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伍員(2 / 2)

由於伍員在攻楚作戰中,帶有強烈的個人複仇願望,所以在占領楚都後竟放縱吳軍大肆擄掠人民,淩辱貴族家屬,伍員自己竟然還鞭平王之屍,這都激起楚國上下的憤怒及反對。同時,當吳軍主力在楚國肆無忌憚之時,越軍乘吳國空虛,發兵攻吳;秦國也出兵助楚,與楚軍聯合抵製在楚吳軍,並數次取勝;闔廬之弟夫概又乘機返國自立為王。闔廬被迫於吳王闔廬十年(前505)九月,下令撤軍。

吳軍撤退後,楚國雖得到了恢複的機會,但因戰爭中國力損失慘重,暫時無力對吳國造成重大威脅。製服西方的強敵之後,處於吳國東方近鄰的越國興盛了起來。根據孫武當初為吳國製定的爭霸方針“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越國便成為了吳國新的攻擊目標。吳王闔廬十九年(前496),越王允常病逝,其子勾踐繼位。闔廬、伍員等認為越國新君剛立,政局未穩,便發兵攻越,雙方在槁李(浙江嘉興西南)交戰,結果吳軍失敗,闔廬且身負重傷而歸,然而最終竟因此不治而亡。其子夫差,在伍員的擁戴下繼位為王。夫差為報父仇,命伍員積極戰備,企圖消滅越國。正當吳軍準備完畢,即將進軍攻越時,越王勾踐竟先發製人,於吳王夫差二年(前494),發兵攻吳,雙方水軍大戰於夫椒(江蘇吳縣太湖中之西山)附近水上。越軍大敗,退回本國。吳軍乘勝追擊,攻陷了越都會稽(浙江紹興)。勾踐率5000人逃至會稽山(紹興東南),派大夫文種買通了吳國太宰伯嚭,並獻厚禮向吳求和。夫差認為越已衰微,不足成為威脅,遂準備答應與越國講和。伍員認為不可,但由於伯嚭受賄為勾踐說情,夫差終於同意越國求和之舉而下令撤軍。伍員對此極為悲憤,他哀歎說:“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後,吳其為沼乎!”

吳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國內政局不穩,準備舉兵攻齊,伍員極力反對,但夫差仍派大夫徐承率水軍渡海攻齊,結果因出師不利而退軍。夫差準備親率主力北進。伍員再度勸阻夫差不聽,執意北進。吳王夫差十二年(前484),吳軍大敗齊軍於艾陵(山東萊蕪東北),夫差這下更加驕傲自負,也越發疏遠與冷落伍員,並在準備再次大舉攻齊前,派伍員為使臣去齊。伍員認為近期內越國必然會攻打吳國,為避禍他將兒子一同帶去了齊國,並將兒子留於齊國鮑氏家。伯嚭乘機誣陷伍員裏通外國,夫差大怒,賜劍伍員自殺。伍員被迫含恨而死。死後不久,越王勾踐果然出軍攻吳,由於吳軍數次北進攻齊,國力損耗極大,戰敗被圍姑蘇山,夫差像當年勾踐請求自己一樣請求與越國講和,然而勾踐不允,隻得自殺。臨死前說:“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