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教的前身係五葷道收元教,該教創始人為山東單縣劉佐臣。康熙初年,劉佐臣以“不開齋”的方式傳教,以“把塵世間的芸芸眾生度回天宮”①作為鼓動群眾的教義。此後劉佐臣的子孫堅持在山東、直隸、河南一帶秘密傳教,劉佐臣之子劉漢儒、孫劉恪、曾孫劉省過均因傳播“邪教”被逮入獄,但劉氏家族的後裔及信徒依然傳教如故。
秘密傳教。
王倫係山東壽張縣人(一說陽穀人)。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從張繼成入了邪教,不敢露名。王倫“嚐為縣役,因事責斥,無以為生,遂抄撮方書,為人治癰瘍,頗驗。擇受病男婦之精悍者,不受值,均感其惠,願為義兒、義女以報德。又詭稱遇異人授符篆,能召鬼神諸邪法,以惑愚民,積十餘年,而奸黨遍諸各邑”。
王倫手下的骨幹有:
僧人範偉。範偉與王倫同鄉,“自幼獷悍無賴好博,負多不能嚐”,“匿王倫家”。後出家,“所為多不法”,“妄談天文讖緯以惑眾,嚐語王倫曰:‘予閱人多矣,莫有如君者,’‘予為君擘畫,十年當為君姓上加白字,毋自棄也(白加王即皇字)。’又嚐勸王倫糾黨千人,潛入京師為變,因事遷延不果”。
孟燦。兗州人,“嚐因爭博,以一掌斃其徒,亡命至楚。素與範偉善,聞逆謀,潛返,王倫倚如左右手,跬步不離”。
顏六。堂邑人,“家饒於資,招聚亡命,居積私鹽,荷筐人市”,“範偉招之入黨”。
李三。堂邑人,“身長八尺”,“一日夜能行八百裏”,“王倫遣其入京偵探”。
楊累。王倫義子,“多力,賊中妄稱萬人敵”。
李旺。王倫義子,“桀黠善鬥”,充衙役。
烏三娘。兗州人,王倫義女。原係江湖藝人,“有膂力,工技擊”,“俗所稱走馬賣械者也”,“嚐患瘍,遇王倫治之而愈,不受值,且助以貲。三娘感其惠,願為義女”②。
聚眾起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五月,王倫在堂邑、壽張一帶“招眾訓練”,“教習槍棒”。壽張知縣沈齊義得悉王倫聚眾,“移文陽穀協擒”,被在縣衙充當吏役的清水教徒泄露消息。王倫“遂倡說八月之後,有四十五天大劫,從了我,都可免”。“並雲二十八日有風雨,是時正好動手”。“王倫在黨家店已有數百人”,王倫之徒王經隆“在張四孤莊亦聚有五、六百人”。“此二日內適值風雨,所以人益信服”,“脅附者日多”,“遂作先發製人之舉”③。
八月二十八日夜,王倫等“召優在衙前演戲,椎牛醵飲,至更餘”,“數千人呼嘯而入”,知縣沈齊義被擒殺,遂占領壽張縣城。九月初二,攻陷陽穀。初四占領堂邑,僅數日連克三城。
王倫聽從範偉之謀,“收人心,不殺掠,一切食物均易之以價”。王倫屬下一人“食人梨而少與值,立斬之,而倍以償”。從之者愈眾,義軍發展到二千餘。
九月初,王倫在連克三城後抵達距臨清四十裏的柳林。臨清位於南北大運河的東岸,臨清的安危直接關係到漕運是否暢通。由於王倫等“在閘口搭橋渡河”,致使漕船“俱在臨清以北,不敢前進”④,漕運中斷。九月十六,臨清舊城失陷,王倫等遂以舊城為據點,向臨清新城發起攻擊,“飛彈入城,聲如餓鴟,人人慌恐”⑤。
清朝廷部署。
清朝廷在得悉漕運中斷後,立即傳諭河道總督姚立德、山東巡撫徐績:“速將閘口賊眾剿淨,使河路早得肅清,漕船遄行無阻”,“已過臨清各幫”,“嚴飭地方河汛文武官員,盡力催儹南下勿稍稽誤(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