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滿族漢化(2 / 2)

乾隆在披閱《明史》時,看到“忠於所事”的明薊遼督師袁崇煥因“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特傳諭軍機大臣查明袁崇煥“有無子孫,曾否出仕”。在得悉“袁崇煥無嗣,係伊嫡堂弟文炳之子入繼為嗣,現有五世孫袁炳,並未出仕”後,即傳諭廣東巡撫尚安:“袁炳如果文理通順,即照熊廷弼(明清交戰時明經略,天啟年間被閹黨殺害)裔孫之例,以訓導谘補”,“如僅能粗曉字義,人尚明白,即以佐雜等官補用。”⑨

揚州史可法衣冠塚清王朝入關後對孝悌亦十分提倡。順治親政後,親自主持修定《孝經注》、《孝經衍義》頒行天下。康熙即位以後,對於太皇太後(祖母)、皇太後(嫡母)“晨昏定省”,數十年如一日。每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出行,凡遇道路崎嶇,必“下馬扶輦而行”,偶遇浮橋,恐其不固,必“親馳視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本人已年逾花甲。時值皇太後病危,“足背浮腫,不能轉移”的康熙“用手帕纏足”,“詣寧壽宮請安”,“於蒼震門內設立帷幄以居,衣不解帶”⑩。

興文治,編書籍。

清統治者在入關後日益重視文治,順治時期禦纂諸書有:《人臣儆心錄》、《資政要覽》、《內則衍義》、《孝經衍義》、《易經通注》、《孝經注》、《道德經注》。康熙即位以後編纂《易》、《書》、《詩》、《春秋》、《康熙字典》、《音韻闡微》、《皇輿表》、《皇朝全圖》、《朱子全書》、《性理精義》、《佩文韻府》、《淵鑒類函》、《分類字綿》、《古今圖書集成》、《通鑒輯覽》、《子史精華》、《駢字類編》及《全唐詩》、《明史》、《古文淵鑒》、《曆代賦彙》、《唐宋元明四朝詩選》等。乾隆主持編纂的書籍有:《周易述易》、《詩義析中》、《周官義疏》、《儀禮義疏》、《禮記義疏》、《春秋直解》、《西域同文誌》、《清文鑒》、《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同文韻統》、《葉韻彙輯》、《音韻述微》、《開國方略》、《續通誌》、《續通典》、《續文獻通考》、《清朝通誌》、《清朝文獻通考》、《清朝通典》、《國子監誌》、《曆代職官表》、《大清會典》、《大清會典則例》、《大清通禮》、《國朝宮史》、《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大清律例》、《天祿琳琅書目》、《經史講義》、《大清一統誌》、《滿洲源流考》、《授時通考》、《醫宗金鑒》、《儀象考成》、《秘殿珠林》、《石渠寶笈》、《西清古鑒》、《西清研譜》、《錢錄》、《唐宋文醇》、《唐宋詩醇》、《四書文》、《皇清文穎》等。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至乾隆四十六年),該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共有七萬九千零七十卷;另有存目書六千七百六十六種,共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

滿族漢化持續了一個世紀,迨至乾隆末年,即使留居關外的滿人,也開始使用漢語,風俗習慣“一一比皇畿”。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70頁。

②《清史譯文》1980年第一期。

③引自《清代通史》卷中,第23頁。

④魏特:《湯若望傳》第九章。

⑤《清史稿》卷二六二。

⑥⑦《清聖祖實錄》。

⑧《清史稿》卷二六五。

⑨《清高宗實錄》卷一一八一。

⑩《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