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帝派兵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康熙帝和雍正帝對準部多次用兵,但未根本解決問題。準部時服時叛,成為清廷一塊很大的心病。在厄魯特蒙古歸附後,乾隆帝感到形勢有利,命令班弟帶兵平叛,準噶爾部紛紛投降,接應清軍,叛亂很快平息,叛亂頭目達瓦齊被抓。

乾隆帝在平定了達瓦齊的割據勢力後,為了削弱準噶爾部的割據勢力,把厄魯特四部封為四汗。但是,阿睦爾撒納自恃平叛有功,一心想當四部的總汗,乾隆未答應他的這種要求,於是他積極準備叛亂。乾隆二十年(1755)九月,乾隆帝命他到避暑山莊避暑,想調虎離山。阿睦爾撒納看出了其中的用意,在半路上逃回,公開打出了叛亂的旗幟。

他們殺死了清朝派駐的將領班弟,乾隆派軍兵分兩路,長驅直入,很快就平定了叛亂,阿睦爾撒納逃到俄國。

南疆接著又發生了大小和卓的叛亂。大小和卓就是霍集占兄弟。他們是南疆的宗教首領,在維吾爾族中有很強的號召力。叛亂爆發後,乾隆帝派往南疆的使臣也被殺害。乾隆命令剛準備回師的兆惠率軍去南疆平叛。兆惠率領的清軍僅3000人,被霍集占率領的一萬多叛軍圍困在黑水。包圍曆時三個月,叛軍始終未能攻破。乾隆帝命駐守烏魯木齊的將軍富德赴南疆增援。霍集占在清軍的內外夾攻下迅速土崩瓦解,霍集占兄弟被當地部族所殺,這場叛亂最後被平息。

乾隆帝看到準噶爾部屢次發生叛亂,便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惠遠城設伊犁將軍,總轄新疆南北兩路事務,從而加強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統治。

六下江南

清朝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空前繁榮。25歲的乾隆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很有作為。他吸取了祖輩治國的長處,摒棄了他們的短處,采用剛柔並濟,一張一弛的治國方法。

當時國庫充裕,乾隆皇帝有恃無恐,連年用兵。取得勝利以後,他十分得意,自認為“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他四處遊山逛水,在位60年,就六次遊江南。

各地地方官為了投皇帝所好,每次接聖駕都要大大排場一番,有時候一次就花去二三十萬兩銀子。乾隆皇帝每次乘船順運河遊江南,運河兩岸都搭滿了戲台、彩棚,沿河排列著無數彩船。他的龍舟及大大小小的隨行船隻共有1000多艘,都由青壯年民工和年輕婦女拉纖,稱為“龍須纖”。

除了遊山逛水,對女樂、珍寶、飲食、宮苑等等,乾隆皇帝也無所不好。花費最大的是慶壽大典,乾隆皇帝過60歲生日的時候非常奢華。

乾隆皇帝奢侈過分,有時候,連朝廷的一些大臣也看不下去了。有一個官員到江南去辦事回來以後,乾隆皇帝召見他,詢問江南民情如何。那個官員鼓起勇氣說:“自皇上南巡之後,百姓生活甚苦,怨聲載道。”乾隆皇帝一聽這話,臉色大變,就把他趕出朝堂,貶到新疆去了。

皇帝既然如此,其他的貴族官僚、地主豪紳上行下效,追求享樂,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清江浦的河道總督衙門,每逢宴會,就要大擺宴席,非常浪費。

隨著統治階級享受欲望的不斷增長,官僚們的貪汙非常驚人。特別是大學士和珅。他深得乾隆皇帝重用,但他貪財好色,結黨營私。各級官吏都趨炎附勢,對他百般奉承,大量進行賄賂。

山東巡撫劉國泰是和珅的心腹,他私自挪用了10萬兩白銀的公款。禦史錢灃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在朝廷上彈劾他,說他勒索下屬,挪用公款。乾隆皇帝見錢灃說得有根有據,心裏疑惑,就命令和珅和錢灃同去查核。

錢灃很有心計,他接到皇帝命令後,換上舊衣破帽,提前秘密出發了。他剛走到良鄉,就看到有一個肥頭大耳的奴仆打扮的人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走來了。那人一路上勒索錢財,任意驅使地方官,非常狂妄。錢灃暗中打聽,原來他是和珅派往山東的信使。錢灃記下那人的相貌,一路上細心察訪。幾天後,在那人回來的路上把他抓住了。錢灃從那人身上搜出劉國泰給和珅的信,信上寫了借款填補庫銀虧空的事,用了很多暗語。錢灃當即把信密封好,專程派人呈奏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