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來的世界與科學的聯係將會越來越密切。青少年代表著未來,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如何從文學作品中接近、了解、認識、把握科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為青少年,要是對科幻文學一無所知,恐怕對他們整體素質的養成不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說,今天的青少年,要建立起健全的精神素質,就應該有很好的科幻文學的素養。
而且,現今的很多科幻文學作品是與人類麵臨的危機聯係在一起的,比如能源危機、生態危機、環境危機等等,通過閱讀科幻文學能使青少年建立起善待地球、善待環境的正確理念。對維護我們的地球家園而言,青少年的科幻文學素養是不可或缺的。
那麼,哪些科幻作品適合青少年閱讀呢?
科幻文學在中國已經有百年曆史了。早在1903年、1906年,魯迅先生就已經翻譯了法國科幻文學大師凡爾納的作品《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魯迅一再強調閱讀科幻文學、創作科幻文學的重要性。他認為科幻文學具有改良思想,補助文明的特殊意義,並身體力行,寫下了多篇倡導科幻文學的文章。我國科幻文學在20世紀初曾出現過一個翻譯的熱潮,以凡爾納為代表的一批西方科幻作家作品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翻譯進來的。
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科幻文學發展的又一重要階段。在抗戰救國的背景下,文學界、教育界力倡“科學救國”,出現了新一輪科幻文學翻譯與創作的高漲。這一時期的重要譯作有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科學的故事》,蘇聯作家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等。
從總體上說,進入八九十年代,尤其是90年代後期,我國科幻文學在創作、理論批評等方麵都出現了上升的勢頭。鄭文光、劉興詩、葉永烈、童恩正、金濤等是代表性人物,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是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20世紀90年代後期湧現出了一批科幻文學的年輕生力軍,他們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區,如韓鬆、吳岩、劉慈欣、王晉康、星河、趙海虹等,他們是非常有影響的科幻新秀。他們的創作在對科幻文學的理解、科幻文學的精神、科幻文學創作的題材、內容、創作手法等方麵都具有直接與國際接軌的特點。90年代後期以來,科幻文學的出版非常紅火。一些少年兒童出版社還把出版科幻文學作為他們的主打品牌,有力地促進了科幻文學市場的繁榮。
近年來,我們在科幻文學理論建設、研究生培養方麵也取得了突破。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從2003年起已經在國內連續招收了兩屆科幻文學的碩士研究生,2004年,又成功申報了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科幻文學理論研究與學科體係建設”,這對促進科幻文學的理論建設是有重要意義的。進入21世紀,我國大的人文背景十分有利於科幻文學的發展,尤其是科教興國的戰略與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為未來科幻文學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完全可以預見,科幻文學在創作、研究、出版等方麵都必將呈現出上升的勢頭。
同時,現代網絡的發展也推動了科幻文學的複興。借助網絡,科幻文學創作、發表、傳播、批評、對話等方麵都變得非常方便快捷。科幻文學的讀者主要是青少年,他們同時又是網民的主流,因此,通過網絡,科幻文學將產生更為廣泛、直接的影響。
為了培養青少年的科幻閱讀意識,中小學教師應該做以下努力:
我們的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本身應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在今天的背景下,特別需要提升兩類文學素養:一類是兒童文學的素養,另一類就是科幻文學的素養。缺乏這兩方麵的素養,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因為缺乏這兩種素養,他們將沒有能力去幫助學生解讀課本中大量的優秀的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作品。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要補上兒童文學和科幻文學的課,要從閱讀作品和提高基礎理論兩個方麵去提高這兩方麵的修養。
中外科幻文學的經典名著很多,青少年閱讀應注重不同的年齡階段,老師、出版社都有責任幫他們挑選內容合適的作品。一般來說,我國專業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幻作品,都比較關注少年兒童的閱讀心理、接受能力,在文字深淺等方麵都有相應的處理,因而比較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對於高中以上的讀者,需要強調的是,他們的閱讀興趣、接受能力已經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備了自主選擇的能力,應該更多地關注科幻經典原著,關注大師的作品,不宜再去讀縮寫、改編的東西。
當前的教育大環境或許並不利於在學校推動科幻文學的課外閱讀,但我認為,我們還是有必要建立起這個意識,這對我們的教育改革來說是有益的。
4.作文課上的科幻教育
宋健同誌指出:“科幻是培養一個民族科學精神的搖籃。”在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今天,素質中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看科幻、聽科幻、讀科幻、寫科幻是一條培養少年兒童創新能力的嶄新有效的教育途徑,有利於全麵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幻寫作素養。1999高考作文的衝擊波猶如原子彈爆炸,震驚全國,創新,給“應試教育”敲響了警鍾。目前國內雖已有少數中學開展了校園科幻作文的研究,但在有些學校裏,科幻作文的研究還是空白,可以說是“無科幻”。針對此現狀,進行中小學科幻作文的研究具有時代前沿性,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需求,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其真正的價值在於它能讓中小學生淋漓盡致地發揮豐富巨大的想象力,在它無窮無盡時空的想象區域中掙脫了我們民族向來因循守舊、困保傳統這個最大的羈絆,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因而寫科幻作文對全麵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各和寫作素養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科幻作文的特征
(1)故事的趣味性。中小學科幻作文首先具有趣味性。讓幾千萬中小學生人人愛科幻、讀科幻、寫科幻,並把那些沉湎於遊戲機中的孩子拉回來,在生動緊張、妙趣橫生的虛構的情節中擴展胸襟、增長知識、識別善惡、熱愛科學。
(2)內容的科學性。科幻的真正貢獻在於它能通過動人的故事,讓讀者貼近未來,因而內容的科學性又是其重要的特征。讓中小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新科技的影響,同時借助於故事中的主人公,讓讀者意識到現代化進程中科學的發展和無限多樣的可能性的存在。
(3)環境的特殊性。由於科幻本身的高瞻遠矚,再加上科技的迅猛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而中小學生科幻作文中的環境描寫具有特殊性。一是以其所在的學校社會為背景,二是並非局限於地球,而是廣闊的宇宙空間為背景。
(4)時空的未來性。學生中的不少科幻作文跨越了數十年的時空,具有未來前瞻性,給予人們警示,向人們勾畫未來的藍圖,讀者會毫不費力地領悟。例如:一個學生寫的《太空學校》,小主人在月亮上蕩秋千,在星際空間捉迷藏,在銀河係、河外星係旅遊……廣闊的時空,無限的遐想,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中小學生的想象力。
科幻作文對於學生來說是既陌生又神秘,因為他們從來也沒有寫過這類作文,甚至連接觸這類科幻故事也不多,所以必須首先要解決中小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要讓他們從活生生的科幻故事中引發寫作的動機和興趣。
科幻作文的實施
(1)視聽結合、講讀交互、創設氛圍。科學幻想一般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貌似真實卻又並不存在的新興科技,置新觀念、新思路於公眾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投身於豐富的遐想。視聽結合、讀寫交互、乃是其主要的實施途徑。
觀看科幻影視片。選擇適合學生觀看的影視片,定時、定期給學生播放,以創設良好的科幻氛圍,激發學生自己寫科幻作文的興趣。我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昆蟲總動員》、《星球大戰》、《超人》等世界十大科幻影視片,利用雙休日,假期開放學校影視廳,組織學生觀看。通過一段時間的播放,學生的科幻情感被激發出來了。
讀講科幻故事。先讓學生廣泛收集科幻故事,盡可能地開放學校圖書館,建立班級科幻圖書角,讓學生有充分接觸科幻故事的餘地。對它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認識後,再讓學生閱讀科幻故事,一星期抽一節課時間為科幻作文課,采用演講、故事會、繪畫等形式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科幻作品,促使學生對它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通過講讀交互進行,學生想創作的欲望給培養起來了。
(2)方法指導、科幻創作。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寫作方法的指導,然後鼓勵學生創作。
範文賞析。教師例舉一些典型的優秀科幻故事,例如《閃電摩托》一文的情節安排的特點,知識的科學性,想象的奇特性,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從中初步掌握科幻作文的創作方法。等學生有了一定的創作欲望,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後,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寫一寫科幻作文,編一編科幻故事。
從“校園科技暢想”入手。學生對科幻作文的創作是首次接觸,存在一定的難度,因而教師要經常給予鼓勵、指導。學生對校園生活比較熟悉,具體創作時,可以從“二十一世紀校園科技暢想”入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自由發揮。
(3)組織比賽,全麵提高。通過以上視聽結合、讀寫交互的訓練,學生的創作勁頭更足了。這時,我們及時地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校園科幻作文”大賽活動。比賽分年段進行、全員參與,目的是全麵提高學生的科幻寫作素養。
科幻作文的啟迪
(1)是寫科幻作文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學生寫作的同時,發展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又獲得一些科學知識。
(2)是科幻作文能引起中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成為科學的啟蒙手段。科幻作文的作用在於對中小學生進行科學的“啟蒙”與“啟迪”!因而有別於一般的科普讀物,應把它看作是科學的啟蒙手段。
(3)是少年兒童喜歡讀科幻,確實是一個事實。中小學生隻有在讀了許多有益的科幻故事後,在學會用新的思維方式,思考方式之後,才有可能寫出高水平的科幻作文。通過這一係列的科幻作文的實踐研究,學生的想象力確實豐富了,其他各學科中的創新能力也相對增強了,思維也變得特別活躍,創新能力也特別強了。
5.美術課中的科幻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活動能否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不僅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關係到國家和民族能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能否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和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
“幻想是創造力的源泉之一,人類沒有幻想就不可能有社會文明的進步。”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簡稱“學生科幻畫”。它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象,應用繪畫的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世間萬物、未來社會發展的遐想。美術教師指導學生科幻畫應從以下三方麵入手。
欣賞作品,激發興趣
科幻畫作品是讓學生了解科幻內涵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意搜集一些優秀的科幻畫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學生創作的原件,作品的來源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以是本校以往學生創作的作品。
其次,教師要將平時搜集到的科幻畫作品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欣賞、質疑。教師同時作適當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科幻畫的內涵。例如,2008年夏天,有一個同學從電視的報道中,知道了我國沿海各地因遭受暴風雨的襲擊,許多房子被無情的洪水衝倒,她想,如果說能製造出一種“能升降的房子”那該多好啊!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她畫了一幅《能升降的房子》,從畫麵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根粗大的彈簧,彈簧下麵是三個呈三角形形狀的輪式柱子和洶湧的洪水。彈簧上麵畫的是安然無恙的普通住房……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有的問道:“這種房子是怎樣建成的?”有的問道:“這房子為什麼能夠升降?”……最後我們得出結論:“因為這種房子是應用了彈簧能伸縮的科學原理建成的,是一種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房子,所以它能升降而不會被洪水衝倒,這也是科幻畫與神話、童話的本質區別。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科幻畫創作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從而消除了學生對科幻畫創作的神秘感。”
最後,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讓學生欣賞大量的不同題材的、不同表現形式的科幻畫作品外,老師還應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科幻畫的興趣,一是給同學們講述國內外學生科幻畫現在已變成現實的故事。如:上海的楊浦、南浦大橋就是橋梁專家看了學生的科幻畫作品後設計出來的故事,美國等國家現在已經把同學們喜歡描繪的火星、金星控測器成功地發射到太空的故事等。二是開展“我是未來設計師、未來的……”等一係列主題討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帶領學生參觀科技館,觀看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的圖片或實物展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