出現,在另一種場合不出現,而這兩個場合隻有一個條件不同,那麼這個條件就是這一現象的原因。
如在某山區,有人發現了一個“怪洞”,狗、貓、老鼠等動物隻要一走進去,就會一一死亡,而人與馬、牛進入洞內卻安然無恙。人們經過分析發現:凡是頭部靠近地麵的動物就會死亡。科研人員將狗、貓、老鼠抱進洞內,這些動物也不受影響。而當狗、貓自己走進洞時就會死亡,由人抱進去卻不會死。進一步考察發覡,岩洞內的地下冒出許多二氧化碳氣體,而二氧化碳比空氣的比重大,再加上洞內通風不好,因此靠近地麵之處沒有氧氣,動物頭部靠近地麵,就會因缺氧而死亡。怪洞之謎終於被揭開了。
從上麵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同中求異也可以解決不少問題,因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善於運用這種方法。
隨著新問題、新矛盾的不斷出現,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異,因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經過思考在異中看到同,在相異的外表下尋找相同的內涵,在矛盾中尋求統一,在衝突中尋求共性,找到了同就能發揮出合力,找到了同就找到了共同的目標,這樣就能學習得更好,甚至會帶來一個飛躍。
正確使用同中求異與異中求同
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是研究問題的兩種路徑,各有其學術價值。對於傳統學科而言,同中求異更便於學術創新和學科發展;而對於新學科而言,異中求同更便於統一認識和學科完善。
同中求異也好,異中求同也罷,往往是新舊知識的融合,是用新的信息去激活主體的經驗積累,是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新整理組合,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同學們應該學會在比較中學習知識。
我們在學習中不能單用同中求異法,也不能單用異中求同法,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正確使用這兩種方法,這樣才會使你的學習效率提高。
途徑提示:
打破常規,自由想像,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往往會取得驚人的成績。
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然後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一個新的觀點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