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理性的經濟人都希望在職場中遊刃有餘、輕鬆麵對。對於一位職業男性來說,如果30歲就業,60歲退休,這期間將有30年漫長的工作時間。從這個角度上講,職場是一場馬拉鬆比賽,需要我們進行長線投資。可能有人要問,麵對普通人40歲以後遭遇的“中年失業危機”,該怎麼辦?本章將用經濟學的理論為你解決以上難題,幫你“笑傲職場”!
1.職場需要長線投資
今年31歲的劉先生是某醫療器械公司的營銷部主管,他在公司幹了5年,從普通銷售員一直做到營銷部主管。劉先生每年的業績在公司裏都名列前茅,但今年因為家裏出了一些事情——妻子的身體狀況不太好,讓他耗去了不少精力與金錢。他的業績也因此受到影響而一落千丈,與他個人的以往業績相比較,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臨近年底的時候,看到身邊的同事們在得意地分享著各自的業績,他心裏非常難受:“年底該怎麼過呀?”一想到即將要麵對的各種事情,再想想自己那“慘不忍睹”的銷售數字,劉先生不禁心中有一種冰冷的感覺。
有次朋友問他為什麼最近愁眉不展,他長歎了一口氣,回答道:“記得兩年前,我剛當上營銷部主管,由於我工作出色,部門的一切都進入了良性循環。但是,今年我開始感覺到巨大的工作壓力,除了外部的事情之外,這壓力還來源於我開始覺得工作對我來說失去了挑戰性,我覺得疲憊,甚至想離開。”
朋友勸他說:“可能是因為你最近事情太繁忙了,這使你工作的效率非常低,產生的價值也很少。你不妨先把工作放下,去旅遊散散心,這樣可能反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價值。”他聽了覺得有些道理,於是他向公司請了假,把工作丟給同事,背起背包去雲南旅遊。
他在風光旖旎的麗江僅呆了5天就精神抖擻地回來了。在旅行期間,他發現原來在遠離工作的時候,才強烈地懷念工作,甚至懷念壓力。從雲南回來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工作效率大幅增加,業績也在年底衝刺了一把,領導為此給他發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紅包。
在上麵的事例中可以看到,職場中的工作壓力是隨時存在的。如果處理不好,一個人的疲勞感有時甚至會影響周圍很多人的情緒。那麼,如何輕鬆麵對職場呢?這時就需要用經濟學的知識為你“保駕護航”。
事件中,劉先生的朋友正是運用經濟學上的效率和價值的關係,勸說劉先生暫時拋開工作、放鬆一下,結果這種方法收到了奇效。
事實上,本書的很多案例和經濟學的原理都會幫助讀者輕鬆麵對職場:從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由自己找工作到工作來找你,到每個人都渴望的快速升職加薪,再到做職場中的“不倒翁”,可謂步步為營,用經濟學原理精心策劃的一部職場“大戲”。這些策劃會幫助你在職場中勇往直前,順利達到理想的彼岸。
對於一位職業男性來說,如果30歲就業,60歲退休,這期間將有30年漫長的工作時間。從這個角度上講,職場是一場馬拉鬆比賽。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其實職場生涯就像很多投資項目一樣,用專業的術語來講,即需要長線投資,如投資股票、基金等產品。那麼,究竟什麼是長線投資呢?
所謂長線,多數情況下是以基本麵為依據或者買入後期待公司出現大的發展進而帶動股票價格出現漲幅。一般來說,一家公司的基本麵很難在幾個月內出現明顯的轉變,因此,如果以這種思路去介入股票市場,往往要持續幾年以上,這就稱長線投資!
相對於長線投資,在投資某些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時,還有“短線投資”。
短線投資是指在幾天內,甚至當天內買進賣出,從而獲取差價收益的投資行為。從本質上看其屬於投機行為。短線投資所冒的風險較大,但有時收益很可觀。對短線投資者來說,公司業績好壞、市盈率高低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股價是否有相當幅度的頻繁漲落,從而有利可圖。
有人曾經形象地說,短線投資者是藝術家,因為無論行情漲跌,他都需要時刻保持對行情的熱情,並始終處於緊張和興奮的狀態。而長線投資者是工程師,他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控製與修正,並且需要忍受期間市場的合理調整與異常時期的寬幅震蕩以及市場低迷時期的寂寞與孤獨。因此,前者需要的是激情,後者需要的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