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天地會的發展(2 / 3)

天地會的傳播。

天地會自成立後至嘉慶、道光年間,不但在數量上迅速增加,而且在地域上逐漸擴大。福建、廣東兩省的天地會幾乎遍及全省,兩省的移民還在海外及內地人口比較稀少的江西、廣西、雲南、貴州及湖南等省傳播天地會。

天地會在福建省的傳播,乾隆年間已很興盛,但主要是在漳州府的漳浦、天和、雲雷、詔安等縣。嘉慶、道光年間,天地會已發展到更多的府縣,其中有建寧府的浦城、建安等縣;門州府的長門、武平等縣;延平府的南平等縣;泉州府的南安等縣;興化府的莆田等縣;以及台灣府的嘉義、風山、彰化等縣。

從現存的檔案資料來看,乾隆五十年前後,廣東與福建接壤的潮州府饒平一帶,已有人參加天地會,嘉慶道光年間,廣東省的許多府縣都發現了天地會的活動。如廣州府東莞、香山、順德等縣;肇慶府的陽江、鶴山等縣;惠州府的博羅、永安、歸善等縣;潮州府的潮陽、饒平等縣;廉州府的靈山、欽州等縣;雷州府的海康等縣。

江西省天地會的發展,同福建有著密切關係,其分布地區多是同福建相鄰的各府。如贛州府的會昌、長寧、興國等縣;寧都州的寧都、石城等縣;建昌府的廣昌縣;吉安府的龍泉、萬安等縣;南安府的南康、大庾等縣。

清政府在廣西發現天地會的結會活動,最早是在嘉慶十一年。道光初年,兩廣總督阮元曾經提到,廣西“民情本屬淳樸”,並無天地會的活動,後來由於外省的“遊民”大量湧入,廣西方出現了天地會的結會活動。廣西的天地會主要是由廣東傳入。嘉慶、道光年間已經遍及全省的十一個府,計有南寧府、思恩府、梧州府、柳州府、潯州府、平樂府、鬱林州、鎮安府、慶遠府、泗城府及桂林府。

嘉慶十七年(1812年)清朝廷在貴州荔波縣發現天地會的結會活動。貴州省的天地會,由福建、廣東的客民經廣西傳入,最初多出現在與廣西鄰近的一些府縣。如都勻府荔波縣;興義府興義縣;黎平府的開泰縣、永從縣。

天地會傳入雲南的時間,與貴州相近,清政府於嘉慶十六年,在師宗縣發現了天地會的活動。雲南與廣西相鄰,天地會是由廣西人或移居廣西的廣東人傳入,故天地會的組織,主要在與廣西接壤的地方活動。主要有廣南府的寶寧縣;開化府的文山縣;廣西州的師宗縣。

湖南的天地會,係由廣東和廣西的客民傳入,嘉慶十八年(1813年),首先在江華縣出現天地會的結會活動。湖南的天地會,嘉慶、道光年間主要在靠近廣東、廣西的地區活動,有永州府的江華縣和道州及桂陽府的蘭山縣。

隨著華人移民到南洋、美洲,天地會在海外華人中也傳播開來。

天地會的武裝反抗。

林爽文起事,是鴉片戰爭前,天地會領導的規模最大、曆時最久的一次武裝反抗鬥爭。起事的直接導火線係清地方官吏、差役搜捕天地會成員。起事曆時一年有餘,一度控製了台灣島上平原地帶的大部分,使清統治者大為震驚。請政府為了平定這次起事,先後從福建、廣東、湖南、廣西、四川等省調集了大批軍隊,總數前後共計六萬多人,耗費軍餉、物資計白銀一千餘萬兩,相當於清政府全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最後,由於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林爽文、莊大田等天地會首領,先後被以福康安為首的清軍擒獲,起事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