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1939),清政府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關天培作為林則徐的助手陪同前往。
道光十九年三月十日,林則徐到達廣州,立即發布禁煙和緝私法令,傳諭外國商販:限三天內將現存鴉片實數呈報繳交,並呈交“以後永遠不敢運來鴉片,否則一經查出,貨物充公,人即處死,甘願伏罪”的保證書。作為林則徐的助手的關天培全力協助林則徐查獲和銷毀鴉片237萬餘斤。同年夏天,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統治階級一片嘩然,狂熱地準備發動侵華戰爭。此時,美國為了從中獲利,借口保護僑民,也派遣艦隊到中國海麵,為英國助威,妄圖趁火打劫。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下旬,英國集中“遠征軍”各種艦船40多艘,載炮500門,士兵4000多人,封鎖珠江,攻打虎門。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
此時,關天培和林則徐認為,此次戰爭中國是進行自衛,目的在於戍守海防,因此,決定采取“以守為戰,以逸待勞”的策略。英軍見虎門森嚴壁壘,眾誌成城,很難啃動,即調動31艘艦船駛向北部沿海,其餘艦船留下封鎖廣東沿海海麵。
道光二十年七月,沿海北上的英軍攻陷定海,八月竄進天津海口,向腐敗的清廷投函照會。本無禁煙決心的道光皇帝,在洋人的脅迫下奴顏婢膝地放棄禁煙打算,派“弛禁派”頭子、直隸總督琦善去同英國侵略軍進行談判。經過一番不可告人的會談之後,道光皇帝竟連下兩旨:林則徐“誤國病民,辦理不善”,革職查辦。九月中旬,英艦調頭南下,新任欽差大臣的琦善也接踵到廣州就職。
琦善一到廣州,就竭力討好英國人,處處順迎洋人,為洋人辦事說話。隨後琦善又下令拆毀虎門的木排鏈等所有的海防設施,裁減三分之二兵船,驅散全部水勇、船工,並允許英國人察看地形,探測內河。關天培對琦善的這種投降賣國行動,氣憤至極。關天培多次向琦善據理力爭,反對撤銷廣州防務,要求重建海防,增兵虎門,但琦善根本不加理睬。
琦善到廣州的第6天,又在英國侵略者的威逼下,擅自口頭答應了包括賠償煙價、割讓香港、開放廣州等條件的《穿鼻草約》。英軍為了滿足其更大的欲望,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七日,調集炮艦20多艘、陸戰隊2000多人,突然向虎門發起進攻。由於海防廢弛,加之寡不敵眾,虎門外沙角、大角兩炮台的守軍雖浴血奮戰,最終炮台還是失守了。二月二十五日,英軍繼續進攻虎門其餘炮台。虎門守軍僅有400餘人,形勢十分危急。關天培多次請求琦善增派援軍,琦善坐視不救。二月二十六日,英軍進攻關天培坐鎮的靖遠炮台,62歲的關天培在陣地上來回奔跑,激勵士卒,保家衛國奮勇殺敵。全體將士在關天培的鼓舞下,奮勇殲敵,使敵屍布滿灘頭。戰至下午二時,彈盡援絕,士兵傷亡大半。關天培帶傷指揮,血染衣甲。他還派人送走調兵的軍印,決心與陣地共存亡。炮兵犧牲了,他就自己點火打炮。大雨降臨,火門透水,炮不能發,他就拔出佩刀,挺立台上,把爬上來的英軍一個一個地劈下去。最後,不幸被英艦的一發炮彈擊中,以身殉國。