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老成智除權奸
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日。他的生母叫佟氏。佟氏的父親修圖賴是漢軍正藍旗人,也屢建戰功。修佟家族也因此成為八旗漢軍中顯赫一時的名門大族。順治皇帝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改變在蒙古貴族中選妃的習俗,開始在漢軍中選妃,佟氏被選入清宮。但佟氏不受順治寵愛,因此,玄燁也遭順治帝的冷落。
值得慶幸的是,玄燁的祖母孝莊皇太後對玄燁母子格外鍾愛。她派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協助保姆照看玄燁,教他讀書寫字。傳授他作為皇帝應該掌握的本領。
盡管孝莊皇太後一直在用未來君主的標準培養玄燁,但順治卻一心一意要讓寵妃董鄂妃所生的四皇子做太子。但誰曾想,四皇子福薄命淺,才3個月便夭亡了。從此,玄燁的處境才有了好轉。玄燁6歲時,同哥哥福全、弟弟常寧一同進宮拜見順治,向父皇請安完畢,順治便問兒子們有何誌向。常寧年僅3歲,不會回答。福全為庶妃所生,年紀長但地位低,他答道:“願意做一個賢王。”而玄燁則高聲回答,效法皇父,勤政治國。順治知道這是太後的授意,開始有了由玄燁繼承皇位的想法。兩年後,年輕的順治皇帝一病不起,在孝莊皇太後的堅持下,順治立下了以玄燁為皇太子的遺詔。
孝莊皇太後,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所謂“戚畹貴族”之家,天命十年(1625)嫁給皇太極為妃,崇德二年(1637)生子福臨。皇太極死後,她以特有的謀略和膽識,爭取了禮親王代善,使他擁載福臨,並與實權在握多爾袞聯姻,使他放棄對皇位的爭奪。順治帝逝世後,年幼的孫子玄燁繼位,即康熙皇帝。孝莊皇太後以順治帝遺詔的形式廢棄了親王攝政,改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鱉拜四大臣輔政,從製度上保證了皇權運行的正常。
康熙即位時,還不滿8歲。他盡管在祖母悉心培育下大器早成,但擔負管理國家的重任還為時過早。好在順治在遺詔中已作安排,委托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輔政。四大臣在順治帝的靈位前曾立下誓言:要竭盡忠誠,不謀私利,不結黨羽,不受賄賂,忠心仰報皇恩,全力輔佐君主。四大臣中的索尼、鼇拜和遏必隆都是兩黃旗人,是跟隨清太宗南征北戰的元老,後來又擁立年幼的順治皇帝即位。多爾袞擅權時,由於他們忠於順治,被視為眼中釘,先後被革職、削爵並籍沒家產。直到順治親政,他們才複了職,並且進一步受到重用。四大臣中的蘇克薩哈裏是多爾袞屬下的近侍,但他在多爾袞去世後,檢舉多爾袞殯葬服色違背祖製並企圖謀反的罪行,深得順治帝和太後的信賴。長期以來,他們對順治和太後忠心耿耿,所以能以異姓臣子的身份位居宗室諸王貝勒之上,擔起輔佐幼帝康熙的大任。
輔政之初,四大臣遇事協商,凡欲奏事,一同進謁皇帝或太後,待太後決策後,再由他們以皇帝或太後的名義發布諭旨。輔政大臣雖無決策權,但他們可以票擬代幼帝朱批,後來鼇拜專權亂政就鑽了這個空子。
鼇拜野心勃勃,善於玩弄權術,驕橫跋扈。身為四朝元老的索尼盡管德高望重,這時已年老體弱,力不從心了。遏必隆為人怯懦,沒有主見,所以總是隨聲附和。蘇克哈薩雖然在四大臣中僅居索尼之次,但他資望淺,又與索尼不和,與姻親鼇拜也時常反目,常常在輔臣中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協商輔政的局麵不久便被打破了,大權逐漸落到了一心獨攬朝政的鼇拜手中。他任人唯親,廣置黨羽,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大學士班布爾善、吏部尚書噶褚哈、工部尚書濟世都是他安插在要害位置的親信。遇到政事,他們常常私定對策,然後才上奏皇帝。
康熙六年(1666年),鼇拜為了擴大勢力,執意調圈已耕作了幾十年的旗地,引起土地荒蕪和民怨沸騰。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柞、巡撫王登聯名上書反對,鼇拜大怒,硬逼康熙同意處死三人,但未能得逞後,竟矯旨將三人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