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是行走很輕盈,好像天鵝之王一樣。

第十四種隨形好是行走的時候很有力,好像牛中之王一樣。

第十五是向右顧視。

第十六是行走姿態端莊優美。

第十七是行走的時候,身體不搖擺,不會搖擺俯仰這些。

你看前麵行走的姿態就有三種形容,一個是穩健,好像大象一樣;第二個是輕盈,好像天鵝一樣;第三個是有力,好像牛中之王一樣。

第十八是身體柔軟靈便,很靈活。

第十九是皮膚潤澤清淨。

第二十是五官和整個身軀的比例非常協調。

第二十一是肌膚潔白,透出紅色。

第二十二是肌肉細膩柔軟。

第二十三是身清秀,身體好像玉樹臨風一樣。

第二十四是呈現一切偉人之相。

第二十五是身體寬闊勻稱。

第二十六是行走步子整齊。

第二十七是體貌常如少年。

第二十八是肌肉沒有那些扁平下陷的那些不好的相,都很圓滿。

第二十九是身軀豐滿。

第三十是身體健壯有力。

第三十一是肢節勻稱。

第三十二是目清秀。眼睛好像蓮花的花瓣一樣。

第三十三是腰圓。

第三十四是腹部平整。

第三十五是沒有那些好像凡夫的伸懶腰,這些沒有。

第三十六是腹肌豐滿。

第三十七是肚臍右旋。

第三十八是臍眼比較深。

第三十九是體形優美。

第四十是行為莊重。

第四十一是身無痣斑,沒有痣,沒有那些黑斑。

第四十二是手軟如綿,兜羅綿手。

第四十三是手紋有光澤。

第四十四是手紋深,而且清晰。

第四十五是手紋不斷,沒有那些斷掌紋。

第四十六是麵非狹長形,不是一個很長的一個臉型。

第四十七是麵相略呈圓形,佛麵猶如淨滿月。

第四十八是舌平整。

第四十九是舌頭薄,並且柔軟。

第五十是舌頭紅潤。

第五十一是聲音洪亮。好像大象鳴叫一樣,聲音很深沉,好像輕輕的雷聲一樣。

第五十二是音韻優美,語氣柔和。

第五十三是齒形圓。

第五十四是齒鋒利。

第五十五是齒潔白光滑。

第五十六是齒勻稱整齊。

第五十七是犬齒尖細。

第五十八是鼻梁高,而且端正。

第五十九是鼻孔清潔。凡夫眾生這個鼻孔就是不太清潔,並且這個鼻毛如果生出來的話,就是容易破財了。

第六十是眼球清潔。

第六十一是眼睛大,並且眼角細長。

第六十二是眉毛比較稠密,比較濃,厚濃。

第六十三是眼球黑白分明,並且如剛剛開的蓮花瓣一樣。

第六十四是雙眉彎長,眉毛比較長,比較彎長。

第六十五是眉毛柔軟。

第六十六是眉毛生長整齊。

第六十七是眉毛漆黑有光澤。

第六十八是雙耳厚、肥、垂長。

第六十九是耳輪平正端直。

看看小孩子這個耳朵,如果他的耳朵沒有貼著這個大腦,它是生出來,這個是稱為兜風耳嘛,這個小孩子不聽話的,很反叛,老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幹。然後有一些是雞嘴耳了,好像那個雞的嘴一樣尖尖的,那樣子也是不太好。如果比較平順呢,貼著這個頭的話呢,應該是比較好一點。然後身體的內髒,也會在耳朵的相應部位呢,它都有一個反應,都有一個體現。這個我們等一下會說到這個人他臨命終時的十五種征兆,也就可以知道,耳朵它也是其中一個征兆。

第七十是聽覺靈敏。

第七十一是額頭比較寬廣。

第七十二是額部平正豐滿。

第七十三是頭顱圓形飽滿。

第七十四是頭發漆黑有光澤。

第七十五是頭發厚濃。

第七十六是頭發綿軟。

第七十七是頭發稠密。

第七十八是頭發細潤。

第七十九是頭發有自然香氣。

第八十是手足有卍字形的吉祥紋路。

這是八十種隨形好。

從這八十種隨形好裏麵,我們比較一下,比較凡夫的業報相,凡夫業報相也可以通過身體的外形可以知道。

尤其是老年人,老人家他臨死的一些征兆就有一十五個方麵,要知道這個很重要了。

但是不要說我現在沒有,我就很放逸,不是這個樣子的,還是要很精進。因為我們有一些同修會給人助念,助念最好還是知道一點比較好。不然的話,容易鬧笑話。

十五種征兆:第一種是嗬氣嗬到手掌心,感到吐出來的這個氣都是涼的。嗬一口氣吐到手掌心,我們一般嗬出來的氣一定是熱的啦,這個感到是涼的。

第二種是在別人眼睛的瞳孔裏麵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般這個是看得到的,隨便哪個都是看得到的了,但是臨死的人是看不到的了。

第三種是四大衰減,四肢劇烈地疼痛。

第四種是大便變成白色。

第五種是牙齒變得很幹燥,變黑了。

第六種是耳朵枯萎了,失去光澤了。所以我們前麵說耳朵也很重要,一看這個耳朵突然一下子沒有光澤,枯萎了,也差不多了,還有六個月。

第七種是鼻子它變歪斜了,鼻子都歪了。

第八種是大白天的時候,其他人看不到,自己就大白天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第九種是看太陽的時候覺得它不刺眼。當然是正午的太陽了,不是說早上初升的啦,正午的太陽看起來的時候呢,人家看起來,哎呀,很刺眼,不敢看,他就可以靜靜地看著不刺眼。

第十種是小便變酸。有很大的酸氣,酸味。

第十一種是在太陽底下也好,在月亮底下也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沒有影子了。

第十二種是額頭上的紋會腫脹起來。

第十三種是丹田會出現一個比較紅的疙瘩。

第十四種是兩個腳心,腳底的湧泉穴和兩個印堂好像針刺那樣疼痛。

這個第十三、第十四如果有的話,就很危險了。

第十五是情緒反複無常。無緣無故非常地波動得很厲害,不到自己控製。

這些征兆出現,其中有一項就可能六個月之內就會要走了,特別是第十三、第十四兩項有的話呢,壽命大概隻有三天。所以這個時候要怎麼樣?這個一十五種征兆,要知道你沒有解脫的話,閻羅王來接你之前他先拍來的十五封電報了,收到以後呢,趕快修行,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然後或者有傳承的話,趕快修破瓦法,也是可以的啦。這個是從外表上來看。

內在呢?內在就看呼吸。看呼吸也知道,看呼吸就是,也可以通過這個呼吸來判斷。如果是左邊,左鼻孔它呼吸的量比右鼻孔要多,那麼就說明這個人壽命還是很長;如果右鼻孔呼吸很多,左鼻孔沒有什麼呼吸,量比較少的話呢,這個人壽命也就比較短了。所以佛主張佛弟子要右側吉祥臥也是有原因的,你右側吉祥臥呢,這個左鼻孔呼吸的量它會多一些。但是女眾可以反過來,因為她生理結構不相同,但是如果你習慣於右側吉祥臥,也是沒有問題了。

這是我們說到如來的這些“觀身無厭,身無與等”。前麵的“觀身無厭”呢,你看如來有這樣子的相好莊嚴,所以一切眾生見了都很生歡喜,沒有厭倦。

“身無與等”,是說佛身他自身尊勝無比的功德。佛陀一毛孔和所發的光明都能夠令世間眾生非常歡喜,非常喜悅,悅意世間,任何有情不能夠與之相匹敵,所以說“身無與等”。這個是說佛陀自體殊勝。

在《阿婆檀那經》上說:佛陀在祇園精舍時,有一天佛經行,舍利弗隨侍。這時有一隻老鷹追逐一隻鴿子,鴿子飛到佛身邊停下來,佛身的影子覆蓋在鴿子身上,鴿子立即就遣除怖畏,安穩下來。隨後,當舍利弗的身影過來時,鴿子還是像原來一樣怖畏,顫抖出聲。舍利弗向佛:“既然佛和我的心相續都沒有三毒,為什麼佛身影覆蓋鴿子時,鴿子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蓋時,鴿子還是像原來一樣發抖呢?”佛說:“你的三毒習氣還沒有消盡,故鴿子的恐怖還不能消除。”遠離一切過失的佛陀,連身影蓋在鴿子身上,都能當下遣除怖畏,可見佛身的加持不可思議。

並且佛陀在一切時空之中都能夠度化有情眾生,隨類化現,以相同的身色、相同的身體、相同的語言為眾生說法,眾生能夠瞻禮如來的妙色身的話,身心的劇苦都能消除,好像大夢睡醒來一樣,一切的痛苦都能遣除。

第三個方麵,是聲聞、緣覺,他們都能夠用他們的身體,能夠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那麼初地菩薩,他的身功德是能夠見到一百尊佛,能夠到一百尊佛世界去聞法,去度眾生;那麼一直往上遞增,一直去到十地菩薩,他能夠見百千萬億尊佛,能夠化身三千大千世界去聞法,去度眾生。但是這一些呢,聲聞、緣覺、菩薩他們的身功德,他們的種種功德呢,都還需要作意,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主觀的願望去利益眾生。而佛陀他是任運無為地度眾生,自然反應,好像陽光普照一樣的。

第四個方麵,是如來的這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呢,全身的每一個支分都有說話的功能,都能夠宣講佛法。所以佛身功德他同時具足佛意功德,佛語功德,都具足,如來的頂髻和毛孔,也都有心的功能,有這個佛意的功德,能夠明見一切眾生的根機,能夠明見一切如所有性和盡所有相。

第五是佛身周遍一切的所有的法界,同樣的,佛語、佛意也就同樣周遍了。所以說一切世界映現於佛身,佛身周遍於一切世界。所以佛身功德是甚深秘密不可思議,在《開示如來秘密不可思議經》上說:

智所周遍處,身亦如是覆。

佛的智慧是正遍知,遍滿一切處,所以“智所周遍處,身亦如是覆。”佛身也就會遍滿一切處。

第六是佛陀的那個頂髻相,瞻禮的時候呢,凡夫瞻禮大概隻有四個手指這麼高,但是如果真的要測量的話是無法辦到的。也是在《開示如來秘密不可思議經》上麵,就說到有一尊菩薩,叫做持力菩薩,他就曾經以神通一直往上,去飛越無量的諸佛世界來觀看,但是始終無法見到如來頂髻的尖端。最後很疲倦了,返回來了,所以稱為無見頂相。

佛陀的衣服不會觸及到身體,總會離體四個手指這樣子的距離。但是前來瞻禮佛陀的人都能夠清晰地見到如來相好莊嚴佛身的輪廓。

這個是講於利他現相圓滿。那麼到此“觀身無厭,身無與等”,就講說圓滿了。

二、自利斷證圓滿相

第二大部分“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一直到“安住遍現一切有情之地”,這個是說自利斷證圓滿相。

斷圓滿相分為兩個方麵:第一個是佛於輪回無染。第二是自性超越世間。

先講第一方麵佛於輪回無染。

【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

“不染諸欲”,是說佛於輪回無染,佛陀示現在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來教化眾生,來利益有情,能夠出汙泥而不染。佛陀示現在欲界之中,示現在母胎裏麵降生,示現八相成道,但是不會起欲界眾生的這些貪欲煩惱,然後也不會被欲界的有情的邪行所染汙,好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不染諸欲”。

“不染眾色”,佛陀在色界天示現度化眾生的時候——我們知道色界有十八層天:初禪離生喜樂地定有三天,二禪定生喜樂地定有三天,三禪離喜妙樂地定又有三天,四禪舍念清淨地定有九天,這樣子的十八層天——佛陀在色界能夠現前安住四種禪定。但是佛陀的智慧呢,不會味著於禪定之樂,不會愛著四禪定生處,以及四禪功德。這個稱為“不染眾色”。

“不染無色”,不染無色是佛陀一般不會住在無色界天,為什麼?因為無色界天他隻有一個心識存在了。無色嘛,沒有什麼形相,沒有什麼身體,這些沒有了。欲界和色界的有情他有身業、有語業;而無色界的有情,既無身業,也無語業。他在因地修行就入那種空無邊處地定、識無邊處地定、無所有處地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地定。入這樣子的一些空定,所以壓伏了這個識,色法就暫時不起現行,但是種子還有,一定要明白。

這個無色界的眾生他雖然沒有這個身體、沒有形體,也沒有語言,隻剩下一個心識,但是他那個色法的種子仍然有。不然的話呢,他無色界報盡了,他要墮下來的時候,他又會有身體,那這個從哪裏來呢?還是從他無色界的時候,他有那種色法的種子而來。

所以,佛陀一般不會住於無色界,所以稱為“不染無色”。無色界天有四層天,這個是說佛於輪回無染,不會受染汙,不會受影響。

第二個方麵自性超越世間。

自利斷證圓滿的第二個方麵是自性超越世間。也分為兩個方麵:

第一個是超越痛苦之果。

第二個是超越集諦之因。

第一超越痛苦之果是:

【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

“解脫眾苦”是略說;“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是廣泛的敘述。

“解脫眾苦”。佛陀已經根除愛染的習氣種子,那麼斷德圓滿,所以消除了一切的痛苦,稱為“解脫眾苦”。

三界一切法,有漏法,都是以苦為性。那麼痛苦本身是苦,苦受本身是苦,稱為苦苦;快樂的感受它會變壞,壞苦;中庸的舍受有行苦;所以都是以苦為性的。佛陀已經斷盡有漏苦法,所以稱為“解脫眾苦”。這是總說,略說。

“善脫諸蘊”,有情眾生他的身心,一切法總攝起來就是三科。我們學過《俱舍論》的應該會知道了,總攝的三科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十二處,它是說六根、六塵;十八界是會將六根、六塵加上六識,成十八界。

其實一切法都不出於色法和心法,也就是說物質和精神。這是略說了。

佛陀對於迷於心法的人說五蘊,有一些人內心心很迷。六祖大師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那凡夫眾生呢,是心中常生煩惱,他迷於心法呀。對於迷於心法的人,佛陀說五蘊。為什麼?因為五蘊裏麵的那個色蘊,它屬於色法;受、想、行、識這個四蘊呢,都是說心法,把這個人的精神活動、心理活動,分析得很透徹。然後讓眾生能夠悟到“五蘊皆空”。

佛陀對於迷於色法的人呢,說十二處。凡夫眾生因為心迷的原故,所以就會妄執諸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這一切的諸法呢,都會妄執它是心外實有的。所以就會妄生愛、憎、取、舍,就依此妄業而招妄報,妄受輪回。所以佛陀來說十二處,讓這些迷於色法的人呢,迷於外境的人,被外境所轉,被外境所迷惑,這一類的根基的眾生呢,佛陀重點跟他們說十二處。迷於色法的眾生,他見色聞聲的時候,容易生起貪愛來。這樣子呢,佛陀就說十二處,讓他們知道,讓他們能夠體悟到心外無法,萬法唯心,一切外境的依報、正報,依正因果,莫不從心建立,都是從心而建立。

佛陀對於色法、心法俱迷的人,說十八界。心法、色法都很迷惑,心裏麵很迷惑顛倒,外在的環境你又跟著它轉,內被欲望所驅使,外受六塵所誘惑。這樣子的眾生,心法、色法俱迷,說十八界法。

你看《心經》上麵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內在不受欲望所驅使,外在不受六塵所誘惑。佛陀他善於根據眾生的根器來度化眾生。

並且這一切的諸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受、想、行、識,這些蘊都是以再生為相。再生為相是什麼?你看色法,我們看這個一切的外物都有成、住、壞、空,不停地不停地在遷流變化,所以以再生為相。

凡夫的念頭,凡夫的心呢,凡夫心是生滅心,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總是要向外去攀緣。我看到這個花是紅色,然後我看清楚了,我就不看了;我看那個菊花是黃色,看清楚了,也不看了;然後看那個杯子是白色;總是一個一個地去緣外境,所以不停地在生滅,都是以再生為相。

而佛陀已經徹證無生,已經圓滿顯發自性本具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已證無生,所以說“善脫諸蘊”。佛陀已經證得,已經圓證不生不滅的真心,所以說“善脫諸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