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穰苴派使者回報景公,率軍出征。嚴明的軍紀使齊軍煥然一新。同時,司馬穰苴還深入到士兵的生活之中,對士兵食宿、衛生、醫療狀況都一一慰問,他還把將軍才能得到的錢和糧拿出來與士兵分享,自己則領取普通士兵的口糧,其份額和身體最弱的人差不多。對於有病的士兵,他更是問病送藥,親自照顧,無比關懷。經過三天的行軍,司馬穰苴與士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願意在他的指揮下奮力作戰,英勇殺敵,為國效命。甚至那些生病的士兵也都紛紛要求一同參加戰鬥,為國建功立業。由於齊軍上下一心,團結一致且軍紀嚴明,所以齊軍士氣高昂,誓與燕晉軍隊決一雌雄。入侵的晉國軍隊得到這方麵的情況,自知不是對手,撤兵而去。入侵的燕國軍隊聽說晉軍已退,更是不敢與齊軍正麵交鋒,也匆忙北渡黃河撤兵回國。於是,司馬穰苴率軍乘勝追擊,未經交戰就收複了被晉、燕侵占的全部國土。
司馬穰苴沒有動一兵一卒就令敵軍撤退,凱旋歸來之時,齊景公喜出望外,親自率領滿朝文武大臣到郊外迎接,而後又專門召見了司馬穰苴,授予他“大司馬”之職,讓他掌管全國的軍事。從此大家就稱他為“司馬穰苴”。他與推薦自己的晏嬰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兩人一文一武,分別成為景公手下職權最高的文武官員。同時因為穰苴擔任了大司馬,掌管全國的軍事,田氏在齊國的勢力更加強大了。
含冤而死兵法傳世
所謂“樹大招風”,隨著穰苴不斷地受到齊景公的重用,許多的人就開始妒嫉他,因而沒過多久,他就被卷入了齊國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的權力鬥爭之中。當時,齊國的大家族國氏、高氏、田氏等卿大夫之間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的鬥爭非常尖銳。
在穰苴未被舉薦之前,田氏為了籠絡人心,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在經濟上,他們通過施惠於民的方式使老百姓紛紛流向自己的采邑中。在軍事上,他們聯合鮑氏,先發製人,擊敗了齊惠公的後代欒、高二氏。現在,田氏中的穰苴又當了掌管全國軍事的大司馬,使得田氏一族一下子成了齊國最大的貴族。麵對這一切,不但一向與田氏對立的高氏、國氏不能容忍,就是原來與田氏聯合的鮑氏,也非常有壓力。為了抑製和排擠田氏的勢力,高氏、國氏和鮑氏結成了聯盟。他們首先要除掉的就是對自己最具威脅的司馬穰苴。為此,他們開始不擇手段地對司馬穰苴進行迫害。他們在齊景公麵前竭盡造謠、誣蔑之能事。而齊景公本人,早已經就對田氏的崛起感到擔憂,當時用司馬穰苴隻是因兵臨城下,無將可用。現在外敵已退,邊關已固,當然不能把他還留在大司馬的位置上,於是便將他革職罷官,趕出宮廷,貶為庶民。
政治上的失勢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使司馬穰苴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終於病入膏肓,不治而亡,享年僅40多歲。
後來田氏得勢,殺了齊王,自立為齊王,同時也繼承了司馬穰苴的軍事思想,用兵於諸侯,諸侯臣服於齊。齊威王使人整理古代《司馬兵法》,將司馬穰苴的軍事理論附述其中,名叫《司馬穰苴兵法》。今本《司馬兵法》雖然隻有5篇,總共不到4000字,但內容極為豐富,書中所闡述的內容和觀點,對後世兵家,特別是孫武、孫臏影響很大。
《司馬兵法》除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之外,更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它保存著許多古代已經失傳的方陣、兵法。此外,《司馬兵法》關於三代的軍賦、軍法等軍製資料也被許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它關於戰爭的許多錦言妙語廣為流傳,已成為軍事上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