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嶽鍾琪(1 / 3)

嶽鍾琪(1686-1754),清前期將領。字東美,號容齋。成都(今屬四川)人。父嶽升龍,官至提督。曆任四川提督,兼甘肅提督、巡撫、川陝總督、寧遠大將軍等職。諡號“襄勤”。嶽鍾琪深沉堅毅,多智謀才略。雍正帝多次讚賞他的忠誠,命他專門從事征討。

平定西藏撫定青海

嶽鍾琪是以捐資任同知而步入仕途的,身為文官的他在投身軍隊之後,請求改為武職。康熙命他以遊擊將軍身份進發四川,很快被授予鬆潘鎮中軍遊擊。不久,又升為四川永寧協副將。康熙五十八年(1719),準噶爾的將領策零敦多布襲擊西藏,清軍都統法喇督兵出打箭爐,請嶽鍾琪為先鋒,撫定理塘、巴塘。康熙五十九年,清定西將軍噶爾弼軍自拉裏(今西藏嘉黎)入藏,仍命嶽鍾琪為前鋒。嶽鍾琪進駐察木多,挑選軍中精通藏語的士兵30人,換上藏服,悄悄地行軍到洛隆宗,斬殺了準噶爾的使者,叛軍大驚,請求投降。噶爾弼到軍中,用嶽鍾琪的計策,招撫西藏公布部落,該部以2000人出來投降。嶽鍾琪率領降兵渡江,直逼拉薩,大破西藏軍,擒獲為內應的400多個喇嘛。策零敦多布敗逃,西藏叛亂於是被平定。康熙六十年(1721),清軍班師回朝,嶽鍾琪被授予左都督,晉升為四川提督,賜孔雀翎。隨後,朝廷又命令嶽鍾琪領兵征討郭羅克番部,郭羅克三部全都平定,朝廷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

雍正二年(1724)初,郭隆寺喇嘛糾集萬餘人,追隨羅卜藏丹津發起叛亂,企圖奪回西寧。嶽鍾琪率領清軍3000前往征討。西寧地區的郭隆寺地處通途,為邊陲一古刹,凡自西藏來的喇嘛必取道於此。這裏地勢險峻,山下五堡環峙。清軍到達後,寨內萬籟俱寂,鴉雀無聲。嶽鍾琪預計裏麵必有伏兵,便分兵1000先行,其餘列陣山前,相機進剿。不一會,果然伏兵四起,清軍奮勇衝殺,攻占了一個堡壘。不料,山後叛軍一萬多人聞聲一齊湧出,妄圖阻遏清軍。嶽鍾琪下令分兵三路,攻奪山梁。清軍很快攻入寺內,但發現寺內空無一人,原來叛軍早已潰散逃竄。清軍緊追不舍,來到一座大山前麵,見有危樓高峙。嶽鍾琪派兵前去偵察,埋伏在高樓中的叛軍突然發射矢石,使清軍難於靠近。看到此種情況,嶽鍾琪命令20名精兵,手持盾牌,攜帶火種及易燃物品,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從兩旁迂回逼近,舉火焚燒高樓。此時山風正猛,濃煙衝天,叛軍被燒得焦頭爛額,死傷無數。清軍乘勝發起總攻,將叛軍一舉殲滅。嶽鍾琪隻用了兩天的功夫,即以3000軍隊擊破萬餘敵眾。二月,嶽鍾琪奉命出師,披星戴月,連夜馳至哈喇烏蘇。叛軍正在睡夢之中,清軍出其不意地殺入帳篷,殲敵1000餘人。叛軍狼狽逃竄,嶽鍾琪率精兵乘勝追擊,於黎明前到達天城插哈達。叛軍據哈達河南北紮營據守,清軍在哈達河南殲敵數百,搶渡哈達河。北岸叛軍負隅頑抗,被殲千餘人。叛軍抵擋不住,狼狽向西逃竄。途中,貝勒彭錯等被迫率所部千餘人投誠。

嶽鍾琪從貝勒彭錯口中得知,羅卜藏丹津正率眾數萬屯紮在150裏外的木蘭大呼兒。他立即下令部隊在天黑時分起行,趁夜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羅卜藏丹津的大本營。第二天黎明之前,清軍迅速趕到木蘭大呼兒,兵分四路,向敵營發動突然襲擊。正在睡夢中的叛軍,聽說嶽鍾琪的大軍已到,個個嚇得魂不附體,四散而逃。藏巴布六台吉及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與其妹阿寶,都被當場抓獲。作惡多端的羅卜藏丹津男扮女裝,攜帶妻妾,狼狽逃奔準噶爾,投靠策旺阿拉布坦。這一仗,清軍徹底摧毀了羅卜藏丹津的巢穴,共殲滅叛軍80000餘人,俘獲男女數萬口,繳得軍械、駝馬無數。平定青海叛亂,嶽鍾琪功不可沒。

治理邊疆一心為國

雍正三年(1725),嶽鍾琪被任命兼甘肅巡撫。是年四月,年羹堯被勒令上交撫遠大將軍官印,改任杭州將軍,嶽鍾琪也上交了奮威將軍之印,代理川陝總督。

不久,朝廷正式任命嶽鍾琪為川陝總督。嶽鍾琪督領三省全國最強兵眾,如此一來,遭到很多的妒忌和猜疑。成都傳出嶽鍾琪要謀反的謠言,嶽鍾琪獲知後立即上疏報告朝廷,雍正勸諭他說:“數年以來,以讒言中傷嶽鍾琪的謗書已不止一箱,更厲害的是有人說嶽鍾琪是嶽飛後裔,意欲報宋、金之仇。嶽鍾琪功勞卓著,我因此要安置他在西陲要地,付與他重兵。川、陝的軍民,受聖祖六十多年的廣裕恩澤,尊君親上,這是大家所共聞共知的。如今這造謠的人,不隻是誹謗了大臣,同時還以大逆不道來誣陷川陝軍民。”命令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會同嚴審。不久地方上奏報,這些流言蜚語出自寄居於四川的湖廣人盧宗之口,於是將盧宗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